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文档网 >事迹材料

拜孔子的心得体会6篇

我们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成长,写心得体会是我与他人分享自己思考和体验的方式,优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拜孔子的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拜孔子的心得体会6篇

拜孔子的心得体会篇1

看完《孔子》,只记得一句话:求仁得仁,又何怨。也许可能加上一句:虽未能至,心向往之。只是内求的信念,是反求诸己,而非外求他人。

也许,无为方能无不为,但无为而非不能,无用安知不是大用。为何在乎结果,而非过程,无果而非成功否?有因才有果,无因而无果,因比果更重要,不是么?有a点方可达到b点,无起点何来终点,无生方能死?只求果,那是证明,有因无果,那是勇气,无因有果,那是荒谬。想有果,那要承受支撑果价值的艰辛。

也许,两点之间,直线不是最短。我们的意志和良知告诉我们,我们是有选择的自由的,能负责任的,可是我们在外部世界的日常经验中却受着因果律的支配。生活中我们明知“有因必有果”,是不是我们的生命最终也要服从因果律?以前我们提“曲线救国”,因为直线直接、血腥,是革命而非改良。若这样理解,两点之间,是不是就可以说曲线最短。遇山遇水,我们搭桥铺路,甚至挖隧道,从经济学层面说,这不是最经济的。路总要随着地势,你搭桥挖道,不是美化自然,而是破坏自然。如果我们要达到山顶,是不是也可以搭桥、掘坑?所以詹天佑的“人”字形铁路才是伟大的创举。一切伟大的创举总不能置于别人或自然代价之上。

孔子知不能为而为之,实则无畏,因其思想方能流传千古而不衰。在此不讨论其作为儒家思想之源的效用而存在。也许在功利社会的当今,有因无果,不成主流,实认愚蠢。所以当今最短这样思想理念,所以成功学成了主流,大家都想有车有房有美女嫁个有钱人。有人说有钱人就是等有了钱才是人,学好数理化不如拼老爸,有了钱就能活在天堂,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就在于有钱否,再也不是好人与坏人的区别了。

如今社会最喜欢树立英雄,所以孔子只能作为圣人。伽利略说过:需要英雄的国家真不幸。所以如今最缺的是圣人,而非英雄。孔子知不能而为之,实则时代赋予的责任,也是良知应起到的作用。如今中国,谈的是权、钱和关系,所以时代的使命必与之相反,那又有几个人能够明确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有时我们说个人的伟大,其实历史并不使单个的人不朽。虽然孔子知不能而为之,但他不能打断历史的循环。历史总是曲线前进的,就如基因也是螺旋式的。若个人想用直线式打断历史循环前进,那某些个别事例、事迹或事件,也同样打断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循环。无论何时,只要人们追求他们的目标,像耕种那如果没有他们的劳作,就无所出产的土地,若强迫自由飘荡的风扬他们的帆,越过不停翻滚的浪,也就打断了无目的的,只能在自身内翻转的运动了。所以影片中说,夫子的思想又有谁能够理解。所以当我们在一种历史过程的意义上深思历史的本质、国家的历史命运及它们的沉浮兴衰时,永远不能寄托于个人而忽视历史过程必定是循环的。

我们所有的人都通过出生来到这个世上以及这个世界通过诞生而持续更新。也许这才是我看《孔子》最大的想法,历史总不能靠个别人来承担。既然提出“文化强国”理念,回归孔子儒学不知可否?改变如今民不民、政府不政府的局面。

孔子最后回鲁国讲学立着,我们也可以反思下如今的教育。从教育功能上看,其目标不是把年轻人引入世界,而只是带入世界的一个有限部分。教育不能不伴随着教,没有学的教育是空洞的,很容易陷入道德和情感说教,但是没有教育也能轻而易举地教,一个人即使活到老学到老,也不一定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必须留给专家和教育局考虑的细节。

其实,教育的要义在于,我们要决定我们对国家的爱是否足以让我们为国家承担责任,是否要让它免于毁灭,因为若不是有新的、年轻的面孔不断加入进来和重建它,它的毁灭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教育是立国之本,不是说来玩笑。强国战略无不是人才战略,而不是政治、经济、军事战略,但也不是不无关系的,只是轻重之别。

