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文档网 >工作计划

画葫芦的教案8篇

提前制定教案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教案的充分准备可以让我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过程,优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画葫芦的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画葫芦的教案8篇

画葫芦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

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并且能够举例说明。

3、能结合作品分析情节生发的途径及其效果。(危机爆发)

教学重点:

1、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

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情节生发的途径及其效果(危机爆发)。

教学用具:常规用具;ppt辅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名人小故事

(1)——妈妈,我想要跳到月亮上去。

——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喔。

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

(2)身材矮小的邓亚萍,喜欢乒乓球,所有人都不看好她,但是父亲对她说:你很优秀,真的!

教师语:面对孩子的天性,我们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缺乏上时的心态。生活中,大人们常常不知就里地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样的一个孩子,感受他独特的世界,思索我们的人生。

二:文本感知:

1、检查预习:你会读吗?

热衷 战战兢兢 茶卤 薪水 哆嗦 呵斥 熠熠 乖觉

2、请几位同学复述故事情节(训练学生用间接地语言概括中心内容的能力)

明确:它讲述了一个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于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 终在老师和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三、文本研习

1、小说开头这样写到:“自从发生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热衷着绘画……”

(1)小说采用了哪种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

(倒叙:先说结局,设下悬念,引起兴趣)

(2)阅读21——36,思考:.“这件事”指一件什么事?

明确:这件事:(21-27)开端:清兵卫发现葫芦;(28-29)发展:教员没收

(30-36)高潮:父亲砸碎葫芦

(3)所谓命运,就是你周围的人。在这件事情上,周围的人都有什么样的反映?

父亲—“圆睁着眼呵斥”“抓”“揍”“骂”“拿起槌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

母亲—“吓得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哭”“唠唠叨叨”“怨言”

教员—“气得连声音都颤抖”“没收”“挟着一只书包来访问”

(4)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简单、粗暴,对孩子缺乏耐心;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强权。

(5)教员能够容忍学生在操场上唱歌,却不能容忍清兵卫在课堂上把玩葫芦,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思考、交流、表达

参考示例:

a、教员对当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不喜欢,清兵卫又在课堂上把玩葫芦,而且还是“修身课”(讲授道德、伦理的课程。后来发展到主要向学生灌输军国主义思想,二战后被取消);

b、教员的爱好和清兵卫的爱好形成了明显的对峙。(武士道作为封建幕府时代政治的产物,在人格上容易导致极端的两重性:自狂而又自卑;信佛而又嗜杀;注重礼仪而又野蛮残暴;追求科学而又坚持迷信;欺压弱者而又顺从强者等。)清兵卫所爱好的`葫芦象征着自然、每、和谐;而教员所喜欢的武士道则象征压抑个性的外强中干甚至带点滑稽的强权。

对于教员爱好武士道这件事,作者的态度如何?(嘲讽)

结合具体的语句加以体会。

(6)“这件事”对清兵卫有怎样的打击?找到相关的细节描写,要求学生体会清兵卫的心理。示例:a、于是这个清兵卫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哭一声。

b、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火炉边发呆。

c、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作声。

朗读品味这几句话。

教师小结:简单的几笔就将清兵卫面对打击时震惊、恐惧的心理、失掉葫芦后痛苦无奈的心理、面对种种打击后已经认命与不敢抗争的心理深刻而传神的传达出来。面对教员,父亲的不理解,甚至粗暴的反对方式,年幼的清兵卫除了害怕,似乎找不到别的理由了。

(7)概括小说主旨:批判了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人们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这也符合了作者的创作理念。(展示作者简介)

?ppt】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1883年2月20日生于宫城县。祖父是相马藩府的家臣。

1910年,与人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志贺直哉为“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

2、我们仅仅读这一部分,中心故事很完整了,主题也能很精准地概括出来。如果我们删去1——20内容,,你觉得可以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思考:内容1.铺叙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板书热衷、痴迷)

