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可以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资源,促进领域的持续发展和进步,避免在事迹材料中夸大个人或集体的成就,保持真实客观的原则至关重要,优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五带头事迹材料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五带头事迹材料篇1
xxx,男,1957年生,复转军人,中共党员,原宝鸡市凤县留凤关镇麻峪河村党支部书记。
“当干部,不说让全村人富起来,但最起码得富起来一部分人,这才算当成了。”这是xxx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的心愿。他始终没有忘记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林麝养殖这一特色产业不仅自己富起来了,还带动了全村人脱贫致富,还给凤县树起来了一个“金牌”龙头产业。
一、自学成才
他出生在秦岭大深山中的瓦房坝乡,由于家庭贫寒,没有上过学。1979年当兵复原后,他决心寻找门路,改变贫穷的生活。后来听到了国家许可人工养殖林麝的政策消息后,他终于有了以养殖林麝来创业的机会。由于他不识字,前期学习技术知识很吃力。但是他不怕困难,为了把林麝养殖知识学到手,他请人教自己查字典、学识字,从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开始,提高自己的文化基础,长期认真钻研林麝养殖技术。请县林业局和县药材公司领导帮忙,邀请来了原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邓凤敏同志和他的团队同事们,他把自己的家当做林麝养殖基地,让专家们吃住在他家,全家人为他们做后勤。他恭敬拜师,如饥似渴的学习。专家团队在他家一年的研究探索过程中,他学到了林麝养殖饲料配方和疾病防治知识,基本上掌握了人工养殖林麝的科学管理技术。在此基础上,他把学习来的科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反复验证,亲自掌握林麝驯养的第一手资料。为此,他常常一连几个月吃住在圈舍,通宵达旦进行观察,做详尽的记录,做深刻的理论分析,不断进行系统总结,特别是对突发情况,更是详记深思,悟其原由。就这样坚持了十几年,用别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探索出了一整套的林麝人工养殖管理经验,2010年自己编写出林麝养殖管理、防病治病及麝香提取的相关技术资料。
这套资料后来作为全县林麝人工养殖实用技术成果,正式编印出《凤县林麝饲养管理》、《林麝养殖技术资料汇编》,并发给了全县所有林麝养殖农户学习,作为当时唯一的培训班教材使用。王洪永教授和北京林业大学的教授们,经过几年在他家座谈交流,整理他的经验体会后,编辑出版了七十万字的《实用养麝学》和近百万字的《中国麝类》两书。
二、无私奉献
他依靠林麝人工养殖由贫穷变富裕,成为全村致富带头人、林麝养殖能手、陕西省林麝养殖第一人。他家现在林麝人工养殖资产总值超过2000万元,每年林麝人工养殖纯收入200余万元(包括技术服务)。2007年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上了村支书。他致富不忘群众,自己拿出100余万元为村上改善基础设施,自己担保为村上贷款200余万元,给村上修建了通村的水泥公路、四座人行吊桥、一座平板水泥桥、完成了村上人畜饮水工程和农电网改造,为56户300余名群众解决了生产生活基本难题。他还为40多户贫困户赊给近200万元价值的林麝让他们饲养,使这些农户在2018年创造经济效益800余万元,户均收益40多万元。原来全村八成以上日子难过的村民,如今三分之二的家庭都开上了小轿车。在他的带动下,凤县林麝人工养殖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宝鸡市凤县的扶贫主打产业。目前,宝鸡市凤县全县现有林麝人工养殖大型企业31家,养殖场700多个,2020年凤县林麝人工养殖存栏规模达2.5万多头,年产值达4亿多元,9000多名山区农民在产业中脱贫致富。2019年凤县老科协写出他的4000多字的先进事迹《老支书的富民路》被宝鸡市老干局以正式文件印发至全市学习,《人民日报》“人民网”随后全文播发。因为他的带领下,凤县林麝人工养殖占到全国的65%以上,2017年凤县荣获国家授予的“中国林麝之乡”美称。
三、高技能服务
近十几年来他不断钻研林麝人工养殖管理技术,在林麝人工养殖疾病救治中,特别是在林麝剖腹产、截肢、化脓性胞疮手术上,开创了全国先河。xx能独立做好林麝各类疾病的大型手术,成功率95%以上,2019年他又在林麝毛球病手术上开创了又一个全国先河。他现在每年给林麝做剖腹产手术150多例,毛球病手术200多例,截肢手术400多例,化脓性胞疮手术600多例。
