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前准备好教学资源,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案的充分准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优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科学领域大班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科学领域大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2:尝试用“印”的方式记录指纹,通过观察比较各种指纹,并能说出不同;
3:有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指纹画、指纹类型ppt、白纸及印泥若干、放大镜(人手一个)、抹布。
2.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使用过染料涂色或发现过指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欣赏指纹画,激发幼儿对指纹的探索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都画过画吗?那平时你们是用什么来画画的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很特别的画,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出示指纹画ppt)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二、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
1.引导幼儿对指纹开展猜想。
猜一猜,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你自己的每一根手指指纹是不是一样的?
2.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了解指纹的三种不同的类型。
(1)教师讲解示范如何清楚地印出指纹。
(2)分发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观察指纹并进行交流,认识指纹的三种类型。
每个人的指纹形状都是不一样的,科学家把指纹分成了三大类。第一种叫箕形纹,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像簸箕一样;第二种叫弓形纹,中心像一把弯弯的弓;第三种叫斗形纹,中心像水中小小的漩涡。是不是很神奇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指纹,并看看每种指纹类型各有几个。
我们认识了三种不同的指纹类型,那现在请小朋友再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手指纹,看看你的每个手指纹是哪种类型。(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分别表示。)数一数你有几个箕形纹,几个弓形纹,几个斗形纹。
三、了解指纹的.作用。
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些指纹有什么用处呢?
指纹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指纹是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所以增加手指的摩擦力,这样拿东西就不容易滑掉。
指纹还是汗腺的出口,因此可以调节温度。
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且一般来说终身不变,指纹会随年龄增长变大,但形状不变。
四、制作指纹画指纹的作用真大,不仅可以帮助警察叔叔破案,而且我们还可以用指纹画出许多美丽的图画,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用你们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图画来张贴在我们“指纹画展”的画廊里。
科学领域大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自己探索制作“小鸟进笼”游戏,能正确把握小鸟身体的比例。
2.会玩小鸟进笼游戏,发现转动速度与小鸟入笼的关系。
3.体验自制玩具的快乐,感受视觉暂留现象的奇妙。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白色硬卡纸、小木棍、水彩笔、双面胶、剪??
?活动重点】
掌握自制游戏的做法。
?活动难点】
知道“视觉暂留”现象的原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给小朋友变个魔术,吸引幼儿探索制作兴趣。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展示“小鸟进笼”游戏用具,请幼儿自由探索制作方法。
(1)在一张硬卡纸上画上小鸟,重点指导幼儿画小鸟时要掌握身体的`比例。提醒幼儿给小鸟图上漂亮的颜色。
(2)在另一张纸上画鸟笼,在两张纸的中间夹上小木棍粘贴在一起即可。
2.引导幼儿玩游戏,双手来回搓动小木棍,即会出现小鸟入笼现象。