2.透露清兵卫和父亲的矛盾。

作用:为故事的发展铺垫;为矛盾的爆发伏笔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这种痴迷的程度?结合具体的语句来理解。(抓住传神的细节)

参考示例:a、(2、5)买葫芦、把玩葫芦;(狂热的收藏热情,专业的收拾技巧)

b、(3、4)错看葫芦;(痴迷忘情)

小结细节描写:

教师语:读过一本小说,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情节如何曲折怪异,而是富有表现力的动人的细节,例如:吴敬梓《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的两个手指头、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苔》中葛朗苔的眼睛和手。

细节从属于情节,为情节服务,正是这些具体的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的细节使得整个情节更充实、质感,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活丰满。

?ppt】细节作用 情节更充实质感

人物更鲜活丰满

3、第一部分是为矛盾爆发而蓄势,那么矛盾爆发之后该这么办呢,这往往是小说家的创作契机。《清兵卫与葫芦》的矛盾爆发之后,作者又设计了哪些情节?

参考:(1)高价出卖葫芦。

(2)清兵卫现在的爱好

合作探究:(1)你认为“卖葫芦”这个结局合理吗?这样一个结局它有什么意味?

观点示例:反衬清兵卫的天才和慧眼

天才的无奈(被小人玩弄于鼓掌)

人性的阴暗(道貌岸然下的虚伪)

人性的悲剧(受害者不明真相)

人人都是清兵卫???

(2):小说现在的结尾对表现主题起什么作用?

参考:

小说的结尾对表现主题有重要作用。清兵卫有了新的爱好。象征着个性解放和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的曲折胜利——在压迫下寻找新的出口。但是,这新的爱好也任然为压迫势力所不喜欢,这就蕴含了新的矛盾。小说在此戛然而止,无限的后续故事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也许又是葫芦故事的重演,这就加剧了悲剧意味;也许是个性解放和人道主义的最终胜利。总之,这样的结尾引起了读者在阅读之后对主题内容的继续思考。

4、小结话题知识:危机爆发。

“这件事”的影响的确非同寻常,对清兵卫而言,“这件事”改变了他的爱好,从小说的情节安排上来说,这件事也是情节发展的动力之一,我们称之为“危机爆发”。

?ppt】所谓危机爆发指 情节走到一定程度,郁积的矛盾就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爆发。之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爆发是一个转折点,是情节新的起点,因为一段故事结束了,又一段漫长的路程要走了,小说又可以大有所为了。《清兵卫与葫芦》就采用了这样的一种情节生发方式。

四、体验感悟

1、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与父亲沟通?

2、如果你是清兵卫的父亲,你会怎样对待孩子的喜好?

3、如果你是清兵卫的老师,你会怎么对待违反纪律的清兵卫?

五、布置作业:

1、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扼杀后,又热衷于绘画了,他的这一新的爱好能守住吗?后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合理展开想象,续写这篇小说。

2、选取文中的一个片段,编排成课本剧。

板书设计:

清兵卫 ( 热衷、痴迷) 葫芦 (反对、排斥 )父亲、教员

天性、天赋 绘画 压抑、扼??

个性解放vs压迫势力

人人都是清兵卫

教学反思:

初读《清兵卫与葫芦》,感觉文章挺简单,仔细一读,又觉得难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细节描写、摇摆理论、矛盾冲突、主题把握等节点一下子蜂拥而来,不知如何传达,准确合理地进行教学。掩卷沉思,小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是葫芦由1毛钱被卖到了600块,出乎意料,但仔细一想,却又在情理之中,前文许多细节已经暗示清兵卫具有独特的个性以及非凡的鉴赏力、审美力与创造力,然而清兵卫在种种打击下,由痴迷葫芦到放弃葫芦,天性的喜好得到无情地扼杀,令人痛惜。而1毛钱的葫芦卖到600块这件事,清兵卫是不知道的,父亲、教员也是无从知晓的,于是,一切照旧,惟有清兵卫的爱好变成了绘画,小说的结尾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本设计试图抓住高潮部分,替换文段让学生体会本文情节运行的特点,并以此带动全篇,通过讨论分析,理解摇摆起伏、细节描写传神等写作特色,适当讨论主旨。