从2012年起,他为全国最大的林麝养殖医药企业“逢春济民可信科技养殖有限公司”担任技术总监和技术顾问,这九年以来xxx让该家公司的林麝疾病死亡率降低了60%以上,提高经济效益超过25%,该企业领导人给凤县领导做汇报时说:“他比我们企业聘请的专家教授都厉害”。多年来全县其他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有任何难题他都能做到随叫随到,乐意为大家精心服务。除此之外,他这些年在北京、山西、湖南、河南、重庆、山东、河北、陕西等地区,开展技术培训300多场,3万多人接受过他的技术培训,每年还有多家集团公司到他家中学习。初步统计已有100多个单位、高校、公司带人住在他家进行学习培训。特别是在近10年中,北京林业大学多次聘请xxx为大学生就林麝人工养殖管理技术讲课,并与他们合作进行林麝疾病救治难题科研攻关。
四、荣誉满载
在林麝人工养殖中和担任村干部之中,由于xxx有突出贡献,2007年被聘请为宝鸡市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林麝疾病救治中心专家,享受专家津贴、2013年荣获宝鸡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013年当选全省劳动模范、2015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多年来多次当选宝鸡市老科协会员先进个人、2015年至今担任陕西省林麝养殖协会副会长、2015年2月县上确认他为林麝养殖“土专家”、2016年3月至今他被凤县职业教育中心聘请为林麝养殖专业任课讲师、2019年起担任中国野生动物协会保护与利用委员会麝类养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2020年10月陕西省老科协评定他为高级畜牧师、2021年5月宝鸡市委评选他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
五带头事迹材料篇2
熊贤富,男,32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果瓦乡庆阳村党支部书记。该同志是个头脑灵活、敢为人先的好支书,近年来除了自己种地,还带领村民创业致富。其主要先进事迹如下:
熊贤富同志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乡党委关于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部署精神,积极参加各种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活动,思想超前,敢想、敢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熊贤富同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同时他也是一个敢想敢做的村党支部书记,2010年12月他当选为庆阳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就积极探索,努力寻找致富的新路子,常常组织庆阳村党员和村民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和养殖技术,为了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给广大党员群众开好头、带好路,他结合庆阳村荒山草坡多的实际情况,搞起了杂交牛养殖,并在庆阳村建起了黄牛品改点,发动群众。平时,他努力钻研肉牛养殖技术,积极通过报刊、远程平台学习各种实用技术,购买有关资料回来自学,拓宽知识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积累,他终于掌握了一套扎实的肉牛养殖技术及黄牛品改技术。
他在依靠养殖肉牛致富以后,不忘乡亲们。他积极组织庆阳村党员和群众学习黄牛养殖技术,热心地带领群众致富。同时组织有志于养殖黄牛的青年刻苦学习黄牛养殖技术,争取让他们走出去。他无偿让有志于养殖黄牛的年轻人跟他学习技术。
他致富的同时也非常热心扶助困难家庭的孩子读书,每逢村里有人患重病住院,他都去慰问,并慷慨解囊。
熊贤富同志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热心带领群众致富,扶困济贫的典型事迹深受当地群众的称颂。他真不愧为我乡创业带富的优秀共产党员。
五带头事迹材料篇3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我坚信只要勤劳肯干,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太湖县江塘乡五星村贫困户石纯英动情地说。