三、结束部分:
在玩的过程中发现手的转动速度与小鸟入笼的关系,体验视觉暂留现象的奇妙感受。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美工区寻找材料,制作更多的同原理游戏,投放到益智区,探索不同游戏转动的秘密。
大班科学领域活动《小鸟进笼》微反思
这节活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极具探索性和趣味性的,通过幼儿前期材料准备,自己探索制作游戏用具,达到了会玩小鸟进笼游戏,发现转动速度与小鸟入笼的关系;体验自制玩具的快乐,感受视觉暂留现象的奇妙的目标。在活动一开始我采用神奇魔法的形式展示游戏,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然后引导幼儿自己实际操作制作游戏用具,最后讲解游戏原理,让幼儿一步步揭开神奇魔法面纱。整个活动环节完整,且紧紧相扣,幼儿主动参与性也很强。我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在游戏原理解答这一环节,应该为幼儿创设充分的猜想和验证空间,引导幼儿自己猜想、实验、从而得出结论。
科学领域大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理解空气与燃烧的关系,知道蜡烛燃烧、熄灭的原因。
2、观察、思考用玻璃杯熄灭蜡烛的现象,探究让蜡烛熄灭的方法。
3、对蜡烛燃烧、熄灭的现象感兴趣,知道使用蜡烛时注意安全。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蜡烛燃烧、熄灭的原因。
难点:观察、思考用玻璃杯熄灭蜡烛的现象,探究让蜡烛熄灭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学习使用蜡烛的正确方法。
2、每组4人,每人一支小蜡烛、一个小盘子,每组一支大蜡烛、两个玻璃杯子(杯子分大小两种)。
活动过程
1、小朋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些什么?幼:(蜡烛)
2、师:什么时候会用到蜡烛?幼:(过生日、停电的时候)
3、师:蜡烛有好多好多的秘密,今天我们共同探究那些秘密。
4、首先我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燃,点蜡烛的时候注意将蜡烛稍微倾斜一下,小心烫到手,然后把蜡烛放到桌子上。我把点燃的大蜡烛放在你们的`桌子上,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小蜡烛点燃。为什么蜡烛点燃以后教室亮起来了呢?(因为燃烧的蜡烛会发光) (1)现在我们不需要蜡烛了,用什么方法将蜡烛熄灭呢?(用嘴巴可以把蜡烛吹灭、用扇子扇也可以将蜡烛扇灭、把蜡烛拿到外面让风一吹也会熄灭、把蜡烛放在水里就熄灭了、用沙子、用土)(2)我们的桌子上有一个玻璃杯,用玻璃杯将蜡烛熄灭,你们猜能做到吗?该怎么做?请小朋友想个办法?(4)教师介绍实验记录表,并进行记录。
5、做一做:
(1)幼儿点燃蜡烛,然后将杯子罩在蜡烛上,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幼儿猜想,把猜想结果记录下来。再验证,并记录。提问幼儿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师小结:(因为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当蜡烛燃烧时,将杯子里的空气用完了,蜡烛就熄灭了)
(2)燃烧的蜡烛罩上玻璃杯除了蜡烛会熄灭,还会有什么现象呢?让幼儿猜想,并记录结果。验证:让幼儿用手摸一摸杯子底(玻璃杯有点热),记录结果。提问:为什么杯子会有点热?
师小结:(因为蜡烛燃烧时会散发热量所以杯子会有点热)
(3)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我们一起把大小玻璃杯罩同时在燃烧的蜡烛上,请小朋友猜,谁的蜡烛先熄灭?谁的蜡烛后熄灭?记录结果。验证: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师小结:大杯子的空气多燃烧的时间会比较长,小杯子的空气少燃烧的时间会比较短。
6教师讲评实验记录,并小结做过的三个实验。
刚才我们做了几个实验,知道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中的氧气;蜡烛燃烧时还会散发热量;当我们把大杯子罩在蜡烛上时,蜡烛燃烧的时间会比较长,小杯子罩在蜡烛上时,蜡烛燃烧的时间会比较短。
7活动延伸:
下面我要带小朋友做一个有趣的小游戏,我们都有一个小盘子、一个小杯子、一支小蜡烛、一杯彩色水,我先把蜡烛点燃,放在盘子里,然后将彩色水也轻轻倒在盘子里,我的问题出来了,现在我不动盘子,但是我要让盘子里的彩色水跑到我的瓶子里来,你们猜我能做得到吗?
(1)小朋友猜想(有的说能做到、有的说做不到,教师请不同意见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想法)
(2)如果孩子们不知怎么做,教师说:“我有一个想法,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教师请幼儿把蜡烛点燃,放在盘子里,然后将彩色水也轻轻倒在盘子里,最后将小杯子罩在蜡烛上。一会,蜡烛熄灭了,彩色水跑到杯子里去了。
(3)师:小朋友想知道彩色的水是怎样跑到杯子里去的吗?
幼:(想)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探讨这个秘密吧!