从课堂来看,替换文段抓高潮环节与学生的兴趣点契合,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摇摆理论,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应曲折有致,波澜起伏。学生对前文的细节描写寻找与分析均比较到位。教学过程基本流畅,重点难点有所落实突破,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感觉不足的是,摇摆理论、细节描写的穿插稍显生硬,细节讨论与主旨探讨有部分重复之嫌。对主题尚可深化些:天性的、自然的美在恶俗的时代氛围中处境往往非常艰难。

更遗憾的是,文章常读常新,人却渐渐衰老。

画葫芦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能正确读出要求学会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

2、葫芦的实物、《我要的是葫芦》的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指着葫芦实物)这是什么?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各抒己见,预设学生心理:葫芦是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出来的。)

把种子放在地里后,可爱的小葫芦又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就会知道了。(齐读课题:第七课《我要的是葫芦》指导读好 “葫芦”一词,注意“芦”字要读轻声)

二、读文、识字、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

2、看图(课件显示),图上有什么?这些内容在课文的那一段?谁来读一读?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议学生读的字、词的正确读音。并出示本课要读好的词语:葫芦藤、挂了、一些)

3、谁认为比他读得更好?好,我就请你当一当小老师。(让学生跟着学生读,进一步熟悉第一段。)

4、读了第一段后,你明白了什么?(看课件,结合学生回答,指点理解:谁来说说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长满绿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板书葫芦的叶、花、果的关系。)“挂了”在这里可以换成什么词?那个词用得好?(观看课件感悟。)指导朗读,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比一比,看看哪组读出了高兴的心情?(分组比赛读)

5、观看课件,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怎么样了?这些内容在课文的哪一段?看到葫芦变黄了,落下来了,心情怎么样?我们来比一比,男同学和女同学谁能读出伤心的语气。(男女同学比赛读,并相机纠正读音。板书“变黄都落了”)

三、合作、探究、识字。

6、读了第四段后,你们有什么问题想要提出来?(预设学生心理: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7、请四人小组合作找一找,在课文里找出为什么。哪组有发现?(让四人小组集体汇报,并出现相应的图片和动画,画出重点的词、句:“盯着”的意思。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说什么。理解“奇怪”,为什么那个人会奇怪?邻居和那个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板书那个人错的地方:“不用治”,让叶子“生了蚜虫”,而且“虫更多了”。)

8、认读二、三段的词语。

四、拓展与巩固。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预设学生的回答:1、叶子和果实有关系是很密切的。2、种果实一定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3、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2、指点、展示:叶子和果实有联系,我们就要注意叶子上的虫;写作业和考试成绩有联系,我们就按时完成好作业……(看课件)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联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它?

3、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五、作业设计。

1、感情朗读课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认读本课的生字、词。

附板书:

7、我要的是葫芦

简 长满了绿叶 生了蚜虫 虫更多了

画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葫芦 不用治 变黄都落了

个人创意增减: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一自然段

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媒体)

2、好,我们一起来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一自然段。请打开书,根据老师的问,用书中的话回答。细长的葫芦藤上有着什么?花谢以后,又怎样呢?那个人怎么做的?

二、学习四自然段 (多媒体)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齐读。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板书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

1、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

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叶子上长蚜虫,他为什么不治?他想些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请一个同学朗读,听听、想想。现在就请你们用这样的符号勾出他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他想些什么?个读,订正。齐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不怕,不在乎。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个读、男生读、齐读。是的,他不在乎叶子上有虫,他只在乎葫芦。他为什么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呢?对,他在乎的只有葫芦,他怎么说的……?你从他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你具体从哪儿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个读、齐读。

还感受到什么?(长得大些)

从哪儿感受到的?读、齐读。

是的,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再读他说的话,齐读。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乎葫芦,盯着是什么意思?