今年57岁的石纯英,妻子去世的早,自己又身患膀胱癌,治疗费用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生活十分困难。2014年精准扶贫政策开始,经评定,石纯英被评为贫困户。乡村扶贫干部了解其家庭情况后,鼓励其发展产业致富。石纯英通过了解养殖行业发展情况,查询相关政策,最终决定养殖肉猪,每头生猪净收入200元,一年两批100头就能收入2万元,前景巨大。说干就干,2016年,石纯英通过小额扶贫贷款5万元在新屋组山场搭起了猪棚,养猪生猪50头。从养殖场的选址,到买饲料,到购买猪崽再到养猪的防疫等,帮扶干部和村干部们都一起为他牵桥搭线。2016年当年,石纯英户生猪养殖就赚了2万多元,再加上残疾人补助、产业补助、减免新农合等政策,石纯英户住房、医疗得到了保障,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多元,年底顺利通过了省第三方评估,实现了稳定脱贫。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石纯英户生猪养殖发展的如火如荼之际,201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造成石纯英户所养的近一百头生猪死亡,经济损失达8万余元。刚刚过上的好日子顿时又有陷入困难风险,但是在困难面前,石纯英并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与奋斗的目标。通过乡村两级帮扶干部的帮助和石纯英本人的努力,石纯英利用原有猪棚又干起了家禽养殖业,养殖鸭、豚等肉禽达到3千多只。每只家禽净收入约5元,年出栏三批,年养殖净收入达到5万余元,一年就将瘟疫造成的损失赚了回来,石纯英又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习养殖技术,特别是防疫知识,注重风险的防范,这样才干得长,养得久”石纯英现在面对帮扶干部经常这样说。
石纯英户的脱贫故事感染了很多人,增强了周边贫困户通过自身发展脱贫致富的信心。五星村现有贫困户212户710人,已脱贫203户686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5%,今年将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五星村自身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达到120户,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通过自身的发展实现了脱贫致富。
五带头事迹材料篇4
走进庆城县太白梁乡,群众提起王渠村常河自然村刘华毅,无不发出赞叹之词,由于自小家里穷,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她,早早参加了农事劳动。穷日子把人穷怕了,长大结婚后就和丈夫张彦桐外出在外给人打工做活,也把人做怕了,但她不怕劳苦,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搞起生猪养殖,经过不断的艰辛努力,成为村里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和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她生于1982年9月18日,现年40岁,女,汉族,家住庆城县太白梁乡王渠村常河自然村,现为太白梁乡王渠村妇联主席,也是村上自主创业、勤劳致富的典型。她经历过顺境,也有过逆境,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饱尝了创业的艰辛,她用实际行动起到了妇女“半边天”的作用,为全村劳动妇女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刘华毅的家庭原本并不富裕,为了让日子过得好一点,2002年7月份,结婚后生下女儿张雪雪才几个月,就和丈夫张彦桐到内蒙阿拉善去打工。夫妻两个人身上仅有的只带了几百元钱,由于路上的生活花费、车费等用光了钱,大雨天抱着孩子没处去,就在内蒙的一村民家的牲口圈里住了一晚上。
穷的实在没有办法,遇到啥活累、啥活难、啥活脏没人干就去干啥活。在给老百姓家收割玉米时,丈夫张彦桐在玉米行子里前面瓣玉米棒子,她在后面斫玉米杆,女儿放在斫倒的玉米杆上。就这样也维持不了生活,女儿没有吃的奶粉,由于穷的没有钱买,就把她结婚时450元钱买的金戒子做抵押换了奶粉,当时一点收入都没有,是特别的穷苦。
为摆脱贫困,她做起了小生意,赶集卖过蔬菜水果,也摆过地摊,每天早出晚归,天阴下雨,三伏三九也从未间断过,即使这样努力也只能赚个生活费。
这样的穷苦日子干了几年后,到了两个孩子都到上学的年纪了,她和丈夫商量,想让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于是就决定把孩子带到庆阳市里去上学,他们在市里边打工边照顾孩子。丈夫张彦桐在西峰区的一个水泥厂装卸水泥,刘华毅就在附近的厂子找了个做饭的活,但是收入微薄,加之城里生活消费高,房租费、生活费以及一双儿女孩子的学费、杂费,日常开销很大,挣的钱只够维持家里日常生活用。
在遇到紧急情况,老人孩子生病时,他们都没有余钱为其看病买药,家庭的实际情况也不允许他和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继续出门在外打工赚钱。
就在六年前,刘华毅在一家养猪厂打工给工人做饭时,看到养猪行业景气,想想以往自己打工收益甚微,不如自主创业。
于是她便积极了解养猪这一行业,通过向养猪厂内部养猪人员学习简单的养殖技术,后又到江苏省宿迁市当地了解猪种及交流养殖技术心得,深化了解养猪产业结构及销售渠道。
江苏一行对她来说收获非常大,看见许多人通过养猪富起来,而且养猪也可以常年在家,方便种地和养羊,使家庭40多亩耕地不致荒芜。于是,养猪致富的梦想在她心里就扎了根,何不大干一场,干出个样子来。一来可以自己致富,二来也给群众做个样子,要是能这样,该有多好哇?
