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文档网 >工作计划

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教案7篇

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蓝图,帮助规划每个教学环节的实施,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教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优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教案7篇

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教案篇1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反映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依据;逆定理反映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是证明某点在某条直线上及一条直线是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依据.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定理及逆定理的关系. 垂直平分线定理和其逆定理,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 学生在应用它们的时候,容易混淆,帮助学生认识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区别,这是本节的难点.

2、 教法建议

本节课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提出问题让学生想,设计问题让学生做,错误原因让学生说,方法与规律让学生归纳. 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点拨、引导,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总结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具体说明如下:

(1)参与探索发现,领略知识形成过程

学生前面,学习过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这样由复习概念入手,顺其自然提出问题:在垂直平分线上任取一点p,它到线段两端的距离有何关系?学生会很容易得出“相等”. 然后学生完成证明,找一名学生的证明过程,进行投影总结. 最后,由学生将上述问题,用文字的形式进行归纳,即得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 这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积极参与发现,激发了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克服思维和探求的惰性,获得锻炼机会,对定理的产生过程,真正做到心领神会.

(2)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获取逆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理及逆定理的证明都比较简单,学生学习一般没有什么困难,这一节的难点仍然的定理及逆定理的关系,为了很好的突破这一难点,教学时采用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对照,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两个定理的区别和联系.

(3) 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引申、变更问题,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造性能力.

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痴、抑、纯、浸"4个生字,会写"倦、恳、溢、浸、抑、炉、纯"7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沉浸、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3、学习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体会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预习提纲

二、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板书:孔子)

3、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与孔子相关的资料,你愿意把你眼中的孔子介绍给其他同学吗?

4、你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家、大思想家。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孔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他的一个小故事《孔子学琴》(板书:学琴)我想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对他会有更深的了解。

三、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法解决。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3、利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件展示

如带有时代行为习惯的词语"盘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体的形体实际操作帮助理解。

4、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生读文,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讨论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讲述了孔子不仅是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家,还是一位音乐行家,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但他还不满足,50岁那年还向鲁国著名的音乐家师襄学习弹琴。孔子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记叙的。

四、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看拼音写词语。

sèbìkěnchīyì

鼓()()恭毕敬诚()如醉如()()扬顿挫

2、联系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毕恭毕敬:

炉火纯青:

第二课时

一、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

时间 孔子弹琴的程度 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 会弹 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

过了几天 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 令师襄如痴如醉 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

不知过了多少天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课件:(对比读)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习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习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1、孔子学琴共经历了四个层次,由师襄四看孔子弹琴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是学曲谱;二是练技巧;三是领会内容;四是体会作者,最终达到"炉火纯青"。

2、孔子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小小的一件学琴的事就让后人们如此赞叹不已。那么,从今天孔子学琴这件事来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做事时是一种怎样的态度,你是如何对待学琴这件事儿的?

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他()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地弹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2.他看到孔子的手指(),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悦耳动听……

3.师襄听得(),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

(二)、选词填空。

席地而起激情洋溢炉火纯青

1.时隐时现,眼前是一马平川的荒芜石原,几块嶙峋怪石傲然而立,时而有狂风(),吹过凹凸不平的石质地面,卷起漫天飞沙走石,打在脸上犹如针砭。

2.师襄再次来到孔子的住处。刚一进门,他就被()的乐曲声迷住了。

3.他的棋艺精深,可以说已达到()的地步。

(三)、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四)、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六、布置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2、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3、积累孔子的名言。

板书设计:

29孔子学琴

学曲谱学而不厌

练技巧不断进取

领会内容精益求精

体会作者炉火纯青

教学反思: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孩子多说,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最后升华后还可以适时的让孩子根据板书来概括主要内容这样孩子就会更深的领会文章的。谈感受可以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采用对比的方法,提出自己的不足,并和孔子的那些好品质靠近,进一步学习孔子的好品质。从文化知识的学习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教案篇3

教科书(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 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3.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 复习铺垫。

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

2、说说本校校园里八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画在纸上一般按什么规律来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电脑展示某校校园平面示意图,说说校园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学设施。

师: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师: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不想也自己设计校园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板书课题)

三、小组活动。

1、小组交流:说说每人调查的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设施。

2、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的情况。(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叙述。)

3、小组讨论:本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4、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5、出示本校的校园示意图,讨论:

(1) 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

(2) 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

(3) 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

(4) 你还有哪些设想?

6、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7、每个小组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8、展示每个人的设计图,让同学们去参观交流。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多请几个同学发言。)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杨梅的特点。

2、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理念】: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许多有特色的水果,河北有苹果、鸭梨,新疆有葡萄、哈密瓜,海南岛有香蕉、椰子,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哪些特色水果吗?其中,有一种水果被誉为“江南奇珍、百果”,猜猜它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梅”)

2、你们喜欢杨梅吗?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喜爱它的理由。

3、杨梅色鲜、味美,难怪有这么多人对它爱不释手。其中有一位作家,名字叫王鲁彦,他也和我们一样喜爱杨梅,还特地写了一篇以此为题的文章——《我爱故乡的杨梅》,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课文。一起把课题读一读。想一想课题中哪个字体现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感情?