会抓关键词,用这种神情来说一说,齐读。

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

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

我请一个孩子读三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他怎么说的?个读。

齐读,种葫芦的人说了几句话?分读。

你对哪句话影响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分读。

这是种葫芦的人在邻居劝他时说的话,邻居对他说什么呢?齐读。引读。

如果是你听了种葫芦的人说的话,你会怎么劝告他呢?

四、总结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这个人他的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后,后来长了虫,他不……;邻居……最后才使葫芦变黄落下来,这多可惜。

好,再读一遍课文,回忆内容。

五、练习

这有一练习题,请同学们自己填空。

板书: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个人创意增减:

画葫芦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两种实物进行a-bb或aa-b的方式排序,并能讲述排列的规律。

2、体验做冰糖葫芦的乐趣。

环境创设:

橡皮泥、彩色纸剪成的水果若干、棒子、范例2串(1串是按a-b方式排序,另一串是按a-bb方式排序)、小牛

重点与难点:

将两种实物进行a-bb或aa-b的方式排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看谁来啦?(出示小牛)

教师:小牛带来了一种好吃的东西(出示并糖葫芦)引导幼儿观察冰糖葫芦的特征。

看看这冰糖葫芦是怎么做的呢?(巩固对a-b排序方法的掌握)

二、学习a-bb或aa-b排序的规律为动物对应排队。

1、(出示a-bb形式排序)让幼儿感知并发现规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2、教师:小牛开了一家冰糖葫芦店,小动物都很喜欢吃,小牛来不及做,请小朋友帮忙,你们愿意吗?

3、幼儿动手操作制作冰糖葫芦。

4、教师随机指导,启发幼儿想出另一种排序方式。

5、集中幼儿,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冰糖葫芦是怎么样排列制作的.。

6、教师小结幼儿的回答。

7、生生互动,帮助排序错误的幼儿。

三、买冰糖葫芦

大家一起帮助小牛叫卖并糖葫芦,体验制作后的快乐。

画葫芦的教案篇4

一、教学内容

14、我要的是葫芦

二、课时:2课时

三、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重点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五、难点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六、教具

1、制作课文插图课件。

2、学生课前查找有关葫芦的资料。

3、生字词课件,课文朗读录音带。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资料交流,激发兴趣

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的有关葫芦的资料和图片。可口头介绍,或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2、老师展示葫芦的图片,学生欣赏图片并认识“葫芦”两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绘画接力

1、老师画一位古人,和一颗葫芦种子,边画边说:古时候有一个人,种了一颗葫芦,他这棵葫芦长得怎样呢?请打开书63页,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学得自己能读好了就站起来读。

3、绘画接力赛,看谁先读懂课文。

a、葫芦是怎样生长的?小组派代表接力画图1:藤(细长的)→叶(绿、满)→小花(几朵、雪白)→葫芦(几个、可爱)。认读生字:藤。

b、葫芦后来长得怎样呢?接力画图2:藤→叶(黄)→葫芦(落)

(三)细读课文,感司品味

1、出示课文(两幅课文插图),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认读生字:哇、盯、邻。

2、找出和这两幅图相对应的段落读一读,想想怎样才能读好。

第一自然段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欣喜)

第二自然段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满不在乎)

3、质疑。看了两幅图,读了两段话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小组交流讨论。

5、读下面两组句子,谁能发现句子的异同?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叶子上的虫不用吧。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6、分角色朗读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

7、人物评价。

邻居是怎样一个人?

你喜欢种葫芦的人吗?你想对他说什么?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词和要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让学生自由认读。

wadinghúlulín

哇挂着盯着葫芦邻居一棵每天

téng

奇怪自言自语治一治细长的藤

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熟字,读生字。

4、猜字游戏。

a、老师出字谜:

邻队在前(邻)

有眼不见灯火(盯)

b、学生编字谜或做动作,大家猜字。

(五)拓展活动

1、想一想:如果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劝告,那他种的葫芦会怎样呢?