回到老家与家人商议后,她决定实施具体的养殖计划,当时没有那么多的钱,建厂很困难,以三分高息契了一些人的钱,东挪西借凑了一部分,暂时解决了资金问题。
2016年8月,在自家门口开辟荒地筹建庆城县毅桐家庭养殖农场,专门养殖生猪。为力求冬季保暖,夏季通风,卫生环境良好,饮食饮水干净安全。她每天起早贪黑,全身心投入养猪产业,一次购进了100多头仔猪,开始了艰难创业。
养猪的活又脏又累,特别是夏天,猪舍粪便臭气熏天,苍蝇铺天盖地,让人恶心。一般人见了都会敬而远之、绕道而行,但她却毫不顾忌,一门心思扑在创业上。
自己动手清理粪池、药杀苍蝇、打扫卫生,使场内外保持的干干净净。她更加重视学习,不断摸索经验,在养殖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便在手机上百度搜资料、找书籍,虚心向其他养殖户请教,也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殖方法。
她养的猪没病没灾、膘肥体壮,甚是喜人。但出栏时,意外却出现了。2017年悄然一场非洲猪瘟降临,猪拉稀三个小时就死了。喂的100多头猪,死了60多头猪,白天都不敢拉出去掩埋,只有到了晚上用手推车,推出掩埋了。虽然辛苦了一年,她不但没有赚到钱,直接经济损失几十万元。
困难和失败没有击垮她,也没有让她停止拼搏的脚步,而且愈挫愈勇。他联系专家指导养殖设备的安装管理,规范养殖场的管理及卫生设施,有效节约成本,提高养殖水平。
她贷款买了两头优良公猪,发展母猪养殖并进行猪种改良,学习技术,掌握防疫知识和治疗的基本知识,理论结合实际,在养殖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绩和效益。
她昼夜守候在猪舍里,一边观察生猪的饮食、生长情况,一边研究生猪养殖技术,过上了与生猪为伴的生活。投食喂药,结扎治病,每天起早贪黑,无论肩抗80多斤的饲料、还是冲洗猪厩等都由她亲自去做,还要兼种40多亩耕地,丈夫张彦桐,在外打工,平时家里忙的时候就回家种地和搞养殖,妻子刘华毅,在家精心搞养殖并照顾家庭,精心管理,以期重整旗鼓。
养猪给她带来了艰辛,更带来了创业的乐趣。2018年猪价有所上升,她还清了建场及建住房款项、损失共50多万元。2019年养殖场净赚利润30多万元;2020年养殖场净赚利润60多万元;2021年由于猪肉价格下滑跌落,未出栏肉猪,卖猪娃净赚9万多元。她给家里添置了许多物件,购买了两台小汽车,过上了小康生活。
刘华毅平时在家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洗衣做饭,打理家务,一家人生活很和谐。她不怕脏不怕累,田间地头的活都是自己一个人去干活,家里的一切事务也打理的井井有条。今年由于养猪厂规模扩大,家里还养了10多头羊,准备再买20头母羊,一年下两撩子羊羔,一年壮大80只羊,经济收入翻倍,日子越过越红火,路子越走越宽广。
她也是公婆眼中的好儿媳,打扫房间卫生,从未因家庭琐事和老人吵过一次架,任劳任怨,不怕脏不怕累,田间地头的活也时常都是自己一个人干活,家里的一切事务也打理的井井有条,今年由于养猪厂规模扩大,对公婆的照顾虽没有以前那么周到,但也是一有时间就去照顾,关心从未间断,洗衣做饭,打理家务,一家人生活很和谐。
他们与六旬的公婆和两个孩子共同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公婆现年龄已大,需要照顾,女儿在江苏省苏州市电子厂做质检员,儿子在太白梁九年制学校上学,一家人生活过得朴实但是很励志,也很有意义。
庆城县毅桐家庭养殖农场自成立以来,收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村优质肉猪的产业化进程,对拉动种植业、加工业、运输营销的发展拓宽,解决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和就业渠道,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富民强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带头事迹材料篇5
梦想让人心怀希望,奋斗让人幸福充实。她——xx县城关小学语文教师,现年40岁,汉语言专科学历,一级教师,县级优秀共产党员,市级教学能手,21年的教坛生涯铸就了她的坚韧和智慧,她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奋战在教育一线。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真谛在于奉献;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精髓在于创新。”她一直践行着这句话,并不断反思着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参加工作以来,她多次参加市、县、校级赛教,先后三次获县级教学能手称号,两次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一次获市级阅读评赛一等奖,一次获市级语文观摩课二等奖,所带班级语文成绩一直在全县统测中名列前茅。她高尚的师风,朴实的教风深受家长的赞誉。学生喜欢她,领导和同事信任她,她说:“是课堂让我对工作充满激情,是学生让我的心灵无比充盈。我要做一个有追求的教师。”
重视学习,提高能力。
虽然她从教多年,参加过数次市、县级赛教,得过不少荣誉,带过三届毕业班,进行过两次新教材改革实验,但她谨记教学相长,始终坚持学习,以学习促发展。
对待工作,xx非常认真。她深深懂得,教育是事业,光凭热情是不够的;教师是职业,没有专业和理论功底是不称职的。平时,她爱读教育书籍,爱看名师视频课,从中汲取了不少好的教学方法。每年的继续教育培训,她总是积极报名参加。学校派她外出学习,她总是格外珍惜,以踏实的学风和优秀的成绩赢得培训老师的好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步入中年的她勇于接受新事物,积极学习电脑知识,能单独制作教学课件并自如应用于课堂。
