优文档网 >工作报告

2023年教代会工作报告7篇

一份出色的工作报告,少不了要真实的表述自身的工作情况,为了使接下来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大家可以将工作报告写好,优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3年教代会工作报告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年教代会工作报告7篇

2023年教代会工作报告篇1

各位代表、同志们:大家好!

我受原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教代会执委会和工会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四年来教代会和工会工作的回顾

原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简称“双代会”)自2014年4月召开以来,于2017年4月任期届满,因工作需要并经党委和上级工会同意,延期至今召开。在学校党委和江苏省省直机关工会工作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工会干部和会员的共同努力下,校工会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特别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竭诚为教职工服务根本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各项职能有效发挥,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校工会荣获“2013-2014年度省直机关职工模范职工之家”( 2015.2)和 “江苏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称号 ( 2015.12)。

一、完善并落实教代会制度,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代表和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是工会促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四年来,校工会在完善和落实教代会制度、促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保障了教职工民主政治权利。

1.完善和落实教代会制度。校工会始终把完善教代会制度、落实教代会职权作为工作重点,制订了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工会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文件;本届“双代会”任期内严格依照规定,组织召开了六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听取审议了学校年度工作报告、学校年度财务及“三公”经费使用情况报告、教代会和工会工作报告、工会经费审查报告,专题审议了《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章程》《十三五学校事业发展规划(讨论稿)》等重要文件。同时,校工会指导和支持14个(2017年调整增设为16个)基层工会按期召开教职工大会,听取审议本单位负责人的工作报告,依法落实工会会员的基本权利。

2.促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四年中校工会高度重视发挥教代会在制度维权、源头参与上的主渠道作用,坚持将涉及教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提交教代会审议,在广泛听取修改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审议通过了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办法》《教职工大额医疗费互助补充基金会工作办法》《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教职工门诊医疗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严格履行批准程序。

3.推动教代会提案工作。教代会提案是提高教代会质量、发挥教代会作用的重要环节。本届“双代会”共征集提案建议45件,涉及教学设备维护、教务网站优化、车辆管理、职工节日福利和职工医疗待遇等诉求,经提案工作委员会梳理对21件合并立案为15件,对24件提案作为合理化建议转达有关部门。工会反复与各承办单位沟通交流,已有14件提案得到落实,有一件提案所涉及上级政策与统一部署暂时搁置,提案处理完成率93%。校工会还将每次教代会分组讨论纪录逐条细化、分类归纳整理的意见建议提交有关职能部门参考借鉴。教代会民主管理与监督委员会对落实情况实施监督。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与评选,引导教职工建功立业

校工会大力弘扬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激励广大教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1.组织学校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校工会积极实施关于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意见,教育引导教职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增强主人翁意识,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促进师德师风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工会配合评选出2014、2016年度 “师德标兵”8名,并将有关先进材料通过橱窗、校报和网站等予以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号召全校师生员工向师德标兵学习,爱岗敬业,精心育人,攻坚克难,奋发进取。

2.开展校内各类年度评优。鼓励全体教职工献身教育事业,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典型,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期间校工会牵头组织评选了学校 “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80名;评选“优秀工会干部”14名和“优秀工会积极分子”78名;评选“巾帼文明岗”11个、“巾帼校园之星”24名和“先进女教职工工作者”24名;评选“五好家庭”13个,在教师节或相应时间节点上进行表彰奖励。

3.积极推荐省级先进人物。为进一步扩大各类先进典型的影响,校工会积极向工会系统、教育系统和省妇女联合会推荐先进人物,2014年许宁同志被授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16年谢远高同志荣获省直机关工会优秀工会干部称号, 2017年胡瑾老师被江苏省妇女联合会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三、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竭诚为教职工服务

校工会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断提高工会服务水平,依法依规用好工会经费,努力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当好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和代言人。

1.依规使用工会经费,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一是校工会指导各二级工会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在国家规定的端午、中秋、元旦春节法定节日向全体会员足额发放节日慰问品,及时送达学校党政的节日情意;二是向全体教职工及时赠送生日贺卡和蛋糕券,表达工会组织的祝福;三是向全校女职工寄予3.8妇女节的问候,并赠送电影观摩券;四是组织教职工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等趣味竞赛活动,根据运动成绩发放相应的奖品。

2.做好体检与医疗保障服务,提高教职工健康意识。一是方便教职工体检,选定南京市区(江南点)和江北人民医院两家为教职工进行年度体检,在常规体检经费标准控制的前提下,明确体检项目并增加了正高职称教师的体检自选项目;二是做好教职工年度商业医疗保险、门诊费报销协议签订以及日常报销审核工作,协助做好教职工住院和慢性病医药费报销的赔付工作及二次报销工作,根据职工意见及时做好与保险公司的沟通工作;三是开展中医健康咨询和亚健康运动康复培训活动,增强教职工的自我保健意识。

3.完善特困帮扶机制,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一是做好“教职工大额医疗费互助补充基金会”的日常报销审核工作;二是及时为住院教职工办理补助,四年中共发放互助补助金88.022万元,共计574人次;三是组织全校教职工参加省直机关工会第一、二期、三期职工医疗特困互助活动;四是为4名特困职工建立了特困档案,为一名特困工伤残职工提高了生活护理津贴费;五是坚持开展慰问送温暖活动,四年内走访慰问教职工(家属)128人次,向患病住院和困难教职工发放慰问金(品)24.959万元,共计566人次。

4.倾听教职工声音,切实维护职工权益。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公租房分配和管理实施方案”、“公租房租赁补贴实施细则”、“教工餐厅经营方案”等政策的制定和学校更名等工作,认真听取和收集教职工意见,并将教职工合理意见融入相关政策的条款或学校决策之中,切实从源头维护职工利益。成立了教职工就餐监督委员会,定期开展对教工餐厅的就餐满意度情况调查,广泛收集职工和接待用餐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管理部门,督促改进提高。

5.面向不同教职工群体,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坚持组织部分单身教职参加省直机关工会和妇工委举办的单身职工“相约明天”联谊活动,通过省直机关工会移动婚恋交友平台“掌缘”,为单身职工搭建更方便、安全、信息更丰富的交友平台;同大厂苏宁公司开展手机电脑维护、软件咨询服务,与大厂兴业银行、中国银行开展理财、etc等服务职工活动。

6.关心退休教职工,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完成了退休职工参加江苏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参保登记工作和协助落实省级机关新老职工住房补贴政策,维护老同志的合法权益;支持和协助老同志参加江苏省在宁高校退离休教育工作者协会组织的书画、摄影作品展和重阳节慰问等项活动;协助学校关工委、离退休党总支搭建离退休教职工老有所为工作平台,为离退休教职工参加学校“爱心助学”和“爱心超市”等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支持。

四、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建设和谐校园

校工会以建设和谐校园、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为目标,以加强交流、舒缓压力、促进了解、增加友谊为出发点,以活动为载体,面向基层、点面结合,推动校园文体活动持续开展。

1.不断扩大教职工文体活动的覆盖面。校工会坚持提倡“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积极组织开展教职工喜闻乐见、参与面广的文化体育活动,开展了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趣味田径运动会、青年篮球赛、扑克牌掼蛋赛、健身长跑、摄影基本知识讲座、书画摄影征集、女工巧手作品、瑜伽、电影观赏等各项活动。累计举办30余场(次),每年吸引教职工1000人次以上 。

