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事迹对于我们而言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你知道该如何思考吗,只有对人物进行分析后,我们才能写出高质量的事迹,优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1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刘永坦同志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刘永坦,男,汉族,1936年12月生,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和技术奠基人。他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始终致力于我国对海远程预警技术研究和装备发展,为祖国筑牢“海防长城”;他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率先在国内开展新体制雷达研究,带领团队成功建成了我国首部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功能的对海新体制雷达;他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坚守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甘为人梯、奖掖后学,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培养了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被评为“最美奋斗者”,202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入选“3个100杰出人物”。
刘永坦同志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广大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认为,刘永坦同志是科学素养深厚、组织领导能力突出的战略科学家,践行科学家精神的杰出典范;是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大先生”,教书育人的优秀代表;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忠实守护者,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锋榜样。
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2
9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2019年,刘永坦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仅仅一年后,他便将800万元奖金悉数捐给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立“永瑞基金”,聚焦国防电子工程领域,旨在培养更多杰出人才,打造更多国之重器。
刘永坦倾尽一生,为国家筑就了一道“海防长城”,凝聚了一支“雷达铁军”,又在自己八旬高龄时,通过设立基金,传承薪火,鼓励更多年轻人踏上这条艰辛而光荣的道路。
打开“千里眼” 筑造“新长城”
中国有着一万八千多公里的海岸线、12海里的领海权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这是殊为宝贵的财富,也是必须捍卫的前线。
从1840年到1940年的100年间,西方列强和其他国家从海上入侵我国达479次,入侵舰船达1860多艘次……
没有强大的海防,就没有稳固的国家安全。如何给我国的海疆装上“千里眼”,做到料敌机先、有备无患?如何为万里海岸线筑就“新长城”,保家卫国、坚不可摧?
这是刘永坦用一生回答的问题。而他历经数十年的筚路蓝缕、艰苦奋斗,最终交上了一份辉煌的答卷。
一次次冲破国外技术封锁,一次次突破国内科技瓶颈,开辟了我国新体制雷达之路,造出全天时、全天候、具备远距离探测能力的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我国也由此成为极少数掌握远距离实装雷达研制技术的国家之一。
彻底打破地球曲率限制,让原先看不到的飞机、舰船,甚至超低空飞行的隐身战机,都在我国的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前无处遁形。
如此壮举、如此功勋,刘永坦和他的团队是怎么做到的呢?
起航再起航 前进再前进
1981年,刘永坦从英国学成归来,带回了研制新体制雷达的视野和决心。
次年初春,他赶赴北京,向当时航天工业部预研部门的领导汇报了国际上新体制雷达的前沿动向,提出了发展中国新体制雷达的构想。
在此之前,中国对新体制雷达进行过突击性的会战攻关,但由于技术封锁、难度过大,迟迟难以破局。
这一次,刘永坦等人拿出了20多万字的总体方案论证。
在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他们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组建了课题组。1986年,课题组就完成了“某些单项技术已经进入国际国内先进行列”的关键技术攻关。
但刘永坦心里清楚,这离实际应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他果断提出,建立雷达站,把这些关键技术真正用起来。在航天工业部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共同支持下,他们于1988年在威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
1990年4月3日,他们第一次在屏幕上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光点。一开始,大家都没反应过来这是什么,直到刘永坦指着它说:“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一时间,大家热泪盈眶、相拥而泣。
1991年,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同年,刘永坦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
但他从不在功劳簿上流连,果断提出更进一步,把实验室的成果变成现实中的应用。此时团队成员刚刚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工作,还没来得及喘息,但所有人都支持他的决定。
“我们想得很简单,就是非常信任刘老师的远见,也崇拜他的学识和人品。大家都相信,跟着刘老师干不会错。”一位团队骨干说。
1997年,新体制雷达被批准正式立项,哈工大作为总体单位承担研制工作。当时刘永坦的团队只有二十几个人,面对的却是一系列制约新体制雷达性能的国际难题。他们再一次攻坚克难,成功研制出我国全天时、全天候、具有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实现了国家海防预警科技的重大原始创新。
走出一条光明坦途
刘永坦出生在1936年的南京,第二年就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他们一家也从此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烽火连天,乱世浮沉,故土沦陷,血染山河——这一切深深刻在刘永坦早年的人生经历里。
“永坦”这个名字,既是父母对孩子一生平安顺遂的祝福,也包含着对国泰民安、海晏河清的祈愿。
“我们怎么才能使国家强大呢?那就是每个人都要努力去做。”刘永坦曾经这样说。
他的人生故事,既伟大又简单:不过是选择了一个利国利民的目标,然后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最终走出了一条光明的坦途。
2020年8月3日,他和妻子冯秉瑞教授相互搀扶着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行政楼,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设立以夫妻二人名字命名的“永瑞基金”。
刘永坦表示,希望基金能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助力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新百年的新征程中,培养更多杰出人才,创造更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数十载披荆斩棘、数十载呕心沥血,他和同事们开辟的这条科学坦途,还将永远绵延下去,被一代又一代的人,走得越来越宽敞。
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3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永坦院士扎根龙江60载,推动国家对海探测领域前瞻布局,带出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雷达铁军”,铸就了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海防重器,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作出了卓越贡献。刘永坦院士的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极大激励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生,大家纷纷表示,刘永坦先生精神坚定了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龙江、建功立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信学院教授李杨是刘永坦院士指导和培养的青年人才,也是刘永坦先进事迹宣讲团成员之一。“作为我们的榜样,他身上所折射出铁肩担当的家国情怀和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在打造国之重器、培养杰出人才的工作中追求卓越、不断前进。”李杨说。
多次学习聆听刘永坦院士先进事迹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薛名辉说,从刘永坦院士身上,更深刻地理解了“坚守”的意义。正因为坚守祖国海防,长存报国之心,才能让国之重器屹立于世界;正因为坚守北疆沃土,担当立德树人之任,才能让人才辈出,孕育出作风过硬的“雷达铁军”。
哈尔滨理工大学材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凤鸣说,未来他将带领团队在基础研究中不断追求卓越、聚焦原始创新,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技术支持。“我要像刘永坦先生那样扎根龙江,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力争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我们敬仰先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严谨治学、注重诚信的优良学风,甘为人梯、淡泊名利的道德情操。”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明华表示,作为一名新能源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要勇于接过接力棒,瞄准国家“双碳”目标,为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王柳是东北石油大学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刚刚步入科研大门的她,时常被刘永坦院士那句“干科研,要静下心来,坐住冷板凳”所激励。“刘永坦院士的科研精神不断鼓舞着‘后浪’向前翻涌。我将以刘院士为榜样,把个人梦想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青春力量!”