她重视政治学习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勤写读书笔记、业务笔记和听评课记录,能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进行学习、总结、反思、提高,通过学习,提高了自身的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20xx年5月,她在学校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特等奖。
勇于探索,开拓新路。
工作中,她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因材施教,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她深刻认识到: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来引导、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
课前,她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制作精美的课件,积极构建高效课堂。课堂上,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她的课堂常常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开启了智慧,释放了情感。20xx年,她所带的毕业班在全县语文统测中名列第一。近两年,她作为xx县跨越式教学试验区的骨干教师,积极学习课改新理念、新模式,先后三次承担跨越式课堂教学研讨课,还参与评课,被县教研室选往北师大教育技术研究所参加跨越式骨干教师培训学习,与北师大教育专家面对面交流研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她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20xx年12月,在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大赛中,她执教的《我是什么》一课获一等奖。在这节课中,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文中思考,感悟,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中的角色体验对话,表演读等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气氛热烈,学生入情入境,各有所思,各有所悟。而且将语文学习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感的重新建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文本的超越。20xx年2月,她的教案获校优质教案奖。
20xx年4月在县级赛教中以小学语文组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xx县教学能手称号”。一周后,她赴xx市参加赛教,在两个小时的比赛中,要进行现场抽签、备课、讲课、说课和答辩,没有教参指导,没有课件资源,这对教师教学能力和心理素质都是极大的挑战,作为参赛年龄最大的教师之一,在众多年轻选手中,她发挥良好,顺利完成比赛,获“xx市教学能手”称号。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她深知:学好小学语文,要抓好识字和阅读、写作。识字教学中,她用形象、生动的课件和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教给孩子多种识字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识字效率。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她积极倡导课内外阅读。课堂拓展读书十分钟坚持常规化,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读书体验;课外指导家长亲子阅读,让家长与学生在阅读中增进情感,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她十分重视作文起步教学,努力开发课程资源,设计科学有效的写话训练,让学生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
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班级成立多个学习小组,每组组员按学习能力的不同合理搭配,各有分工,明确任务。课堂上,xx老师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在交流中取长补短,锻炼能力。她定期对优秀小组进行评比表彰,一个印章,一朵红花,一张表扬信都是她对学生用心的鼓励。组内成员以优促差,带动班级学生的整体发展。
关爱学生,勤恳育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她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
课堂上,她亲切的笑容,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总是拨动学生的心弦,孩子们在与老师的平等对话中产生共鸣,不断获取新知。课外,她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和语文实践活动,与学生共同参与,一起面对困难,一起分享快乐。