2.提高教职工文体活动的质量与影响。在保持群众性文体活动经常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校工会坚持抓住时机,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或配合开展一些有影响的重点活动,力求常办常新,着力提高群众性文体活动的质量。开展了“中国梦 我的梦”主题征文,举办了“民族魂 中国梦”大合唱比赛和参与大厂街道组织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合唱比赛,选拔会员参加省直机关工会组织的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掼蛋和围棋比赛并多次获得单项奖、团体赛名次和优秀组织奖,展现了我校教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五、不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服务能力水平

1、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校工作坚持主席例会制度,组织工会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特别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重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相关文件学习领会,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思想、理论、业务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认真落实校党政工作部署和要求,动员组织全体教职工为完成各项任务而努力;校工会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省直机关工会干部培训活动,加强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2、提升“职工之家”建设水平。制定并落实《南科院工会关于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实施意见》,完善了二级工会“建家标准”,丰富建设内涵,在做好包括非在编人员在内的各类人员发展入会登记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基层工会“职工之家”和“职工小家”建设工作。完成了2015年度工会工作报表的统计上报工作,并于2015年2月通过了江苏省直机关工会对我校“模范职工之家”的复核确认工作。

3、落实工会经费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工会经费预、决算及工会财务管理、经费审查和物资采购等制度,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注重工会廉政风险点的防控,每年接受省直机关工会财务评审,工会经费使用情况提交教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审议与监督。加强了对二级工会经费使用情况的管理,出台了二级工会会费使用办法,四年内共下拨基层工会活动经费40.135万元,落实二级工会经费使用情况向教职工大会报告制度,确保二级工会经费使用公开透明,接受全体工会会员监督。

各位代表,四年来学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所取得的各项成绩,是省直机关工会和校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校行政热情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基层工会的不懈努力和全体会员积极工作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原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执委会和工会委员会,向省直机关工会领导和各位代表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双代会”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新时代学校工会所承担的职责与服务教职工的能力同党委和广大教职工的要求和期望还存在差距;工会组织如何坚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服务高水平学校建设中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途径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在推进学校民主建设、高质量建言献策和制度执行审查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解决,热忱希望全体代表和全体教职工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心工会工作,携起手来,为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美丽南京科技职业学院而共同奋斗!

2023年教代会工作报告篇2

各位代表: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南京艺术学院第五次教代会暨第十次工代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我受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的委托,现将大会筹备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统一认识,确定大会的指导思想和主要议题

南京艺术学院第五次教代会暨第十次工代会筹备工作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大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以及教育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和《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的精神和要求开展工作。9月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明确了南艺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4月我校成为全省首批大学章程通过单位,这为开好本次教代会和工代会奠定了坚强的思想基础,也为确定会议主题和大会任务指明了方向。

这次“两代会”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国工会十六大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校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总结校第四届教代会暨第九届工代会以来的工作,确定校工会今后的工作思路、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发挥教代会、工会职能,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参政议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发动广大教职工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集思广益,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治校,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团结和动员广大教职工为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综合性艺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学校当前工作的实际进程,确定了本次“两代会”的主要议题有以下六项:

1、听取院长工作报告;

2、审议工会工作报告;

3、审议通过工会经费审查报告,审议提案工作报告;

4、审议通过《南京艺术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

5、表彰工会工作先进集体、积极分子;

6、选举产生南京艺术学院新一届教代会执行委员会、工会委员会、教代会提案工作委员会、工代会女工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生活委员会。

召开“两代会”是校党委、校行政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指导方针的重要体现。大会要实现两个目的:一是请全体代表听取审议学校中心工作和近期发展规划,认真分析学校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献计献策;二是加强教代会、工会的自身建设,更好地保证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落实教职工依法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

二、加强领导,成立筹备工作机构

20初,校党委把今年上半年召开“两代会”列入学校年度党政工作要点,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本学期开学后,校党委就研究批复了校工会关于召开“两代会”的请示。4月3日校党委发文,成立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翟天灵任组长的“两代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秘书组、组织组、提案组、宣传组等四个职能组,全面启动筹备工作,统筹安排,明确要求,把握原则,协调推进。4月7日,召开全校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和各分工会主席会议,对代表选举、提案征集和工会工作先进集体、积极分子评选表彰等工作作了具体布置。

在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筹备工作有条不紊,进展顺利,校党委常委会两次专题听取“两代会”筹备工作情况汇报,并对顺利开好大会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两代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及时了解各项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布置各阶段工作任务。各职能组将任务细分,明确责任人,工作高效有序,团结协作,为“两代会”的召开作了较好的准备。

三、规范程序,做好大会筹备工作

根据《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中国工会章程》《工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以及校党委《关于召开南京艺术学院第五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的通知》(南艺委发[]12号)的要求,全校共划分为16个选举单位,分别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按照代表产生办法选举产生了出席“两代会”的代表。选举工作于4月17日顺利结束。为了更广泛地吸纳教职工对学校发展建设的意见,特别邀请了学校的老领导,外聘专家、不是代表的中层干部、分工会主席和民主党派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大会。

代表产生后,校内各单位和分工会组织代表学习相关文件,统一思想,使代表们充分认识教代会和工代会的性质、地位、职权和义务,正确履行代表职责,发挥好建言献策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了工会工作先进集体、积极分子的申报和推荐工作,组织教职工认真讨论《南京艺术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做好提案征集工作,表达教职工的意愿。

四、民主协商,做好人事安排工作

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反复酝酿,严肃、认真、细致地做好新一届教代会执行委员会、工会委员会及各专门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的酝酿推荐工作。全校各党总支和分工会团结全体会员,充分尊重会员意志,根据提名原则,集中多数代表的意见,进行了民主协商,酝酿推荐。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提出校新一届教代会执委会、工会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建议名单,并经校党委常委会审定,报上级工会同意,提交大会提请各代表团继续讨论、酝酿。

五、广泛征集,做好提案工作

提案是“两代会”代表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各代表团着眼学校大局,立足长远,对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管理、后勤、教职工生活待遇等方面工作提出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征集到64件提案,经初步审定全部有效。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对这些提案进行编号、分类、审议、立案,其中涉及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的13件,占20.3%;涉及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的3件,占4.7%;涉及教职工普遍关心的工作生活问题的26件,占40.6%;涉及管理、后勤保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18件,占28.1%;其他方面4件,占6.3%。

今年的提案质量普遍比较高,不仅提出问题,还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体现了广大教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进言献策的民主意识,以及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

六、精心策划,做好会务准备工作

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的四个职能组密切配合,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秘书组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认真撰写有关报告,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同时做好会务、会场安排等工作。组织组做好代表选举、委员候选人酝酿推荐,以及大会日程安排、选举工作方案等。提案组认真布置提案征集工作,对提案进行认真梳理,撰写提案征集情况报告。宣传组推出了一系列专题宣传报道,为大会召开营造了良好氛围。

为筹备召开大会,5月8日将召开大会的报告分别上报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科技工会,目前上级已批复同意。

同志们,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各级党政工组织和全体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和四个职能组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两代会”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会议可以如期召开。

谢谢大家!