2、画一画:把长大成熟后的`葫芦画一画。

第二课时

(一)图画展示

1、小组交流自己画的成熟后的葫芦,选出优秀作品。

2、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根据自己想像画的图画。

(二)改编课文

1、把绘画作品分发给小组,请根据图画的内容改编课文的后两段。

2、把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和改编的第三、四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或说一说。

(三)寓意感悟

比较课文和改编的文章,说说你明白了什么,提示;做事时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四)日积月累

1、新词积累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出你最喜欢的新词。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和它交朋友。(在说话中理解新词词义)

2、生字积累。

a.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说说你认识了哪些新朋友,是怎样记住它的。

b.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发现书写规律,如,换偏旁:挂—哇;同偏旁:慢一怪。

c.指导书写。如,“挂、哇”右边是两上土字,两笔竖不相连。

d.教师范写,提示要点,学生描红、临写。

e.学生相互评价书写的字。

3、扩展阅读。

a..葫芦和松树的对话

葫芦对松树一点儿也看不上眼,洋洋得意对他说:“老兄,你也在可怜了,看你浑身坑坑洼洼,一脸的皱纹,是不是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松树回答:“你说错了,我要是没吃饭,就会饿得直不起腰,哪里还有力气让你缠在我身上呢?”

c.启示

葫芦表面光辉溜溜,挺好看,可是却攀附在松树身上,兴旺发达不领情,还向人家说三道四,真是太无理,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像他这样夸夸其谈,不能自立的人,到哪儿也不会受欢迎。松树外表朴实无华,却有雄厚的实力。

(五)备注

作业布置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画葫芦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

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

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字词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新词。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一)复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2.说说那个人种的葫芦是什么样子的?结合插图,相机板书。

3.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儿能看出种葫芦的人也喜欢呢?(最后一句)抓住动词(每天看几次)

(二)朗读理解最后一段。

1.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来?

指名读最后一段。

2.同学们,这原是一棵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会长得更好,可结果,同学们看这幅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指导朗读。

(三)小组合作理解第二、三段。

(1) 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自由读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2) 朗读比较以下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每组的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3)指导读好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

(4 )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总结全文,明白道理

1.叶子和葫芦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2.孩子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种葫芦的人明白了这个道理,再看着葫芦都没了,他会说什么呢?

3.续编故事。

知错能改,为时不晚,看来种葫芦的人真的知道错了,来年再让他种一棵葫芦,他会怎么做呢?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

四、写字

同学们,事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瞧!今天我们要写的这两个字也有联系,你发现了吗?

1.观察两个字的异同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生交流。

3.师范写。

4.生描红书写。

画葫芦的教案篇6

设计理念

教材是教学的平台,更好的利用这个平台需要我们对教材作适当的组合、拓展或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教学、教师、学生三者和谐的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学习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提问:这个我是谁啊?他得到了葫芦吗?

二、学习生字,感知课文。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生字,能把生字读准,并能组成词语。

巩固生字认识。读一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朗读课文试回答:

1、葫芦长的怎么样啊?后来有什么变化?

2、那个人得到了葫芦了吗?

三、首尾对比朗读感悟。

1、引导朗读理解第一段。

2、用一用量词。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葫芦。

花谢后,葫芦藤上挂了几()小葫芦。

3、比较句子。

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开出了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引导学生感受第二句话把葫芦的形状、颜色和果实的大小写得更具体,更仔细。

4、朗读体验。

指导朗读第4、5句,从每天好几次几个次要中感受那个种葫芦人急切希望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5、设疑导出第4段。

那个人那么喜欢小葫芦,希望它快快长大,而结果呢?看图片设疑:为什么没过几天,那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变黄落了呢?

四、感悟体会,深究原因。

1、导读课文2、3段。(当叶子上爬满了一些蚜虫时,那个人怎么想?怎么说的?)