她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班,面对调皮的学生,她冷静、有耐心。对于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她在学习上给予最大的帮扶,在生活中给予更为细致的关爱。班上谁有困难,她总是用自己的言行带动大家一起帮助,捐赠学习用品,送衣物和食品。爱心教育为班级营造了和谐的氛围,她和学生关系密切,学生与学生亲如兄妹。
她充分相信学生,不断鼓励他们,树立起他们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她从没有放弃过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与孩子平等地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定期与家长接触,做到家校沟通,在家长眼里,她是一位尽职尽责、可敬可佩的好老师。
20xx年12月,她因工作出色被学校评为“书香教师”,20xx年元月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团结协教,共育新花。
一名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学校浓郁的教学氛围给她搭建了进步的阶梯。平日里,她常与有经验的老师交流,汲取教学养分,听取教学意见。她尊重老教师、学习老教师,有事主动向老教师求教,总是挤时间听校内优秀老师的课,观察他们怎样管理班级,教育学生,这样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她重视每一学科,不但能协调好和课任老师的关系,而且能引导全体学生协调好与其他课任老师的关系。
作为多年的年级组语文备课组长,她总是积极带领全组教师认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经常在业务上帮助年轻教师,指导他们优化教案,上好观摩赛教课。在同事们的眼中,xx是一位业务上的好帮手,也是一位容易亲近、值得信任的好同事。
她是学校的语文学科带头人,曾两次参与学校的省级课题实验研究,撰写数篇论文及经验材料,为课题的顺利结题做出贡献。近两年,积极参与校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作为课题的负责人,她以身作则,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积累材料。20xx年3月,校本课题《小学语文高年级小练笔的探索》顺利结题,鉴定为优秀等次。20xx年6月,负责的校本课题《跨越式教学下的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正在申报结题。同时,她正积极参与县级课题的申报活动中,准备向更高的科研课题迈进。
21年的教学实践让她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如今,在xx县跨越式教学实验中,她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应有的作用,不怕工作的繁重,在校领导的支持鼓励下,与其他实验教师积极学习新理念,结合校情和学情改进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20xx年5月,在xx县“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实验研究”展示展评活动中作为语文组评委,认真参与听评课,指导公开课,受到领导的肯定。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她付出无尽的汗水,她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她将自己最珍贵的爱给了学生,她收获的是希望,是一棵棵祖国的栋梁。那一份充实和情感是她不竭的动力。“奉献之路无尽头,创新之途无止境。”这次申报xx县十佳学科带头人,更坚定了她今后的工作信念,她说:“教书让我的人生更有意义。我一直在努力,我的青春无悔。今后,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做实干型、科研型的语文教师,为xx的教育事业贡献每一份光和热。”
五带头事迹材料篇6
xx,1966年出生在右玉县高家堡乡宋官屯村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家有兄妹7人,她排行老四。少年时因为体育非常好,10岁就选上田径运动员,14岁被评为省三好生,15岁那年,全县实行包产到户,因其父亲重病在身,不能务农,三个姐姐都出嫁,她就辍学回家,扛起家庭重担,一边干活,一边怀念幸福的校园生活,因为她想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想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但当时因为家庭原因,她告别了心爱的校园,从此放弃心中理想。