2023年教代会工作报告篇3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2015年学校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为“十二五”画上圆满的句号。“十二五”时期是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加速冲刺阶段,学校事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十三五”学校进入高位发展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推进与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治理结构与治理体系建设

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与宣传思想工作,积极构建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组织和制度保证。

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不断完善;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系列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政策理论水平与治校理教能力进一步提升;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二级管理,把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目标任务转化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自觉行动;分类管理、任期管理、目标管理、交流轮岗、学术回归等一系列干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初步形成。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开展反“四风”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党风廉政和反腐败体系建设持续推进。

坚持依法治校、依规管理,构建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制定并正式颁布经教育部核准的《华北电力大学章程》,为学校在新时期统一思想、依法治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行动纲领;出台《华北电力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并经国家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为着力破解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机制障碍制订了行动方案。积极推进以章程为统领的学校制度体系建设,认真开展规章制度“废、改、立、释”工作;深入推进教代会、学术委员会等民主监督与管理制度,不断深化大学理事会、基金会、校友会参与学校治理的体制机制,推进两地实质性一体化管理,初步构建起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治理结构与治理体系。

(二)聚焦国际学科前沿和国家能源电力发展战略,加强学科内涵建设,不断丰富和完善“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

学校坚持“学科立校”,着力凝炼方向、汇聚队伍、打造平台,大力推进学科内涵建设。“电力科学与工程”列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成为学校继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后的又一次历史性重大突破;电气工程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国内最新排名分别位居全国第6位和第11位,比上一轮评估分别上升了3位和1位。“工程学”学科进入世界esi前1%行列,电气与电子工程学科入选qs全球顶尖学科。

优化学科布局,不断丰富和深化“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积极发展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兴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学科;高起点组建环境与化学工程系、环境研究院,不断拓展适应国家战略需要的清洁能源与环境学科体系;实施“文理学科振兴计划”;基本形成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电与非电交融、理工经管文法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大电力”学科体系。

扎实推进学科与学位点建设。“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新增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自主设置了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新增11个省级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现了5个一级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覆盖。

(三)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学校紧密围绕人才培养中心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深化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建设。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标准,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实施“合格+拓展”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集“四三三核心课程”、“四模块×三层次实践教学”、“四环节综合培养”为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新机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企“联合+订单”、研究生工作站、国际联合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新进展;积极申报“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成功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研究生工作站获首批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成立大学理事会人才培养委员会,推动行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现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 个、特色专业11个、教学团队2个、精品开放课程6 门、规划教材5部。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稳定规模、内涵发展,积极扩大研究生规模,成立了研究生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各类研究生近1.5万人。学生生源素质持续提高,录取分数连年攀升。2015年,我校本科理科生、文科生录取平均分排名分别位列当地前4%和2%,比“十一五”末分别提升了3个和2个百分点,在中国大学录取分数十年总排名(2005-2014)中进入全国前38位。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社会评价高,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2015年本科生考研率及出国出境深造率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同学们在党团活动、科学研究、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文艺体育等领域努力拼搏,取得一大批重要成果,学生创行团队荣获2014年“创行世界杯”全球总冠军。在2016年发布的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与大学声誉排行指数报告中,我校分别位列43位与61位,显示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在社会的认同度与影响力大幅提升。

(四)以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科研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学校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紧密追踪世界科技前沿领域,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新增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8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5个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特别是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 标志着学校在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战略突破。国家火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相继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验收,学术声誉及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三大国家级科研平台形成学校品牌,成为学校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聚集和培养创新人才、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大幅增强,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稳步增长。2015年度科研经费合同额达到5.85亿元;“十二五”科研经费总额累计27.75亿元,比“十一五”14.73亿元增长了88%。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承担包括国家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基金重点重大项目等在内的国家级科研任务800多项。主动服务国民经济能力不断增强,服务产业、企业和社会需求获取的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7亿元,占科研经费总额的60%左右,解决了大量工程实际问题。

科技成果成绩喜人。在大电网保护、电站自动化控制、空冷技术、污染物排放监测与控制、环境系统优化等领域攻克了一批科学难题和关键技术,为前沿科学的发展以及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国家级奖励4项,省部级奖励145项;获得专利授权2645项,其中发明专利1032项。学术论文发表实现量与质的同步增长。2014年学术论文三大检索共收录2368篇,其中 sci收录649篇、ei收录1124篇,在全国高校排位78名和37名,分别比2010年收录数量增加了229%和73%,位次提升了35位和6位。我校学者首次在顶级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letter论文3篇,同时,3篇论文入选2014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的国内学术论文,4名学者进入elsevier2015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五)提出并实施“大人才”发展战略,深化劳动人事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关键性作用,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提出并深入实施“大人才”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和推动教师、干部、员工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教师规模及学历、学缘结构全面优化,整体素质显著提升;干部和员工队伍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高层次人才的聚集能力不断增强,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现有教职工2922人,其中专任教师180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增至60%,比“十一五”末提高了23个百分点;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新增“973计划”首席科学家、“__”、“万人计划”、“长江学者”、“杰青”、“优青”、“省部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33人,教育部创新团队达到4个。

校内劳动人事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深化,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初步形成。创新人才与人力资源工作体制机制,建立集人才计划、执行与评价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建立以绩效为核心、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教师考核与收入分配机制,着力处理好教学与科研、长期与短期、数量与质量、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实施了校内人才计划和岗位聘任,推进了青年教师“三化”工程,建立了教职工首聘固定期限合同管理与考核办法,初步建立了“准聘—长聘”人才机制,收到良好成效。

(六)发挥学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在服务国家、行业、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拓展国际国内办学资源

学校围绕大学理事会、协同创新中心与创新战略联盟、战略合作伙伴三个合作层级,不断拓展校企、校地、校校合作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当选中电联副理事长单位,成功组建以中电联及国家电网公司等7家央企为成员单位的第二届大学理事会。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等7家单位,牵头组建“智能电网协同创新中心”;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筹划成立“智能发电协同创新中心”;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等18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火力发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11所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共同倡议组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与北京市、河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苏州市、珠海市等地方政府及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电投集团公司、中广核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共50余家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在基础性、关键性、前沿性等重点技术领域进行联合科技攻关、人才培养等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能源电力智库建设,为国家新一轮电改、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行业企业决策提供智力支持;获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基地,全方位开展各类层次专业技术培训。

把国际化作为学校发展的三大战略增长点之一,不断拓展国际合作伙伴。加强与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国际高水平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先后成立中欧可再生能源创新中心等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新增4个“111”国际引智基地。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招生体制及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扩大品牌效应;与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共同举办的孔子学院荣获“全球示范孔子学院”称号。

(七)提升资金筹措能力,推进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与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服务保障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财务工作,不断提高资金筹措能力,切实规范和加强财务管理,实现事业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学校各项建设和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学校“十二五”实现总收入82.03亿元,比收入预算目标64.52亿元增加17.51亿元,增幅27 %;比“十一五”实际收入45.75亿元增加36.28亿元,增幅79%。自筹资金能力显著增强,通过科技合作、培训服务、大学基金会、校地共建等多种渠道自筹办学经费共计24.29亿元,占“十二五”总收入的30%,效益显著。教职工收入在学校事业发展的同时得以持续同步增长,学生奖助学金年均增幅23%。

深入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统筹与优化校内资源配置。后勤与资产管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绿色、低碳、花园式校园建设扎实开展,基本建设与条件建设显著改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服务能力全面增强。新增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实验综合楼、13号、14号宿舍楼相继落成,西区综合楼a座、g座和后勤服务楼工程开工建设。