2、指导学生读好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内心,进行语言转换训练。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体会那个人说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时,心里怎么想的`?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小葫芦变黄落了的原因。

[设计意图:课文第2、3段是课文的重难点。我通过问题的设置导出课文,凸现重点。通过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提高了学生语言的感知能力,突破了课文的难点,情感的体验。]

五、设置情景,拓展语言思维。

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新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借以巩固学习成果,拓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练习设计: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说明那个古代人()。通过这课文的学习,我懂得了()。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

可爱的小葫芦

雪白的葫芦花

画葫芦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一、教养目标: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发展目标:

培养观察、思维、口头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三、教育目标:

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看问题要全面,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

2、 了解课文内在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边看第一幅图边讲)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满绿叶,开出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个人天天都去看几次,可是最后一个葫芦也没结。这是怎么回事呢?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看图读课文。

说说这课书讲的是什么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 应注意的读音。

2、 记忆字形。

葫::上边是草字头,下边是“湖”字去掉三点水。组成“葫芦”。

挂:提手旁加双“土”。组成“挂着”。

些:横部,左上容易错,不能丢掉竖。组成“一些、有些”,表示不定的数量。

盯:左边是眼目旁,右边是“丁”,指不错眼珠地看。

居:上边是尸字头,下边是“古”,组成“邻居、居住”。

四、巩固练习。

1、 读生字词卡片。

2、 读课文。

3、 读二类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边看插图,边读课文。

这课书有几段:(四段)看看每段都讲的是什么?

二、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1、 学习第一段。

(1) 看第一幅图,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图上这个人在干什么?他的样子是怎样的?(看葫芦,很高兴、很得意)

(2) 读第一段,这个人种的葫芦怎么样?

“细长”说出了葫芦的形状,“长满”说明什么?(长得好,枝叶茂盛)说说小葫芦长成的过程。(长叶、开花、结葫芦)这个人对小葫芦的态度怎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喜爱,每天看好几次)这个人当时想什么?(快长大)

2、 自学第二段。注意这个人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蚜虫:植物上的害虫。“一些”说明蚜虫还不多。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

3、 小组讨论第三段。

(1) 那个人听了邻居说的话以后,“感到很奇怪”,“奇怪”

是什么意思?(纳闷,不理解、不明白)

(2) 那个人“奇怪”的是什么?(还用治虫?我要的是葫芦。)

(3)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4) 那个人的话说得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叶子可以帮助植物输送养料,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才长得好。叶子都掉了,植物就没法生长了,也就不能结葫芦了。)

4、 学习第四段。

(1) 看第四幅图,这个人这时的样子是怎样的?(垂头丧气,后悔极了)

(2) 读课文,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多、黄、落)

三、巩固练习。

看图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课文内容。

1、 读课文。

2、 看看图上的这个人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得意——盼望——满不在乎——垂头丧气

3、 你从哪儿看出这个人喜爱这棵葫芦?(每天看、盼长大)

4、 这个人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他的眼睛只盯着葫芦,有了虫子也不治。虫子吃叶子,影响了植物生长,所以没得到葫芦。)

5、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1) 植物的叶子直接影响果实的.生长,叶子掉了,就不能结葫芦了。

(2) 要听别人劝告。这个人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早点治蚜虫,葫芦就可以保住。由于他不听人的劝告,所以才使自己的想法落空。

二、巩固练习。

1、 指导朗读。

第一段要读出喜悦之情。第二段读出急切盼望小葫芦快长大的心情。第三段邻居的话读出诚恳,这个人的话读出奇怪、不解、满不在乎的口气。第四段读出失望、后悔的语气。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7、 我要的是葫芦

(可爱)

葫芦 蚜虫

叶花 (黄落)

画葫芦的教案篇8

教学目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角色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重点:读出对话中的不同语气,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现在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我讲故事时,请同学们注意听我是怎么讲的。待会儿请同学们也讲一讲,看看谁讲得更好!