20岁时,经人介绍与高家堡乡小屯村农民徐秀成结为夫妻,两个人一边干农活,一边想如何能走出贫穷,创出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1992年,夫妻二人带着三个孩子来到县城打工,夏天的时候丈夫做技工,她背着孩子做壮工;冬天,天气冷了,她就开始卖瓜子、蔬菜、水果。过了小雪,就开始收购牛羊皮,贩往河北唐县等地。她夫妻二人靠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用7年的时间,一共攒了6万元积蓄。1999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街上贴的“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标语,她们夫妻二人商量着用积蓄共买了80头生产母牛,从此走上了养殖生涯的道路。因为没有圈舍,她白天放牧,晚上和丈夫轮流看牛。整整度过了三年时间,2003年,通过借高利贷在南移民村建起5亩大场地,为了节省饲草饲料,每年开春,她和孩子们把牛赶到没有人烟的地方放牛,早上五点背上干粮,带上水壶,晚上9点再回到住的土窑周围,不管刮多大的暴风雨,每天和牛在一起,整整度过了16个春秋,就靠着这样吃苦耐劳的精神,xx得到右玉县领导的赞扬和老百姓的信赖,她被选为两届县人大代表,多次获得市、县“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和省“脱贫致富的领头雁”、“经济人资格证”等。
历经坎坷,不忘初心壮大养殖规模
从最初的80头牛生产母牛,在2008年发展到300多头,她们全家人高兴的无法形容。2008年5月,注册资金120万成立了合作社。因圈舍拥挤,秋天在徐村南滩又建起占地面积100亩,4000多平米圈舍,凭借她们的养牛技术和母牛的繁殖能力,2012年发展到800多头牛,安排本村及周边贫困村贫困人员和闲散30多人。2012年秋天开始,又扩建圈舍5000多平米,冬天800多头牛需要大量的时草时料,因资金不足,扩建圈舍靠贷高利贷建设,透支200多万,建起新的圈舍。合作社的不断壮大,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在2013年被评为“朔州市第十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3年4月,她的儿子因小时候得过肺脓肿,因多次感冒咳嗽咳断了毛细血管,在北京重病监护室住了40多天,花费了50多万,又因风大刮断牛场的电线,连电三次打死30多头牛,大车撞到牛群里连伤带死15头牛,五号病突然来临,死了600多头猪,小牛犊30多头,大牛50多头,在山上放牛因大暴雨摔死20多头,买回100多头快要出栏的育肥牛,受到了五号病的影响,又喂了8个月才出的栏,连利息带时草时料整整赔了70万。面对艰难险阻,她们靠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终于挺了过来。近几年合作社的高利贷基本已经还完,信用社的贷款因为无法偿还利息,把牛场和住房房本全部抵押。2017年,合作社加大注册资金,达到1600万。目前现存栏肉牛70多头,繁殖母牛80多头,肉羊1500只,繁殖母羊300只,种燕麦草1000多亩,玉米草100多亩,黄芥、苦荞、高粱1000多亩。牛羊粪便上在地里,种草,杂粮,既保护了生态环境,育肥土壤,提高了饲草、杂粮的产量,成为右玉县种植、绿色循环养殖牧厂。
带贫致富,勇当乡村领头雁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创业19年来,她经历了无人受过的艰心,无人受过的困难,她不忘初心、坚持创新,虽然困难重重,但没有影响到她带动周边妇女大力发展养殖种植的信心,反而更是起到了鼓足他们创业和脱贫致富的作用。其中,多多养牛合作社被朔州市妇女联合会评为“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并积极发挥现代科技示范作用,在带动周边农村妇女增收致富起了很好的效果。
养殖场在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生产经营效益良好,并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在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并对广大农村妇女进行了各类培训6期,学员都已掌握养牛、养羊等科学技术,成为了熟练的养殖、种植能手,在19年的创业发展中,共带动了560多户农户发展养殖业和种殖业,增加了他们的副业收入,个个都高兴的合不上嘴,合作社还积极申请了贷款和县里的有关辅助资金,不断提高基地、养殖、种殖、加工、培训、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家致富奔小康,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她们的贡献。
激流勇进,发展自身服务社会
从2018年到2020年,全县肉牛、饲养量达20万头,肉羊饲养量达100万只,土地资源丰富,牧坡广阔,发展养殖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建设上规模、上档次的养殖场,以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分散的家庭牧场,以高科技含量和优良的牲畜品种及机械化的养殖取代传统落后的喂养方法。这样才能将畜牧业产品打到省外,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通过第十二期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学习,xx在种植经营管理上更是受益匪浅,下一步她决定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向生态羊生产链发展,政府对养殖户有些优惠政策和扶持,更是鼓足了扩大养殖规模的勇气。计划新扩建羊舍20000平米,购优种母羊2000只,肉羊1600只,建屠宰车间300平米,吸收闲散劳力50多名,把她场的牛羊发展成为绿色无公害肉类,屠宰、加工、分类打入全省各个超市,成为右玉县一个强大的支柱产业,为建设生态好产业优人民富的美丽右玉作出新的贡献。
五带头事迹材料篇7
何育红,男,汉族,现年45岁,新开乡姚家湾村塬上社人,宇宏营旺特种养殖公司负责人。