东北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院皮彦夫教授说:“刘永坦院士真正将科技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刘永坦院士不仅指引他在科研道路上奋勇前进,更给身为党员的他树立了榜样。“刘院士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党员的责任与使命,只有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勇担时代使命,大力攻关技术难题,才能在各个领域不断实现自主创新。”皮彦夫说。
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4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致力于我国海防科技事业40年,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新体制对海远程探测雷达,为祖国筑造出一条坚不可摧的海防长城。
1936年,刘永坦出生于南京,身处内忧外患的年代,他很早便有了强国的梦想。
刘永坦:只要书念好了,将来能够实现强国的愿望,因为国家弱才会这样。
怀着投身祖国工业化的决心,1953年刘永坦以优异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随后被学校派往清华大学进修无线电技术。1979年,刘永坦被派往英国进修。
刘永坦:如饥如渴地吸取知识,充实技能,提高理论,也觉得机会很难得。
在当今世界的千余种雷达中,新体制雷达不仅代表着现代雷达的发展趋势,而且对航海、渔业、沿海石油开发等领域也有着重要作用。那时起刘永坦决定开创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之路。
刘永坦:这种雷达咱们国内自己要发展,建议国内搞这种新的体制,有可能新的体制能解决老的微波雷达好多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国家的支持下,经过10个月的奋战,刘永坦和他的6人团队书写了一份20多万字的方案,开启了夜以继日的数千次试验和数万次的数据采集。
经过8年的雷达试验,新体制雷达技术终于使目标出现在屏幕上。2011年刘永坦团队又成功研制出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这标志着我国对海远距离探测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面对成绩,刘永坦总是说,这是团队的功劳。
刘永坦:因为这是团队的事,才创造出完全创新的一件事情,我一个人绝对干不出这么大一件事情。
从孩童时期萌发报国志向、到学成归来打造“海防长城”,刘永坦把一生都奉献给我国的雷达事业。作为我国对海新体制雷达的奠基人,刘永坦凭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科学探索的精神,攀上了科技创新的高峰,更筑起了不忘初心、科技报国的精神高地。
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5
刘永坦院士是我国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是中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和体系的开创者,是中国对海远程预警技术跨越发展的引领者。刘永坦院士为党和人民奋斗的历程,正好同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高度重合。他的一生饱含着对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以身许国、科技报国,淡泊名利、奖掖后学,啃下“硬骨头”、闯出“无人区”,带领“雷达铁军”践行了“为国造利刃”的铮铮誓言,以卓著功勋诠释了科学家精神的精髓真谛。他为人低调、清廉自守,不务虚功、干在实处,始终坚持国家最高科技奖不是他一个人的,是整个团队的、是哈工大的、是黑龙江的。刘永坦院士用一生诠释了一名红色战略科学家的初心和坚守,是全体哈工大人做人的标杆、学习的楷模、奋斗的航标,同时也充分证明,中国大地上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培养出大师。
熊四皓表示,面向新百年,哈工大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致哈工大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为引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继承和发扬以刘永坦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哈工大人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加快推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内部治理四项重点领域改革,坚持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培育更多杰出人才、打造更多国之重器,不负龙江大地的养育之恩,不负龙江百姓的热忱期待,不负党和人民的庄严嘱托,在新百年卓越之路上再立新功,再展担当。
校长韩杰才说,刘永坦院士是践行科学家精神的杰出典范,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锋榜样,也是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的典型代表。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刘永坦院士“时代楷模”称号,是对刘永坦院士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品质的充分肯定,体现了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一校三区全体师生备受鼓舞。
韩杰才表示,面向新征程,哈工大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以刘永坦院士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科学家精神,矢志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培养更多杰出人才。广大教师要以实际行动向刘永坦院士学习,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置身“大格局”,提高站位、高举高打,下“大功夫”,坚守争上、主动作为,做“大先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青年学子要自觉肩负起民族复兴、龙江振兴发展大任,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全校上下将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的新业绩,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