活动总结
这次活动,刚开始我还是比较担心的,怕很少接触火的孩子们在点燃蜡烛的过程中会紧张、害怕、不敢去点蜡烛,再有怕孩子们会烧着手。可是当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很投入,探索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没有出现我课前担心问题,这样在孩子们的带动下我也逐渐放开手,和孩子们边探索、边讨、边总结,效果出奇的好。特别是我利用图示讲解“彩色水”为什么会跑到瓶子里去,了?把孩子不容易理解的部分,利用图示进行讲解并配合幼儿的实验操作,顺利的解决了难题。延伸到让孩子把实验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这节课的奥秘。
科学领域大班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学会看整点。
2.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看整点难点:会在钟面上拨整点
三、活动准备
圆形时钟一个,幼儿一日活动图片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导入部分
1.师幼互相问候。谜语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那大家听好了,“滴答滴答滴答铛铛铛,滴答滴答滴答铛铛铛,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你们猜到了吗?(谜底:钟表)
二、基本部分
1.认识分针时针
师:小朋友们,上节活动我们已经认识钟表了。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钟表的构成:数字和指针,长短粗细都不同,最短最胖的是时针、比时针长一点的是分针、有细又长的是秒针
2.认识数字1-12,了解他们的位置。
师: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整点,需要小朋友们再来熟悉一下钟面上的数字排列,那这些数字是怎么排队的呢?我们在按着从1-12这样的顺序来数就叫顺时针方向。我们在按着从12-1这样的顺序来数就叫逆时针方向。那么在最上面正中的是谁?(12)和它是一条直线的是谁?(6),那么和3是一条直线的是谁?(9)。
3、认识整点
1)教师先出示几幅整点图,请幼儿观察。
师:那他们的位置我们已经了解的不多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幅图。
“现在是7点整(8点),小朋友在干什么?”(起床,上学)
2)引导幼儿发现这三个时间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分针都是指向数字12。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三个时间时,时针和分针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分针都指向12,7点时时针指向7,8点时时针指向8,9点时时针指向9)
3)与幼儿一起小结:整点时,分针都指向数字12上,时针指的数字几就是几点整。
4)教师示范拨钟表,幼儿说出几点整。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现在几点了。“1点整、2点整、3点整……”直到两针在“12”上重合(即12点整)
5)教师小结:分针指在了12上,时针指在了几就是几点整。
6)引导幼儿把一日生活环节与时间对应起来,如早餐时说“现在8点钟,我们吃早餐吧”,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
师:小朋友们学会了认识整点,现在我们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现在8点了,小朋友吃早饭了”
“现在10点了,小朋友户外了”
“现在12点了,小朋友午睡了。
7)教师说时间,幼儿拨钟表。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老师说时间,你们播动自己手中的钟表,看看那个小朋友播的有准又快。(好)
师:请小朋友们认真听,老师说的时间,开始了:7点/8点/3点。开始播指针。
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看你们和老师播的时间的是不是一样的。
三、教师小结:
通过本次活动,小朋友们是不是都已经掌握整点了,我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玩“你报我拨”的游戏吧。
科学领域大班教案篇5
设计意图:
本次次活动是由故事《萤火虫找朋友》而引起的,孩子们知道故事里的萤火虫找寻找朋友的时候看到能发光的电灯、黑夜里动物的眼睛、汽车的灯以为是自己的朋友,所以当时我提出了问题:“除了故事里的这些物体会发光,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会发光?”孩子们带着这一疑问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收集了有关会发光物体的图片,孩子们积极性高,探索的欲望强烈从而就生成了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
活动目标
1.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按照发光物体的基本特性进行分类,对探究发光物体的活动有兴趣。
活动准备
1.手电筒、电池、电动玩具、蜡烛、火柴、打火机、荧光棒、积木、塑料玩具等实物若干,放塑料筐里。
2.关于会发光的物体ppt图片或课件。
3.分类卡、图片(阳光、月光、星光、闪电光、彩虹光、萤火虫光;火光、灯光、x光、激光、霓红灯、信号灯、红绿灯)若干。小镜子若干。
活动指导
1.探索、发现各种会发光的东西。
(1)导入:塑料筐里有什么?请小朋友动手玩一玩、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分别是怎样发光的。
(2)师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找出会发光的物体。
2.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讨论,扩展幼儿对光的认识。
(1)提问:你发现哪些会发光的物体?它们分别是怎样发光的?除了这些东西,你还知道那些东西会发光?他们又是怎样发光的?
(2)幼儿观看课件及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会发光的物体的基本特性。
a:感知认识各种自然发光体(例如:钻石、夜明珠、太阳、月亮、行星、闪电、彩虹等)
b:感知认识动物发光体(例如:萤火虫、发光乌贼、水母、松球鱼、夜晚动物的眼睛等)
c:感知各种人造发光体(例如:电焊光、火光、灯光、x光、激光、霓红灯、信号灯、红绿灯、荧光棒等)
3.初步学习按照发光物体的'基本特性进行分类。
(1)我们知道了,看到了这么多发光物体,这些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2)师解释什么是自然光?什么是人造光?自然光:自然界存在的可见光。人造光:由人工设计制造的仪器、设备产生的光。动物光:会发光的动物。
(3)幼儿分组操作分类,师重点启发幼儿根据自然光、动物光、人造光进行分类。
(4)小结:每组请一幼儿展示操作分类卡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分?