校园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面推进,信息统计和信息公开工作位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前列;图书文献资源、医疗条件建设、文体设施以及档案工作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学术期刊的办刊质量和社会影响不断提高;与昌平区共建华电附属中学和附属小学。以优秀成绩通过北京市“平安校园”检查验收,“大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校园和谐稳定,师生员工满意度持续上升。

(八)以先进办学理念为指导,不断加强文化建设,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华电特色的办学思想理论体系

新世纪以来,在“办一所负责任大学”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确立了“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高水平大学办学目标,提出了“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十六字办学方针,构建和不断深化“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凝练总结了“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华电精神,强化了“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推进了“校企合作兴校之路”的办学方略及“大人才”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好三支队伍的人才思想,初步形成了适合华电实际并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相对完整的发展战略和办学思想体系。学校系统总结和凝练了新世纪以来的发展道路与办学规律,编辑出版《强校之路——华北电力大学办学理念与创新实践(2001-2011)》,大力推进华电文化建设。“华电精神”、“名师班主任”、“绿色电力”、“蓝色动力”等学校品牌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浓郁校园文化氛围,构筑起师生共建、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园。

各位代表、同志们:

回顾学校“十二五”的建设发展历程,我们不断创新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不懈地推进“大电力”学科体系建设、实施“大人才”发展战略、营造华电文化、弘扬华电精神,学校的办学实力大幅增强、办学水平明显提升、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日益扩大,在建设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具有鲜明办学特色高水平大学的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预定的目标和任务。

总结学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设政治过硬、坚强有力、精诚团结、创新务实的学校领导班子,确立高水平大学办学目标,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实行科学决策、民主监督、依法治校,这是学校事业前进的根本保证。

第二,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促进科学发展、特色发展。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做好学校科学发展的顶层设计,以一系列改革创新来破解难题、释放活力,通过聚焦国家战略与行业重大需求来不断强化办学特色,奠定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以先进的办学思想为指导,认清学校发展的环境、形势与机遇挑战,特别要抓住每一个影响学校发展的重大机遇,志存高远、立足现实,抢占先机、团结拼搏,实现事业发展的不断跨越。

第四,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员工,营造创新发展、和谐稳定的办学环境。始终把学校事业发展放在首位,始终把教职工切身利益放在首位,以人为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统筹内外可用资源,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创造力和正能量,推动学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多年来,在上级单位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全力支持学校党委、行政领导班子的工作,大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奉献、刻苦拼搏,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和工作任务,在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做出了各自重要的贡献。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以“双一流”战略目标引领“十三五”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是高等教育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攻坚时期。

2015年10月,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启动了高等教育的“双一流”战略: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战略是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举措,体现了我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对于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双一流”战略紧密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核心目标,提出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五项建设任务,并围绕体制机制内涵提出了党的领导、内部治理、关键环节、社会参与、国际合作五项改革任务,其落脚点是遵循教育规律、加强制度建设,培养一流人才、产生一流成果。作为一个统筹的建设指导方案,“双一流”战略不仅对高等学校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进行了科学的顶层设计、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而且在推进方略中引导高校通过以学科为基础的多元化建设寻求自己的办学目标,鼓励和支持特色办学、差别发展;在政策支持上通过总体规划、分级支持确立中央财政、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职责和作用,建构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双一流”战略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工作进入了常态支持、动态调整的新阶段,是高等学校“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指导纲领和行动指南。

对于华北电力大学来说,力争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是学校在未来发展中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的重大战略机遇。一方面,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的积淀,学校已经积蓄了向进一步高位发展冲击的基础和实力。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特别是“双一流”战略“扶优、扶强、扶特”的指导思想对学校多年来坚持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道路给予了充分肯定与支持;同时,国家以清洁低碳为特征的能源革命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给学校施展才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学校理事会聚集着七家世界五百强的特大型行业支柱企业,形成了学校发展的强大后盾。这些都使华北电力大学的今天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为学校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增强了必胜的信念和信心。但是,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预示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虽然经过近六十年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学校的办学实力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但与国内一流大学的发展现状相比,与“双一流”的要求相比,学校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国家高等教育格局将重新洗牌,高等学校面临千帆过尽、万舸争流的局面,学校再一次被推向了历史的关键节点。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能否在新一轮的高等教育建设中抓住机遇、赢得先机、实现新的飞跃,事关学校的未来发展,事关学校“三步走”战略的顺利推进,事关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战略目标最终能否实现。为此,全体华电人必须树立强烈的使命意识和危机意识,进一步转变观念、凝聚共识,整合资源、积极进取,要集全校之力、全力以赴,破釜沉舟、排除万难,坚决打赢“双一流”建设攻坚战。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集全体华电人的智慧,审时度势、顶层设计、战略谋划未来的发展蓝图意义尤为重大。2015年,学校全面启动“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的起草工作,初步确立了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围绕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深刻认识学校发展的新阶段和新特点,以一流学科为统领,以创新发展为主线,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综合改革为保障,落实大学章程,提升治理能力,增强服务水平,系统谋划好“十三五”时期各项事业,积极推进学校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协调发展。要按照“扶优、扶强、扶特”的原则,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实现电、动两个主干优势学科的率先突破,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构建国际一流的能源电力学科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对国家、社会、行业的贡献率,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为把学校办成整体水平居于国内同类高校前列并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高水平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2016年工作思路与主要任务

2016年,是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学校深化改革、开启“三步走”战略高位发展新阶段的关键之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科学谋划并全面启动“十三五”发展规划,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继往开来,乘势而上,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从严治党,依法治校

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把管党治党责任作为最根本的政治责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健全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严格执行《准则》和《条例》;切实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大力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的干部队伍,努力营造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负责、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按照上级部署筹备学校第二次党代会;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完善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度;抓好干部管理制度建设,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和绩效管理改革,着力探索科学有效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完成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换届工作;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理论学习与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对群团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认真按照中央巡视组对教育部巡视的反馈意见,切实抓好巡视整改工作。

以《华北电力大学章程》为基准,加快推进依法治校工作进程。建立健全大学章程落实机制,全面推进以大学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建设,使学校各项工作更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健全与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与社会参与机制,积极拓展大学理事会参与学校治理的渠道和方式。

(二)内涵发展,提升质量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主题,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构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加大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推进核心课程小班授课运行管理方式;探索突出绩效、激励保障与监督约束相结合的多元化博士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核机制,探索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研究生学制调整方案。

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突破口,突出产学研协同育人特色。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转换和支持休学创业的制度;加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与高水平实践平台建设,丰富和完善“四模块×三层次实践教学”模式;强化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加强校内外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推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推进示范性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促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内涵发展。

建立教学运行管理系统与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系统统筹规划、有机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新机制;探索基于专业类招生的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建立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学生成长过程若干重点指标的动态监测与管理;探索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促进人才选拔、培养与就业协调发展。

(三)重点突破,争创一流

坚持创新驱动,争创一流。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瞄准科学前沿和能源电力行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以传统优势学科建设为基础,以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制定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与“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坚持一流标准,加强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推进“一流学科”建设计划。重点建设以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核心的链条式、金字塔结构的世界一流能源学科;启动优势学科国际评估,用国际一流评价标准梳理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加强资源统筹,集中力量做好优势学科的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实施“esi学科水平提升计划”,集中做强“工程学”学科;大幅提升“电气与电子工程学科”qs全球顶尖学科排名位次,把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打造成真正的顶尖高峰学科。