2016年,面对群山环绕、土壤贫瘠,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村情实际和孩子上学、妻子患病常年服药花销颇大的家境,如何改变村上面貌、脱离贫穷,让全家过上幸福的生活成了压在何育红心口的一块大石,久久难以忘却。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决定通过养猪改变家庭现状、带领邻里乡亲脱贫致富。但没有技术,靠老办法在今天还行得通吗?一句反问让他再次陷入了沉思,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积极想办法、谋点子,几天之后他远赴陕西、平凉、泾川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通过学习拓宽了思路、提升了眼界,也学了不少养殖知识。最后他立足于实际,决定回家开办野猪养殖场。面对家中没有积蓄,资金困难的现状,他没有放弃,找亲戚、找朋友,找银行贷款,最后勉强建起了厂房,购买了仔猪与种猪,最初厂子只有他一个人,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天黑了他还睡不安稳,可喜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总有回报,第一年他就盈利了,后来他用余钱对养殖场进行了扩建,规模越来越大,目前猪存栏达到了220头,养殖场日常管理也由起初的他一人变成了现在的18人,自己成了名副其实的老板。
在致富的路上,何育红一直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得到了村、社干部群众的`高度称赞和认可,他的先进事迹也得到了传颂。主要表现在:一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学带动。在创业过程中,没有技术他就到外地考察学习,为了把野猪场办的更好,他买了好多关于养殖的书进行自学,遇到有些专业性强、看不明白的内容时,他就到乡畜牧站请教专业人员,学懂之后他就在野猪养殖上付诸于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养的野猪大多数都达到了300多公斤。二是甘于奉献,忘我工作。他不畏艰难,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在三年的创业生涯中,他没有抱怨过一句,每一次遇到困难,他都能从容面对。当有乡亲问他养殖技术的时候,他都能耐心细致的讲解,甚至放下手里的活,手把手指导,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三是致富路上不忘乡亲。作为一名一名共产党员,他一直牢记使命,牢记党的遵旨,全心全意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他的养殖场吸纳了许多出远门脱不开身的在家的群众,帮助解决了贫穷家庭中的实际困难,带领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在他的带动下,村里一些贫困户也学着养起了猪,促进姚家湾村在养殖产业路上越走越远。
经过几年努力,何育红同志真正实现了利用养猪这一产业带动大家脱贫致富的目的。三年以来,何育红同志养猪年均收入20万元以上,纯收入15万元。通过何育红同志的示范带动作用,姚家湾村的`生猪养殖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这就是一位共产党员,一个把乡亲当亲人的优秀共产党员,相信他在致富奔小康路上会越走越远,也会带领更多乡亲脱贫致富,共同奔小康。
五带头事迹材料篇8
陈建能于2003年在村委会工作,担任团支书一职、平时完成好村会的各项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从事渔业、生猪方面的养殖。
农业的发展随时代步伐而改变,简单的病害都依靠科学,不能以传统的防治办法,既费时又担误防治的适合期,他结合实践与交流经验,听取科技人员推广新出产的药品进行对症下药,做到事到功倍。在经济市场的环境下,以最小的空间创造最大经济利润、投资少获利多是农民朋友最大的心愿。前年的生猪市场价格下滑波动比较大,亏损现象比较严重,在此期间他亏损基本为零。原因是采用一条龙的效益生产,即由母猪到商品猪出市都是自产自养,可以从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相应减少仔猪死亡率而提高效益。今年生猪价格高涨,他采用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平均每头猪可增多200元的利润。
在渔业、生猪养殖取得较好效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昔日传授自己养殖优质鱼和饲养生猪技术的养殖户,他决心帮助他们更早走向致富之路:一、迅速将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向全村推广,与群众共同致富。二、更好地帮助饲养户掌握好技术,扶持生猪饲养。他把自己在生猪自繁自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向当地的养殖户推广。向本村生猪饲养户介绍技术关键所在,推广生猪自繁自养技术。在一年的推广期间,本村现进行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有20多户,年增长利润约60万元。
良好的政治作风作为村委干部必须具备,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人生观、世界观,事事走在群众的前面,在平时岗位上做好群众表率,发挥党员的先模范作用,绝不参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