4.师生共同讨论光的用途,进一步感知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
(1)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发光的物体,光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
(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光的作用。(例如:光可以取暖、照明……。
(3)借助课件小结:光可以取暖、照明、传递信息还是一种信号标志(如红绿灯),光能帮助人们切割、焊接。还能娱乐、装饰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视觉感受……。有了光我们生活光辉灿烂,如果没有光世界会怎样?
5.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兴趣。组织幼儿玩“踩光斑”的游戏。
老师这里也带来了一样东西,它自身不会发光但借助光源也会发光,你们想看看是什么东西吗?(出示小镜子)把它放在哪里会发光呢?(太阳和灯光下)你们回去找找还有什么东西借助光源也会发光?
提供小镜子,组织幼儿两人一组玩“踩光斑”的游戏。(感知光的反射特性。)自然结束。
科学领域大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唱有领唱、齐唱的歌曲,享受与同伴合作演唱的快乐。
2、感知体验小鸟对老鸟的孝敬之情,懂得要敬爱长辈。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歌曲内容图谱、演唱形式图谱若干;歌曲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听音辨音”
师带领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感受领唱、齐唱、间奏部分的音乐变化。
“小朋友天气冷吗?我们来运动运动好吗?
带领幼儿听音乐做飞翔与拥抱的动作一遍。
师:“小朋友们飞翔的动作做得很好,但是有一个动作没有做出来,你们知道是哪个动作吗?”
幼:拥抱的动作。
师:你知道什么时候该做抱的动作吗?我们再来一遍,看看谁的耳朵最灵。”
带领幼儿听音乐再做一遍
评:第一环节的“听音辨声”,能引导孩子去关注音乐的变化,又能让孩子熟悉音乐,起到良好的抛砖引玉的效果。
二、结合故事,熟悉理解歌词内容。
“在一棵大树上住着两只鸟,它们之间怎么样呢?让我们来听个故事。”
1、简单讲述自编故事“鸟妈妈与小鸟”,提问
“小鸟小时候鸟妈妈是怎样关心照顾它的?”
幼1:很细心地照顾。
幼2:鸟妈妈捉虫给小鸟吃。
幼3:还筑温暖的窝给小鸟住。
“鸟妈妈老的时候小鸟又是怎样做的?”
幼1:捉虫给鸟妈妈吃。
幼2:不贪玩、不胡闹,关心妈妈。
“你喜欢这只小鸟吗?为什么?”
幼1:喜欢,因为这只小鸟爱妈妈。
幼2:喜欢,因为这只小鸟会捉虫给鸟妈妈吃。
师:我们一起来夸夸它“小鸟小鸟你真好”并出示汉字。
2、出示歌曲内容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并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图谱内容。
(评:在熟悉理解歌词内容环节中结合融入情感故事,旨在一开始便给歌曲注入情感因素,给孩子带来情感的感染,奠定学唱这首歌曲的情感基础,也更好地凸显情感目标。)
三、利用歌曲图谱,学习歌曲
“有一首好听的歌,名字也叫小鸟小鸟你真好,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1、倾听教师范唱。
第一遍清唱范唱,提问:“你听到歌曲中唱了什么?”
“我们再听一遍,仔细听听你刚才没听清的地方。”
师:知道苦恼是什么意思吗?鸟妈妈为什么苦恼?我们一起来做一做苦恼的样子?
第二遍手指图谱,再次清唱范唱。
(评:在教学中使用歌曲内容图谱,利用歌曲内容图谱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并学习演唱歌曲,为孩子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平台。)
第三遍听琴声范唱,师在演唱过程中遇到间奏部分时强调倾听的动作。
师:我在唱歌时为什么做一个听的动作?
幼:因为中间不要唱,要停下来。
师:对了,歌曲中间有间奏部分不要唱。
第四遍听琴声范唱,师在演唱过程中带领幼儿遇到间奏部分时做出倾听间奏的动作。
第五遍听琴声范唱,这首歌曲有几段?两段的结束句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跟唱。
教师借助图谱带领幼儿跟唱2—3遍。
四、学习歌曲中的领唱与齐唱
1、倾听歌曲磁带,学习歌曲中的领唱与齐唱。
第一遍倾听,提出问题“歌曲中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在唱吗?”