(1)小小的杨梅到底有何魅力能让作者如此喜爱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轻轻地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要把课文读通顺,并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段序。

(2)反馈交流: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与大家一起分享。(随机正音)

(3)学生举例说(金柑、杨梅、桑果……)

(4)学生齐读课题。

(5)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齐读课题。

(6)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7)边读边做记号。

(8)个别读。

三、再读课文

感悟情感、升华。

四、三读课文

梳理文脉、指导写作。

1、过渡:通过第一遍的朗读,我们解决了生字的读音问题,并且能把课文读通顺了。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能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用笔划出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或体会。(学生自读感悟)

2、反馈交流: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果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第三自然段)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的杨梅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第六自然段)

3、感情朗读:品读了课文,我们发现整篇课文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情意读一读整篇课文。

4、重回课题:学完课文我们发现课文写的是杨梅,那么课题该叫《我爱杨梅》,而课文却以《我爱故乡的杨梅》为题,再读读课题你有新的体会吗?

(1)有自己特别喜欢吃的水果吗?想不想把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介绍给大家吗?先来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他喜爱的杨梅的?(再读课文理文脉)

(2)根据回答形成板书,理清文章思路。

(3)作者按一定的顺序,通过用眼观察,用手触摸、用嘴品尝等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他最爱的故乡的杨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4)学生体会作者爱故乡的感情。

(5)回顾全文。

五、作业超市

学生自主作业。

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巫、乙、娶、歹、诲”5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演一演课本剧。

3、默读课文,弄清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一步一步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把戏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弄清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一步一步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把戏的。

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体会人物的心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可以预习课文并根据人物的身份制作头饰,以方便表演。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纲

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1、板书“西门豹”,谁知道这三个字怎样读?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请学生自由说。

[关于复姓,现已不多见。所以研究一下西门豹的姓名是有必要的。]

2、其实,西门豹只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个小小的县官,可历史上曾有“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的记载。课文讲的就是他管理邺县时的一些事,他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后来民不敢欺他?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来读课文。

二、展示与交流

1、汇报字词。

1)读词语:巫婆娶媳妇为非作歹教诲乙

提醒学生注意;“乙、娶、歹”都是第三声,要把声调读准。“诲”字读第四声,不要读成第三声,而且,字形要与“悔”字进行区分。

2)理解词语:

巫婆:旧社会以装神弄鬼、骗钱害人为职业的女人。

为非作歹:做各种坏事。

教诲:教训;教导。

2、认识新文体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交流汇报。

1)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3)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出新的文体——剧本。

3、了解大意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读后交流。

(主要讲了西门豹将计就计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坏人的故事。)

三、反馈与检测

1、读词语:为非作歹、巫婆、教诲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疏通——漂亮——谎言——

课堂小结,置留问题

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读书,我们不但认识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还知道了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坏人的故事。那么西门豹是如何将计就计的呢?下节课,你就会明白。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1西门豹

破除迷信惩治坏人

第二课时

一、预习提纲

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西门豹是如何将计就计破除迷信、惩治坏人的呢?下面,我们来仔细阅读课文,你就会体会到西门豹所用方法的巧妙。

二、展示与交流

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探究:

西门豹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把戏的?他是怎么说的,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其他人又有什么表现呢?

2、学生读文,交流讨论。

3、汇报学习所得,教师引导点拨。

(引导学生把握好人物的特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坏人方法的巧妙。)

西门豹:

●语言:

“听说……我特地过来看看。”

“哦,……让我瞧瞧。”

(看姑娘是假,破除迷信、惩治坏人是真。)

“这个姑娘太丑了,怎么可以献给河神呢?”

(为惩治巫婆以姑娘不“漂亮”为由,不能献给河神)

“我看这么办吧,麻烦您老人家去向河神通报一声,……送巫婆见河神”

(把巫婆投进了河里,救了那位姑娘。)

“去了这么久,……这点小事都办不成,麻烦你们去催一催。”

(把官员投进河里,惩治了官员)

“要不,你去催催。”

“你们一定……你俩去帮帮他们吧!”

“这些年来,你们为非作歹……我怎么能饶你呢?”

(使官员说出了真相)

“今天先留下……就别怪我手下无情”

“大家看到了……问题就能解决了”

(使老百姓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除迷信。)

●动作:“看了一眼”“来回走了几步”

●神情:“假装相信”“生气”“高声对百姓”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朗读。学生通过富有个性的朗读,与文本角色进行一次跨时空的心灵对话,感受人物。]

其他人物:

巫婆:

●语言:“天灵灵……保太平……”“河神……要发大水的”“可是……可不是闹着玩的”

“啊!……救命啊1”

●神情:惊慌

(从巫婆的语言及神情,体会出这也是个骗局。)

地方官:

●语言:“大热的天,大人辛苦了。”“我们?大人……”“不,不……救命啊!”

“大人,饶命啊!”“这些都是……被巫婆骗了。”“我们都被巫婆骗了。”

●神情:惊慌

●动作:跪在地上

(从地方官的表现,百姓看得清清楚楚,“河伯娶媳妇”的迷信也就彻底地破除了。)

4、西门豹就这样一步一步地破除了迷信,惩治了坏人,让百姓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此时,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其他的人呢?如果是你,还可以想出什么办法来破除迷信?