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引领,围绕能源电力和环境保护等重大战略领域凝炼方向、提前布局、深挖潜力、整合资源,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争取国家需求导向的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项目;谋划建设有利于学科交叉、产学研合作的重点科研基地和高水平智库,扎实推进“智能电网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发电协同创新中心(筹)”建设;加大对青年学者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提升科研成果产出质量;加大对科技成果的培育和集成力度;探索新形势下科研创新团队的组建与管理模式;总结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工作经验,稳步推进技术转移中心专业化建设与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

(四)问题导向,深化改革

围绕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强化传统优势,聚焦突出问题,推进制度创新,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以改革破解难题、释放活力、激发动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办学环境,构建系统完备、科学高效、具有华电特色的治理体系。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和多元化人才需求。进一步更新观念,加大教学投入,完善招生选拔机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创新,突出人才培养特色,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

深化科研机制改革,加快催生重大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提高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完善科技评价体系,创新科研组织模式,规范科研机构建设与开放运行;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国家战略、服务能源电力行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深化劳动人事制度和干部管理制度改革,打造充分释放办学活力、有利于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环境。完善聘用聘任制度,强化分类评价与考核体系,加大管理绩效改革力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引才聚才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引进与培育相结合、约束与激励相促进、评价体系完善、发展路径畅通的劳动人事制度体系和奖优罚劣、激发活力的干部管理体系。

深化学校治理结构与治理体系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学术组织及其运行机制,着力加强院系治理体系和院系领导班子建设;继续加强理事会、校友会、基金会制度建设,深入推进两地实质性一体化管理,不断完善与高水平大学办学目标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

(五)强化特色,拓展资源

坚持开放办学,强化办学特色,以坚强支撑求支持,以鲜明特色促发展,构筑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全面深化和推进政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快速而有重点地拓展学校全球合作伙伴;大力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国际交流合作层次,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参与和国际合作环境。

以大学理事会为平台,加强校企合作顶层设计,按照“搭建平台、强化服务、突出创新、实现双赢”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健全理事会框架下校企合作机制,推动与理事会单位全方位多层次深度合作。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行业企业重大科技攻关,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等重要战略的实施;推动行业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联合培养,与中电联一起组建“中国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联盟”。着眼学校未来,积极布局学校新的增长点,加快与珠海市的战略合作进程,力争取得重大突破;加强与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相关单位、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山西大学等院校的合作,实现互惠双赢;加强苏州研究院、兵团研究院等地方研究院建设;筹划校友企业联盟,筹备华电校友总会理事会换届。

以一批高水平的国际合作项目带动学校国际化建设。加快成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步伐;启动中德创新学院、中蒙可再生能源创新中心、中以太阳能创新中心谈判及挂牌工作;继续办好与美国西肯塔基大学联合举办的“全球示范孔子学院”,完成华北电力大学-意大利热那亚孔子学院的设立;实施高水平国际合作伙伴倍增计划与国际化示范学院计划;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建设国际电力合作智库。

统筹优化内部资源配置,进一步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改革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提高办学经费筹措能力和使用效益;整合、优化资产与后勤资源配置,推进校园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后勤管理服务保障系统的专业化水平,强化校园安全稳定责任体系,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与支撑。

(六)弘扬精神,实现跨越

“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华电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全校师生员工坚守理想、坚定信念、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的高度概括和凝炼。多年的发展道路,华电精神始终是华电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实现跨越、夺取胜利的精神源泉和价值追求,成为学校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宝贵的经验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拥有着更加灿烂、更加美好的前景,但也面临着更加复杂、更为紧迫的形势,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是更加艰巨、更为繁重的工作任务。为此,我们更要充分发挥广大干部和各级基层组织的作用,更要紧紧依靠和大力弘扬“华电精神”,以共同的目标追求、共同的奋斗事业、共同的发展利益把全体华电人团结起来,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紧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共筑华电强校之梦,推动学校事业不断跨越新的高峰!

各位代表,同志们:

宏伟蓝图激励人心,美好未来催人奋进,华北电力大学即将在新的起点开启征程。让我们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谋划、全力推进“十三五”发展规划,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积极投身高水平大学“双一流”建设的伟大实践,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使命意识和励精图治、时不我待的责任担当,努力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再上新台阶!

2023年教代会工作报告篇4

各位代表:

教代会九届三次会议以来,教代会代表们继续充分行使代表责权,对学校教学科研、人力资源、招生就业、校园建设、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的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在九届三次会议以及闭会期间,教代会网上提案处理系统共收到提案48份,提案工作委员会经过认真讨论后决定立案47份。

提案工作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根据提案内容与措施对47份提案进行了分类,通过教代会网上提案处理系统派送给相应的职能部门进行处理,并实时跟踪提案处理的进展,及时与提案人和职能部门沟通,协调提案办理进程。九届三次会议闭会期间,提案工作委员会于2017年3月3日、7月21日和12月4日共召开了三次会议,讨论、协调和推进提案的处理。学校领导对教代会提案工作给予了一如既往的重视和关注,要求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做好提案处理工作。学校各职能部门均能认真处理提案,部分提案由职能部门负责人处理和回复,其余提案均由职能部门指定专人负责落实提案的处理实施工作。

截至目前,有关部门对47份提案均已回复和处理,教代会代表们可以登录教代会提案处理系统网站,有权限查看所有提案信息,以及职能部门的处理意见与回复、提案人的评价等。

处理和回复的47份提案包括基本建设处15份、保卫与校园管理处8份、人力资源部8份、资产与后勤管理处3份、教务处3份、提案委员会2份、图书馆2份、体育教学部2份、招生就业处2份、发展规划处和校医院各1份。我们向各职能部门认真处理教代会提案,改进学校各方面工作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感谢!

通过提案,代表们就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很多建议措施已经被相关职能部门所采纳。经提案工作委员会讨论,从九届三次教代会提案中评出4份优秀提案,建议教代会主席团给予表彰和奖励。

九届三次教代会的提案围绕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对进一步改善教学、科研和后勤保障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提案的处理对促进学校的管理工作和民主办学起到了重要作用,向积极参与提案工作的代表和老师们表示衷心感谢!

各位代表:

受教职工代表大会委托,现就学校2017年劳动保障与福利工作,向本次大会报告,请审议。

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劳动保障与福利工作委员会以“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投身学校“双一流”大学建设,以切实维护教职工切身利益为抓手,努力为广大教职工办实事。

一、扎实做好教职工日常福利工作

日常福利工作体现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和各级组织对教职工的人文关怀。2017年,学校慰问困难教职工180人次,核发38名已故职工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金,发放遗属定期生活困难补助61人次,核发教职工子女医疗补助128人次,教职工健康体检3945人。按照上级工会的有关规定,为在职教职工发放福利油、米等实物,向离退休人员发放慰问金。

二、完成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工作

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直接关系到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学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抓好落实。在安徽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正式并轨前,根据安徽省和中科院有关规定,完成2016年12月31日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工作。学校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均有所增长,人均月增加208元,养老金整体水平增幅为4.1%。

三、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高教职工医疗保障水平

2011年9月1日起,学校全面纳入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立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教职工健康体检、医疗补助、重大疾病互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积极做好教职工的年度健康体检工作。根据教职工近年来的体检情况,适时调整体检项目,区分年龄段和性别,合理确定体检项目,提高体检的针对性。此外,考虑到教职工因工作和异地居住养老等原因未能按时参加体检,通过采取延长体检时间并安排补检的方式,提高参检率,切实保障教职工的生命健康权益。