幼:有的时候一个人在唱,有的时候许多人在唱。
师:一个人在唱是叫领唱,许多人在唱时叫齐唱。(解释同时出示形式图谱。)
(评:一张嘴和多张嘴的形式图谱对孩子们理解领唱和齐唱起了重要的作用,活动中可灵活运用形式图谱,特别是对于孩子们不太理解的地方可通过举形式图谱引导孩子辨别。如:在引导幼儿倾听前奏、间奏部分时还可以运用耳朵图谱。)
第二遍倾听,提出问题“歌曲中什么时候是领唱、什么时候是齐唱?”
请幼儿听到齐唱部分用与同伴搭肩膀的动作来表示。
2、幼儿练习领唱与齐唱。
教师采用多种练习方式让幼儿练习演唱。如:“师幼合作”、“个别幼儿与集体合作”、“幼儿分组合作”等。
五、交流分享
1、鼓励幼儿说说应该怎样关心孝敬家中的长辈。
2、教育幼儿要像歌曲中的小鸟一样去关心孝敬家中的长辈。
活动反思:
“小鸟小鸟你真好”这一活动取材于福建省编教材,是一节“老课”了。若能通过我们的“一教三研”把一节平平常常的老课上得有新意、有创意,会不会更有益于指导我们平日的`教学活动呢?这是我们选择这个活动的初衷。
这首歌曲中蕴涵的情感非常丰富,老鸟与小鸟之间互相关爱的感情尤其感人,因此,我在一研活动中紧紧抓住情感线,在熟悉理解歌词内容环节中结合融入情感故事,旨在一开始便给歌曲注入情感因素,给孩子带来情绪感染,奠定学唱这首歌曲的情感基础,也更好地凸显情感目标。但是,在幼儿学唱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习歌词的过程,部分幼儿对歌词不熟悉。
同时,这首歌曲中的重难点很多,有领唱、齐唱,有前奏、间奏、尾奏,还有休止符……经过探讨,我们确定在一研中着重于学习领唱、齐唱,而对其他的难点忽略不计。因此,制定目标时也着重于这一点。为了让幼儿更容易掌握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一张嘴和多张嘴的形式图谱来表示领唱与齐唱。活动中,教师手指形式图谱引导孩子练习领唱和齐唱,给他们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作用。
因此,我认为在活动中可灵活运用形式图谱,特别是对于孩子们不太理解的地方可通过举形式图谱引导孩子辨别。如:在引导幼儿倾听前奏、间奏部分时还可以运用耳朵图谱。
回顾整个活动,我们欣喜地发现,我们已经摒弃了传统的“老师教、孩子被动学”的局面,我们提倡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发孩子的情感共鸣,再给孩子提供相应的支持策略与平台,从而让孩子主动学习。但我也发现,在活动中孩子随机冒出的一些小细节我没有及时抓住加以放大,让一些很好的教育契机流失,因此,我们应加强自己把握教育契机的能力。
科学领域大班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无色无味、比空气重和不支持燃烧;
2、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运用;
3、通过实验制作,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部分实验操作需要同伴合作才能完成。
活动准备
教师用具:打火机(自备)
学生用具:瓶子吹气球套件(纸1 张、柠檬酸1 包、小苏打1 包、瓶子1 个、气球1 个)
搅拌棒1 根、水
活动过程
1、课程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前两天老师看到了一个谜语,今天想让大家一起来猜一猜,看谁最快猜出来。大家竖起小耳朵听好啦,“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你们猜它是谁?
生:空气......
师:非常棒,已经有小朋友猜对了,答案就是空气。接下来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做个小实验。
2、实验一:我们的呼吸
师:你们现在和老师一起做,手捧着空气,慢慢放到口鼻处,深吸一口气。你们感觉到什么?
生:我们把空气吸到肚子里面去了,没有什么感觉。
师:对,其实每天我们人都在呼吸,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如果让人几分钟不呼吸的话,人就会死亡。你们知道我们人每天吸进去的气体是什么?呼出来的气体又是什么吗?
生:……
师:空气不单是一种气体,而是混合气体,它是由很多气体组成的。我们的身体会吸进空气,我们只需要空气中对人体有用的气体——氧气,还有一些没有用的气体和身体里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就会被呼出来。
师:跟老师一起我们再做一次深呼吸。看看我们呼出来的气体是什么样子的?一起,吸气——,呼气——。呼出来的二氧化碳有没有颜色?