2、师范读

3、同学们,刚才这个故事的名字是?(学生回答)

二、指导朗读

(一)读第一自然段

1、那个人为什么只要葫芦?现在让我们看看葫芦有多可爱吧

a、同学们能把这些空格补充完整吗(课件展示,填词:______的葫芦藤上______了绿叶,开出了几朵______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______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b、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把这几句话多读几遍,体会一下小葫芦有多可爱(自由读

喜欢葫芦吗?喜欢葫芦的同学来试读读(指名读)

c、听了他的朗读,同学们是不是好像看见了可爱的小葫芦呢?(生评)他哪几个词读得好,让你仿佛看见了小葫芦

d、请更喜爱小葫芦的同学来读一读,把可爱的小葫芦展现给大家。(指名读

e、同学们都非常喜爱小葫芦,现在让我们在脑海里想着可爱的小葫芦,一块儿来读读吧!(齐读整段话)

(二)读最后一自然段

6、那个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了可爱的小葫芦了吗?(课件:最后一自然段)

7、知道了这样的结果,同学们心里感到怎样?

8、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多可惜啊!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9、大家听出了他对小葫芦掉落的惋惜了吗?(生评)

10、还有谁更觉得小葫芦太可惜了?(指名读)

11、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大家那份深深的惋惜之情,现在让我们

一齐来表达对小葫芦掉落的惋惜吧(齐读)

(三)读第二、三自然段

12、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都掉落了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故事,把自己当成种葫芦的人或是那个邻居,读读他们间的对话

师1:一天,那个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而可爱的小葫芦还

好好地挂在葫芦藤上,心想——(课件出示第一句话)

a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2:哪个种葫芦的人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3:种葫芦的人不管叶子,只要葫芦,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来了吗?你听出他是用什么口气来说这句话?(生评)

师4:对,叶子上长蚜虫,又不是小葫芦上长蚜虫,他才不在乎呢,所以应

该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那个人见到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

虫,于是他心想:——(生读):

师5:同学们最喜欢谁的读法?让我们都像他一样读一读这句话:那个人见

到叶子上的虫,于是他心想:----(生齐读)

师:他根本就没把叶子上的蚜虫放在心上,而是怎么想的,怎样说的.,(课件出示第二句话)

b“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这个人是怎么对葫芦说这句话的?

师:谁能说说“自言自语”的意思?

生:……

师:请大家就自己试着自言自语说说这句话。

生:自由读。

师:哪个同学愿意来表演一下那个人是如何自言自语的(指名读并评议)

师:现在让我们像他一样一起来自言自语一下吧(生齐读)

师1:过了几天,蚜虫越来越多,热心的邻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劝他说——(课件出示“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d“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师2:女邻居们来劝劝他?(女生读)

师3:男生觉得这个邻居劝得怎么样?(生评)

师4: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请男邻居再真诚地劝劝他(男生读)

师5:让我们一起来劝劝这个人吧(齐读)

师1:种葫芦的那个人听了邻居的话,头脑中顿时冒出两个大问号——(课件出示:“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c、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2、哪位种葫芦的人来表演一下,说说这句话?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看他的表演像不像那个种葫芦的人(指名读)

师3、同学们,他表演得怎么样(生评)

师4、邻居的话让这个种葫芦的人感到太奇怪了,还有哪个种葫芦的人想说

说这句话?(指名读)

师5、同学们觉得哪位种葫芦的人说得最好?那就让我们像他一样说说这句话:听了邻居的话,那个人觉得真是太奇怪了(齐读“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四)师生合作读第二、三段

师:刚才同学们把那个种葫芦的人与那个邻居的对话表演得十分形象。现

在让我们一起合作朗读他们的对话部份。请同学们读蓝色的对话部份,我来读其它的黑色的旁白。(师生合作读)

(五)齐读全文

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曲美妙的音乐,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把这个故事说给在坐的教师们听。相信你们会说的比老师更棒的!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读课文时,只有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想想他们心里想些什么,会怎样说,怎样做,这样才能把课文给读好。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幼儿画狮子教案6篇

大班画春天教案优质7篇

幼儿画小鸟教案6篇

美术手印画中班教案6篇

大班语言古诗画教案7篇

大班画眼睛教案5篇

幼儿树叶拓印画教案6篇

大班画眼睛教案模板6篇

大班画眼睛教案优质7篇

吹画梅花教案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842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