(1)学生再次通览全文,仔细研究。

(2)学生汇报。

西门豹:主持正义为民作主疾恶如仇有计谋

巫婆和地方官员:贪图利益坑害百姓面目丑恶

[在评价和交流中,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感知。想其他的办法,不但可以发散思维,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反馈与检测

同们想不想根据剧本的内容来演一演西门豹惩治坏人的这一幕呢?如果想演好,你应该怎样去做呢?

(引导学生把握好人物的特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1、自己伴组小组练习表演,师巡视发现表演好的。

2、选小组表演。

板书设计:

31西门豹

破除迷信

为民作主

惩治坏人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很长,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只有抓住重难点,敢于取舍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对教材和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确定课文的主线:把西门豹是怎样利用送新娘的办法破除迷信的这部分做为重点,并以西门豹的言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教案篇6

教学内容:

练习二十三的第2、9、11、12、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运用乘加(或减),除减(或加)两步计算解问题。

2、借助习题中的事例进行环保,增强学生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解答问题方法,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20×3 6×7 4×61 5×4 60×4

20÷4 36÷6 84÷4 600÷3 306÷3

2、计算

20×3+6 88-15×3 72×2-100 20-45÷3

60÷3+50 99÷3-25 4×8+3x6 2×9+5×4

要求:①观察算式,说一说运算顺序。 ②计算结果,鼓励学生用口算。

二、探究新知

1、导人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今天,老师这里又有一个数学问题,你们可以帮助老师来解决吗?想想看吗?

2、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01页的第2题)

(1)出示题目:看图观察,把学生带人生活情境。

(2)提示问题。 可同时接待多少位客人?

(3)收集信息:①圆桌有7张,方桌有6张;②每张方桌可以坐4人,每张圆桌可以坐4人。

(4)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进行汇报。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① 4×7+4×6==52(人)

② 4×(7+6)或(7+6)×4=52(人)

每种方法,要求学生说明理由。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5)及时训练:课本第103页的第9题。

①说一说,题目描述的情景。②整理题目的信息,所求问题。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④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教师要进行简要总结。

3、除法和精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04页的第11题)

(l)出示题目:学生观察,结合题目情境对学生避行环保敏育,说明益鸟益虫的好处。

(2)提出问题:小鸟比青量导天多吃多少只害虫?

(3)收集信息数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让学生独立思考确定解诀问题脚步骤方法,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

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巩固训练

课本练习二十三第12题(这是一道解决购物时常遇到的实际问题)。

①先让学生收集题目的信息数据:两种规格的牙刷一种是8枝买32元。另一种是1枝买4元。

②提出问题:“买哪一种便宜”,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

让学生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第一种:32÷8=4元 4元5角一4元=5角

第二种:4元5角×8=34元 34元一32元=2元

第三种:32÷8=4元 4元<4元5角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13题。

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

2、了解杨梅的可爱特点,学习作者把事物观察仔细、把事物写细致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描写杨梅树、果的特点的方法。

?教学时数预计】:

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学习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程序:

(一)板书课题

1、读题,想:你是怎么理解题目中“爱”字的意思的?(引导学生用“爱”字组出适合题目的词语)

2、议论: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小结。

(二)引入新课,初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或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哪些内容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写的是什么?)

(2)点画课文的生字词语。

(3)遇到不懂问题在书中打上“?”,或学习课文还想知道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体会。

3、指名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小结后指导学习课文生字。

(三)齐读课文,巩固认知,指导学生解决下面问题:

1、哪一节写的是杨梅树?哪几节写的是杨梅果?

2、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指导学生认识课文详写的是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心得后作汇报。

(四)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情况后,进行语言文字巩固训练。

1、你对课文内容了解了什么?

2、组词练习、读读写写重点词语。

3、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教时

一、学习内容: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程序:

(一)简述上节的学习内容,点明本节的学习要求

(二)学习第一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讨论:这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或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回答后,教师作小结,投影开头的方法和作用。

(三)学习第二节

1、投影本节内容,指导学生朗读后思考问题:你读懂了(或知道)什么?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读书体会。

3、指名汇报读书心得后,教师板书:树枝绿叶长

让学生思考:感受的杨梅树怎样?(引导学生说出“可爱”)

4、小结和归纳后,投影课文句子和词语,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四)学习三至六节

1、投影杨梅果图片和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3-6节的课文内容。

2、边读边思考:你从课文中认识的杨梅果是怎么样的?

3、学生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杨梅果的形状、味道、颜色等方面作汇报。

4、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后,作板书:形状、味道、颜色

指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果的形状、味感、颜色等特点进行细致的观察(要求学生动笔在课文中点画在关的句子、词语)。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作文8篇

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作文优秀8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作文5篇

4年级下册3单元作文5篇

部编语文二年级第一单元教学反思5篇

语文四年级下册七单元作文优秀8篇

八年级生物教学计划下册5篇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8篇

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5篇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模板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805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