生:没有,看不见。
师:有没有气味?
生:没有。
师:我们的鼻子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它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3、实验二:小蜡烛熄灭了
师:虽然二氧化碳气体看不见,摸不着的,你们可不要小看它们,听听老师讲的故事,你们就知道它们的厉害了!
师:有一片奇怪的`峡谷,每当村民牵着狗通过的时候, 村民安然无恙,狗却走着走着,越走越慢,最后离奇死去。当地的村民都传说峡谷里有魔鬼,专门吃狗。这种传言一直流传着,难道这世间真的有魔鬼?一天,一个聪明的年轻人路过这里,知道这个传言后,他跟村民借了一个火把,准备一探究竟。走到峡谷边上的沼泽地,他仔细观察了这里的环境,并且把高举的火把放低,接近地面,火苗慢慢地熄灭了。他点点头说道:“哦,原来是这样......”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快快动动你的小脑筋!__
生:……
师:我们用实验来模拟一下事情的经过吧。
师:这里有个空量杯,(展示给孩子看),两袋化学物品,有一袋是颗粒状的,是柠檬酸(常添加在饮料里,作为酸味剂);还有一袋是白色粉末状的,是小苏打(家里常用来发面)。先倒上小半杯水,把小半袋柠檬酸倒入量杯中,搅拌一下,直到柠檬酸颗粒溶化了。注意,我一会儿要倒入小苏打粉末,你们要仔细观察,小苏打倒入量杯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此时,要集中所有孩子的注意力,老师的语言很重要,一定不要着急就告诉孩子会发生什么,比如:有的老师会直接说,小苏打倒入量杯中会和柠檬酸反应,会冒泡泡,你们要仔细看哦。这种方式不建议用。要让孩子有想象的空间和表述的空间。)
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说一说。
生:冒泡泡了。
师:小苏打和柠檬酸溶液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冒很多的泡泡,这些泡泡里装着很多的二氧化碳气体。量杯里装着很多的二氧化碳气体。老师点燃一根蜡烛(这就是故事里的火把),放到量杯口处(也可以往里伸些),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火灭了。
师:说明什么呢?
生:二氧化碳把火熄灭了。
师:这个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它可以用来灭火(举例二氧化碳灭火器)。
小朋友们,现在你们知道在神秘的峡谷里,狗为什么会死了吧!
生:……
师:神秘的峡谷地表附近的二氧化碳太多了(沼泽地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把火把放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火把会熄灭,地表的氧气很少,而人和狗如果不能呼吸氧气就会死。
生:人没有死呀!
师:对,这还说明二氧化碳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比空气重,气体是流动的,会飘来飘去的,但是重的气体会在下方,轻的气体就会飘在上方。因为人的个头比狗高,而且人举着的火把可以燃烧时,说明这个高度的氧气还可以维持人的呼吸。狗比较矮,吸的是二氧化碳而不是氧气,所以就死掉了。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了解的二氧化碳的另外两个性质:它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4、作品制作:瓶子吹气球
师:小朋友们,你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来吹气球的呢?
生:用嘴巴、打气筒....
师:你们见过瓶子可以吹气球吗?
生:没见过。
师:如果想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还得请一位小帮手,就是我们刚才认识的二氧化碳。接下来,我们就来动手做这个好玩的实验吧。
1.将小苏打粉末倒2.将小苏打粉末倒3.将柠檬酸与30ml 4.将气球口套在瓶口
在白纸上。入气球内。水搅拌溶解并导入处,拎起气球将苏打
瓶中。掉入瓶中,观察现象。
师:我们的气球吹起来没有?__
生:吹起来了。
原理: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小苏打和柠檬酸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充满了整个瓶子,从瓶口跑进气球内,就把气球给“吹”大了。
5、生活拓展
师: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二氧化碳吗?
生:......
师:我们喝可乐时,是不是会看到气泡,而且喝完以后会打嗝?
生:是的。
师:这是因为可乐里面含有二氧化碳。
师:回去后跟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里有二氧化碳吧!