2017年教职工体检的一个新变化是可以通过网上预约自主确定体检时间,有利于教职工根据自身工作生活需要,合理安排体检时间,受到广大教职工的好评。2017年,共计有3945名教职工参加体检,参检率近80%,排查可疑疾病60余人次。

积极做好教职工医疗补助和重大疾病救助工作。目前,学校已开发并完善“教职工医疗补助、救助查询”系统,补助和救助已实现申请、审核、录入、查询一体化服务。此外,医疗补助、救助工作由人力资源部、校医院、工会、财务处四方共管,四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保障了教职工医疗保障福利的公开透明和公正公平。全年补助救助人数共计346人。

不定期举办“健康有约”保健知识讲座,积极引导教职工合理膳食搭配、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邀请安医附院和省立医院的专家来校开展坐诊活动,为教职工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例如:邀请安徽妇幼保健院专家来校为女职工讲授乳腺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整治相关知识;邀请安医大一附院的专家来校为教职工讲授肺结节相关知识。

四、积极推动学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为顺应学校多元化用人机制,劳动保障与福利工作委员会本着协助、审议、监督、沟通的原则,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积极推动学校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根据国家劳动人事法律法规完善教职工劳动保护规章制度,落实有关福利待遇,倡导“同工同酬”,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通过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五、组织开展各种慰问和帮困活动

2017年元旦、春节期间校工会开展送温暖工作,为114名因病因灾导致生活困难的教职工发放生活困难补助;“三八”节前夕,为女教职工发放卫生用品;“五一”前后,组织开展慰问劳模工作,慰问全国劳模、院士和省部级劳模33人;按时为离退休人员发放节日慰问金;各分工会也积极组织开展对生病教职工的慰问

六、其他工作

劳动保障与福利工作委员会积极向广大教职工宣传学校有关政策,在促进学校相关部门完善规章制度,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参与学校综合改革方案、双一流建设方案的调研与制定等等)。

一年来,劳动保障与福利工作委员会积极努力开展工作,但与教代会赋予的职责和使命还有距离,与教职工的期待还有差距,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努力工作、不负众望,争取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同时,也希望广大教职工能积极为劳动保障与福利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建言献策,提出宝贵建议。

在此,我们向所有为学校建设和教职工福利事业做出贡献的领导和教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以上报告,请审议。

2023年教代会工作报告篇5

各位代表:

推进校务公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维护师生医护员工的切身利益,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2008年,校党委积极推进校务公开工作,依法治校,深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促进了党风、政风、作风建设,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现将全年工作报告如下:

一、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坚持以教代会为校务公开的主渠道,通过教代会公开学校重大事务。2008年学校召开了五届二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听取了校长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审阅了校务公开工作报告(书面)和教代会工作报告(书面)。

学校举办了民主管理培训班,校教代会执委、校工会委员、经审会委员、女工委委员、基层工会主席共50多人参加,通过专题辅导报告、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校五届二次教代会有关材料和校工会编印的《学习培训手册》以及赴天津医科大学考察民主管理和教代会、工会工作等内容,提高了参训人员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水平,增强了科学治校、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的意识。

全年召开教代会执委会4次,组织教代会执委认真讨论校第六次党代会党委和纪委的工作报告;讨论修改校第二轮处科级干部竞聘工作实施方案;讨论2008年学校岗位业绩津贴发放初步方案;讨论五届三次教代会各代表团团长调整方案;听取了总务部门通报2008年基建、房产工作情况。教代会执委还参与了学校校级领导干部的推荐和省公开选拔厅、局级领导干部的测评工作、学校第二轮处级干部竞聘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工作、校和平苑职工集资建房和校医院药品采购招标等工作,在参与中尽力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通过多种形式推进校务公??

除教职工代表大会这一基本形式外,我校校务公开形式多样:每月初设立校领导接待日;定期维护校务公开网站,对干部任免和涉及师生医护员工切身利益的内容及时更新;在校务公开栏张贴公开事项;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发布学校文件、会议安排和工作动态;完善网上校长信箱,2007年办理来信100余件;设立纪检举报电话和信箱;利用校内多种传播媒体报道学校重大活动:校园网全年共采编、发布网络新闻734条;广播台播发校内新闻稿件800余篇,新闻评论约30篇,综合栏目约130篇;校报、宣传橱窗及时对学校重大事项进行公开;通过各种会议形式如校党委每年向党代表报告工作,校长在离退休老同志联欢会上通报全年工作,学校重要会议邀请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关工委、学生会、研究生会代表列席,以及各类座谈会等公开校务;校务公开形式更加活泼,公开的途径更加快捷、便利。

三、坚持公开标准,落实重点公??

1.财务公??

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高校收费政策。事业性收费,按照主管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费,服务性收费,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杜绝对学生强制服务、强制收费,按学年收费,未出现跨学年收取学费的情况。实行收费公示。学校在校本部、新校区共设立5块由省物价局制作的收费公示牌,财务处办公室橱窗常年张贴主管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在招生简章中明确注明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在发放新生录取通知书时,告知有关收费内容和资助措施。新生入学报到时,在收费现场明示收费项目和标准、公布监督投诉电话,让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了解学校的收费情况,自觉接受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监督。本年度制订了《安徽医科大学毕业实习同学住宿费收费办法》。

建立政府采购组织和制度保障,规范政府采购工作行为。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组成的政府采购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政府采购工作。本年度制订了《安徽医科大学采购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我校政府采购范围和实施部门,建立了严格规范的采购工作程序。2008年完成政府采购和学校招标1000余万元,80%以上由政府采购。

加强专项经费管理。继续开展教学经费检查,对教学单位2007年度教学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本年度根据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2005年以来获准立项、2007年度结题、课题财政拨款5万元以上的各类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和效益评价,督促项目单位优化支出结构,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课题经费管理的通知》。

执行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政策,加强非税收入资金管理。我校使用非税收入专用收据收取的学费、住宿费和其他费用,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额及时缴入财政专户。2008年,我校非税收入上缴财政专户共计1.15亿元,主要包括:研究生、本专科生和独立学院的学费收入8500.45万元,成人教育收费1052.18万元,住宿费收入1254.06万元。

2.组织建设和干部任用公??

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根据校党委决定,成立了第二、第四附属医院党委,同时配备、调整了第二、第四附属医院党委等部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我校共有19个基层党委(党总支), 下设117个党支部,其中学生党支部37个。

抓好党员发展工作。全年共发展党员797名。其中教职医护员工党员79名;发展大学生、研究生党员718名;有580名预备党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对发展对象和转正对象按照规定进行公示。

组织和实施校第二轮干部竞聘上岗工作。按照校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和办学治校能力”工作要求,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第二轮干部竞聘上岗工作。自12月10日开始,学校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处级干部竞聘工作事宜,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 12月31日完成正处级干部竞聘上岗工作,产生43位正处级干部,其中新提拔11人。2009年1月24日,完成副处级干部竞聘上岗工作,产生64位副处级干部,其中新提拔35人。在此次干部竞聘工作中,校党委始终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对拟任用干部进行民主考核、民主测评和任前公示,体现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纪委全过程监督,保证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严肃性和纪律性。

对附属医院干部进行选配。从稳定大局出发,在民主推荐和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以合理高效为目标,产生了第四附属医院党委班子和行政班子,指导了一、二附院二级机构干部队伍的配置。

做好干部测评工作。结合第二轮处科级干部竞聘上岗工作,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考核内容和方法,组织开展了2004年以来及2008年度干部述职和述廉测评活动,对学校校本部处级干部及部门、单位进行测评考核。在一定范围内对处级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五方面的表现进行测评打分,进一步完善了干部监督工作机制,为今后干部选拔任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3.科研管理公??