活动总结
1、着重强调安全,化学物品要注意不要让孩子误食,下课后,强调孩子洗手。
2、在实验操作中,注意用火的安全,建议小蜡烛熄灭的那个实验由老师来演示。
3、往气球里装苏打粉和将气球套到瓶口上这两个步骤比较难,建议两个孩子合作。气球要往下套紧一点,将苏打粉倒入瓶内时,要用手夹住气球口,防止气体漏出。
4、柠檬酸溶液可以用白醋来代替。
5、柠檬酸溶液和小苏打的量要控制好,防止反应太强烈,建议老师课前先做一下实验体验一下,做到心中有数。
科学领域大班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物体的下落现象的兴趣。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善于发现、观察并讲述的能力。
3、感知物体不同的下落速度和路线,并初步尝试改变。
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感知物体下落的现象。
难点:发现物体不同的下落速度和路线,并尝试改变。
活动准备
学具——黑板、磁铁(提前粘在黑板上),一些皱纹纸每组——羽毛、沙包、塑料袋、彩旗、纸盘、树叶、玩具、正方形的彩色纸(多张)、小球、月饼盒、夹子、水瓶子、曲别针、蜡笔、双面胶。每人——大小质量相同但颜色不同的皱纹纸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对,是秋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看一段录像。
提问:你看到树叶都怎样了?——落下来
老师:美丽的秋天来了,树叶变黄了,风一吹就落了下来。
二、引导幼儿探索。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对,除了树叶能落下来,是不是别的也可以从高处落下来呢?今天老师带来许多好玩的东西,
请你们来试一试。
要求:把筐子里的东西向上抛一下,抛完把它放回筐子里,每次试一样,轮流试试不同的东西,抛完以后仔细观察,结果是怎样的呢?你还发现了什么?
(2)提问:你玩的什么?向上抛了以后,结果怎么样?
老师小结:所有的东西向上抛了以后都落下来了。
2、实验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提问:它们落在地上的快慢一样吗?
请小朋友去试一下,到筐子里找到两样你认为下落快慢不同的东西,看谁落得快,谁落得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比较的时候一定要把两样东西举到一样高,同时松手。
(2)提问:“你比较的是哪两样东西?谁落得快?谁落得慢?为什么?”小结:不同东西落下时有快有慢,重的落得快,轻的落得慢。
3、实验——物体下落时的路线。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体下落路线是不一样的。
师:除了重的落得快、轻的落得慢以外,你还有什么发现?
请你们再去试试,找一个小球、一张彩纸,看看它们落下来的路线是怎样的?是一样吗?怎么不一样?然后用水彩笔,把两样东西下落的路线图画在筐子里的纸上,画好了交到前面来,老师把它贴到黑板上,请画得好的小朋友一会给大家讲一讲。
师:谁能看着自己的记录图给大家讲一讲——你选的是什么?下落时走的路,也叫路线,鼓励幼儿说出路线的不同,有直线,有曲线。
小结:通过抛一抛、画一画,知道了许多东西落下来时路线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是直线的,有的是曲线的,直线的落地快,曲线的落地慢。
3、改变同一物体降落速度。
(1)师:(出示一张皱纹纸)老师手里的纸下落路线是直线还是弯曲的?答:弯曲的。谁能想个办法
让这张纸的下落的比原来快呢?自己试一下吧,试好后一会和我的纸比一比。(鼓励幼儿用刚学到的知
识,把其中一张加重。也可以帮助他们把一张纸团成球,折起来,或用团、撕开等方法。)
幼儿做好后,请个别小朋友说一说他是怎样做的,为什么两张纸下落时速度会不一样了。
小结:很轻的东西,在增加了它的重量或者改变了它的形状后,下落时也就变快了。
三、结束
1、对幼儿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真不错!能够仔细看、用心想、发现了许多的有趣的现象,在科学的.世界里,只要你肯动脑筋、想办法,就会有很大的收获。
10、下面老师又要考考你们了,刚才咱们把落得慢的让它变快了,能不能把快的变慢呢?我们一起回班里试一试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幼儿的观察、操作,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感知了物体下落时的不同。从开始的简单的下落,到观察不同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下落的路线有直有曲,并让幼儿用笔记录下来路线的走向。后来更是鼓励孩子用不同的方法去改变物体的下降速度,通过一系列难度逐渐递增的科学实验,让孩子从发现到总结,再通过已经学习到的经验,去尝试改变。这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更培养了孩子们的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整个活动过程,孩子们情绪十分活跃,积极参与实验,并能一起合作总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大班识字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