科技处对于科研项目申报、成果评审、科技奖励等都在校园网及时予以公布。2008年受理各类纵向项目数888项,上报项目数662项。有257项项目获得资助(含 7项横向课题),项目资助总经费2221.79万元。申报各类科技奖励32项,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3项。有18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22项成果获准登记。

2008年,省级以上科技平台建设立项取得重大突破,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平台11个,总数达到19个,获得纵向的新增平台建设经费为280.00万元,

本年度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35项,总资助经费1018万元,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立项数和经费数连续7年保持递增,继续保持在省属高校中的领先地位。

4.分房、基建项目公??

2008年,学校完成了以下重点建设项目:研究生公寓1﹟、2﹟楼(建筑面积30771 m2)完成并交付使用;和平苑3幢职工住宅楼交住房钥匙、部分居民现已入住;新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23677 m2)工程全面进入内、外部装饰及附属工程建设阶段。

完成了一批重点维修项目:校北大门及东侧围墙恢复工程;行政楼大厅及走廊吊顶工程;动物室狗房通风系统改造工程;感染室改造工程;新建研究生公寓楼周边绿化及道路建设工程;和平村26、27、28幢屋面检漏工程;西区食堂、张小郢、和平村8幢14幢的下水改造工程等。

在和平苑3幢职工住宅楼建设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工期延误。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及时召开情况通报会,向集资户进行解释、答疑;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工程建设;同时,做好集资户选房和办理公积金贷款工作,充分保障了教职工的权益。

5.招生、就业工作公??

学校本着“一切为了考生、确保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招生“阳光工程”和各项录取工作程序、纪律,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并公布了举报电话,设立了举报箱。在维护考生利益、服务考生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和改进招生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加强校风、学风督查。开展了对学生考风考纪教育,对25名学生进行违纪处分,并在学生中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对2007—2008学年的1个国家先进班级、和5个先进集体、980 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加强国家奖助学金管理。根据省教育厅、财政厅文件精神和学校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实施细则,结合各学院专业层次及学生人数,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评审程序,认真核实学生家庭经济及在学校生活的实际情况,经公示无异议后报省教育厅备案。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发放由财务部门采用“一卡通”资助方式直接发放给受资助学生。2008年,我校发放国家奖学金20人16万元、国家励志奖学金349人次174.5万元、国家助学金2128人次425.6万元。

加强就业工作。在全省率先启动了面向省外用人单位的2008届毕业生冬季人才市场,来自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62家用人单位与3000多名毕业生进行了供需洽谈。此外,学校还有针对性地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举办了三十多场中小型专场招聘会,参加学生600余人次,现场签约率高达70%,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网络,手机通讯、橱窗等多种形式发布就业信息,印制了3000份毕业生就业推荐手册,广泛宣传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专业信息以及毕业生情况和信息;编制了毕业生工作手册,向学生介绍毕业生工作的情况,指导毕业生更好的就业。开展了毕业生就业主题系列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就业文化氛围。

积极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07-08学年贷款共发放贷款2288人次,总金额1370余万元。

按照“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在2009届本科生中推荐5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为免试研究生。

6.人事公??

调整现有机构。为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新设立了国际教育学院、医院管理处、档案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高等医学教育研究所、科技产业处、儿科医学系等新的机构;撤并产业处,将原校外事办归并到国际教育学院,原图书馆网络中心归并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制定《安徽医科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暂行规定》,修改完善《安徽医科大学接收与聘用毕业生暂行办法》, 进一步规范人才引进、招聘的条件、程序、和待遇,保证人才引进的质量。按照程序,公开招聘各类毕业生42人,其中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28人,本科毕业生6人。

顺利实施职称评审工作。突出强调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要求材料在基层单位公示,确保职称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2008年共接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82人,经审查评审,81人获得相应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6人取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接受并完成88人职称晋升代表作鉴定;74人申报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经审查评审,34人获得副教授任职资格,向省教育厅推荐38人参加高级职称的评审,其中教授26人,19人取得教授任职资格,副教授7人,6人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 5人取得高级实验师任职资格;向外推荐8人申报其它系列高级职务任职资格,1人申报其它中级职务任职资格。

进一步规范合同用工。按照《新劳动法》要求,进一步规范合同用工。出资近30万元,一次性解决了历年来遗留下来的用工及社保问题。为94人办理了社会保险,为40余人补发社保补助金及办理补交社保手续,并与所有合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

四、加强对校务公开的监督

校务公开监督是校务公开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保证,学校成立了由纪检、监察、工会组成的校务公开监督组,负责对校务公开的真实性和程序上的规范性进行监督,保证校务公开健康有序地开展。校务公开监督组认真履行职责,做了大量工作:积极参与学校招生考试、干部选配、人员录用、基本建设和维修工程招标、大宗物资和仪器设备采购等人财物管理使用的监督工作,通过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促进“阳光招生”、“阳光录用”、“阳光招标”、“阳光采购”。结合制度建设,对第一、二附属医院,口腔医院、临床医学院、后勤总公司等单位财务收支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制度建设落实情况、重大事项集体讨论情况进行调研,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着重加强审计工作,事前审计监督、事中跟踪审计、事后竣工审计,共审计基建维修工程项目126项,送审金额7695.77万元,审计核减额906.41万元,审定金额为6789.36万元,审计审减率为11.78%。在二附院桩基等四项工程中,现场调查取证、据理力争,为学校节约350万。认真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组织对部分处级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五、2009年校务公开工作安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文件和校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精神,今年校务公开工作将认真落实以下内容:

1、加强对校务公开工作的领导。根据机构和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校务公开工作委员会和办公室成员,建立责任到人、分工明确的校务公开工作队伍。

2、加强制度建设。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和我校校务公开的实际工作情况,修订《安徽医科大学校务公开实施办法(暂行)》、《安徽医科大学校务公开实施安排表》,制定出台《安徽医科大学校务公开指南》,

3、建立健全依申请公开制度。建立校务公开的受理机制,制定依申请公开信息的工作规程,在校务公开网站开通“依申请公开”栏目,为师生医护员工更好地获得信息公开服务提供方便。

各位代表,我校推行校务公开工作已有八年,校务公开机制健全,成效显著。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校务公开的好形式,努力践行民主治校、科学治校的工作思路,促进决策公开化,办事透明化,以抓公开凝人心、强效能、促发展,为顺利实施我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建设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2023年教代会工作报告篇6

各位代表:

我校五届二次教代会暨工代会自2015年5月召开以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行政的大力支持下,教代会和工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校工会委员会根据党委工作部署,并报请学校党委和市教育工会批复同意筹备今年召开五届三次教代会暨工代会(以下简称“两代会”)。为了确保我校两代会各项筹备工作的圆满完成和顺利召开,校两代会筹备工作组根据党委工作部署制定本次会议筹备方案并认真组织各工作组实施,完成了两代会的各项筹备工作。下面,我受筹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筹备工作。

一、两代会代表的增补

五届一次、二次教代会暨工代会,民主选举产生并调整了大会正式代表92 名和五个代表小组。根据《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的规定,同时在报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同意后,对未当选为正式代表的新聘任的中层干部白林同志为列席代表出席会议。因两会合一,依据工会法和基层工会管理条例规定,将为未当选代表的校分工会主席朱莉、蔡媛媛、王小红同志代表校分工会主席为列席代表出席会议。

二、提出大会中心议题,拟定会议议程

本次大会将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大计,落实学校党代会精神,筹委会把“凝心聚力,负重奋进,开拓创新,乘势而上,为实现十三五宏伟蓝图建言献策,”拟定为本次大会的中心议题。对拟定的大会中心议题和大会议程,将在本次预备大会上通过。

三、完成了代表提案征集工作

为了进一步做好教代会提案征集工作,学校下发了《关于做好征集江苏工院五届三次教代会提案工作的通知》,提案工作组对教代会提案工作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和落实。广大代表围绕学校奋斗目标和中心工作,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建设的实际及教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集思广益,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积极的意见和建议。大会提案组对这些提案进行了详细分类和认真审核。在今天的正式大会上,提案委员会将向代表报告五届二次教代会提案处理和五届三次教代会征集情况。

四、筹委会完成了大会一系列文件的起草工作

目前,筹委会各工作组已经完成了《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校长工作报告》、《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财务工作报告》、《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工会工作报告》、《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工会经费审查报告》、《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案工作报告》和《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编制说明》等文件起草工作,并通过书面、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多次、反复、认真的修改,目前各类文件已全部完成。

至此,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面完成。在此期间,学校领导多次听取大会筹备情况的汇报,研究解决筹备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并对开好这次大会、发挥好代表参政议政作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筹备工作也得到了各部门、全体代表和广大教职工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为我校五届三次教代会暨工代会的如期顺利召开,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此,我代表大会筹委会对大家的辛勤工作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2023年教代会工作报告篇7

(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按照中央和教育部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立足学校实际,与贯彻落实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和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相结合,聚焦领导班子和干部存在的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基层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认真听取师生意见、对照检查,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找准穴位、明确任务,解决问题、增进团结,促进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学科建设

学校全面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启动了新一轮学科建设的调研和规划论证工作,以学院为单位对学校23个一级学科进行了专项调研,为下一步的学科规划工作奠定了基础;成立了文科建设工作小组,调研并起草文科建设规划方案。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成果丰硕,电气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清洁能源学3个学科验收结果优秀,优秀率达43%。

(三)人才队伍建设

学校深入实施大人才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师资、干部、员工三支队伍的建设。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独立设置人才工作办公室,初步建立了集人才计划、执行与评价三位一体的人才工作体系。继续推进和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聘任制度设计,强化以绩效考核为导向的激励制度,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实施高层次引进人才绩效跟踪报告制度;年度引进3名千人计划学者、1名973首席科学家、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申报获批包括千人计划学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在内的各类人才计划共53人次。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完成全员岗位分级聘任和专业技术岗位人员聘期考核工作,启动新一轮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四)教育教学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加强本科教学工程三级体系建设,3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2部教材入选省部级精品教材;新增国家级及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省部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 2个国家级和6个省部级实验示范中心通过验收。启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构建三级教学名师资源体系,2名教授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入选教育部示范项目。编制《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推进本科生学业预警与课业辅导;正式启用校部金工实训中心。以质量与创新为主题,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强化研究生学术交流;推进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新增北京市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

教育教学质量成效显著。1篇学位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博提名,8项成果获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3个项目获省部级教改立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又有新的提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获奖数目跃居全国首位,绿色电力美丽中国行荣获团中央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团队奖。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开展,艺术教育国际化工作进一步推进,在高水平运动竞赛及艺术大赛中屡获佳绩,获得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北区(校园组)冠军。学校生源质量整体呈良好的上升趋势,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五)科学研究

学校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学校办学实力。科研经费继续增长,年度科研经费达5.71亿元;承担国家重大专项、三大科技计划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0项;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首次国家评估,被认定为新能源电力系统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火力发电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北京市能源发展研究基地再次评估优秀。新增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1个河北省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稳步推进智能电网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与认定申报工作;完善大学科技园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

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双线提升,科技论文发表在全国高校排名持续攀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不断增加,获北京市专利示范单位;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六)合作交流

大学理事会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组建以国家电网公司等七大电力央企及中电联、华北电力大学九家单位组成的第二届大学理事会,为学校校企合作兴校之路战略的落实构建了长效工作机制,形成了全行业支持学校办学的新格局。学校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国大唐集团、英大传媒集团、英利集团、济南市等加强合作;参与发起成立了北京能源协会,加快能源电力智库建设;成功举办第三届现代能源发展论坛;以校友创新创业研发中心为载体,积极拓展校友企业合作项目;鼓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孵化科技型企业2家。

引智工作获得进展,新增1个、滚动支持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我校111引智基地总数达到4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功通过教育部评估;上海合作组织大学能源学科引智工作继续推进;与剑桥大学共建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与美国西肯塔基大学联合举办的孔子学院被评为先进孔子学院。学校继续教育工作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电力行业远程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初见成效;教育基金会合同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七)学生工作

扎实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活动,深入推进中国梦宣讲、红色1+1、绿色通道1+1、对话成长、绿色氧吧朋辈辅导、前沿&创新学术论坛等活动。加强专兼职学工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了学工干部磐石计划,推动了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专业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了研究生师生协同化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编撰完成了学生工作干部系列工作手册,不断提升学工干部业务素质和科研水平;通过多项措施深入推进学业辅导,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班集体、宿舍等基层组织建设;实施研究生项目经理制,获首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奖二等奖。

(八)条件保障

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进校园一卡通工程建设,完成无线校园网二期工程、大学网站群平台项目和网络信息监督管理与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共享及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完善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及内控制度建设;加入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图书馆,参与文献资源共建共知共享;完成了档案标准化制度、档案信息化、档案设备购置与库房改造工作;进一步改善师生就医环境,增强服务师生健康的综合能力。

校园规划与建设扎实推进。北京校部校园总体规划修编完成,校园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荣获北京高校节能先进学校;14号学生公寓如期开工,主楼a、g座建设前期工作启动;保定二校区实验综合楼及室外工程建设竣工,二校区集中供热改造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进一步强化了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状况良好,国有资产持续得到保值增值,保证了学校重点工作与重大建设项目的投入,教职工收入持续稳步增长。

(九)党建与思想文化建设

以培养和造就一支充满学习热情和创新活力、具有实干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干部队伍为目标,大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形成干部教育整体培训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和反腐败体系建设,继续深化专项领域的防控监督工作,加强科研经费审查管理;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大宣传和文化建设工作力度,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入开展我的梦·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研究不断加强;大学章程起草工作有序推进;以建校55周年校庆为契机,隆重而简朴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技体育活动;深化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和教代会制度、文化内涵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以优秀成绩通过北京市平安校园检查验收,保证了学校的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一年里,广大教职员工众志成城,团结奉献,努力工作,在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广大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设计师2023年工作计划7篇

2023年行政庭工作计划7篇

2023年重点工作计划通用7篇

2023年月度工作计划7篇

2023年工作计划美容师7篇

2023年至2023年保育员工作计划精选7篇

2023年超声科工作计划7篇

2023年村委员工作计划精选7篇

2023年个人业务工作报告7篇

2023幼儿园年工作计划通用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2305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