同时,教育也是要政府决定,政府对孩子的爱是否足以不把他们排斥在体制之外,是否要让他们自行做出决定,也就是说,不从他们手里夺走他们推陈出新、开创我们从未预见过的事业的机会,并提前为他们重建一个共同世界的任务做准备。也许中国畸形的教育与西方教育方式的区别就在于此吧。

拜孔子的心得体会篇2

人在社会上一定会有代表身份地位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名”;而既然有此名,则必具备与之相符的要件,亦即当尽的义务和应享的权利,而这些与其“名”相符的权利义务,就是“分”。

因此,所谓“正名分”,就是要人安分守己;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以及“君子思不出其位”,就是守名分的最佳表现。

?左传·桓公二年》云:“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

上述此言出自师服,他把名和义、礼、体、政层层联系起来,说明名的重要性,这也启发了孔子的“正名”思想。

所谓“名以制义”,就是名是用以制定义理的。师服在此所谓的“名”,乃名实之“名”,指世间万物的称号。对于物,“名”务求名副其实,即“名物如其真,不失秋毫之末”;对于人,则依其身份地位,示以应享的权利与当尽的义务,亦即孔子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义以出礼”则说明义是用以制定礼法的,亦即《礼记》所云:“礼也,义之实也”,这便是以义制定礼的标准。人一旦得到某名,在社会上便有了定位,也就有了当守的本分,而如果做事时能谨守本分,居心方正平直,一举一动都合乎事理之宜,该怎么做就怎么做,那么这就叫做“义”。

“礼以体政”则指礼是用以组成政令的要素,也就是说政令是依据礼法组成的;“政以正民”则指政令是用以辅导或纠正人民的依据。合乎礼仪的政令形成,人民自然听从,人民只要依礼行事,就可以不违政令;反之,政令若与礼、义相违背,人民动不动就要犯禁,势必无法忍受,终起而叛乱。

师服之言,虽然针对君主命名而发,最初只关系到一人,然而影响所及,确实牵涉到人民的生活与福祉,因此不可大意。

《东周列国·春秋篇》孔子剧照

我们从《论语·子路》所载的孔子“正名”说中,不难看出师服言论的影子。孔子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即是依据师服的“名以制义”而说的;“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则是根据师服“义以出礼”而论的。其后,孔子之所以并言乐,乃因礼和乐实乃体之两面,密不可分。

孔子这番言论是将师服的意思从反面加以阐述,这也成为他“正名”论的基础。据《史记》所载,孔子发表此番言论之时,正值卫国父子争国、名分紊乱之际。因此,孔子之“正名”虽然源自于师服之语,但其主要目的并非如同师服之强调命名的重要性,而是要使世人明白人伦之道理,希望人人都明理知义,恪守本分。

孔子“正名”之说根源于师服之言,但其含义究竟为何,旧解林林总总,异说纷纭。在玲珑看来,论孔子“正名”的含义,当将《春秋》的褒贬正名大义,列入讨论范畴,其含义为“正名字”、“正名分”以及“辩是非、寓褒贬”。

“正名字”是“正名分”的手段,“正名分”是“正名字”的目的。是以《春秋》对于僭越称王的吴、楚、两位诸侯,只称“子”;齐、晋之君无论权势有多大,只称“侯”;宋、鲁虽然弱,仍旧称“公”;周天子即便已经没有号令天下之实权,仍称“天王”。以上均是由“正名字”来彰明“正名分”之旨。《春秋》以人物之言行能否如其名分而加以褒贬,故有“辩是非、寓褒贬”的含义在内。

综上所述,孔子“正名”虽然有以上三种含义,但“正名分”才是孔子“正名”的主旨所在。是以孔子“正名”主要关切的对象,当是“人伦名分”,这也是《春秋》之焦点。

《东周列国·春秋篇》孔子剧照

那么,孔子为什么如此重视“正名”?实乃源于当时之时代背景。

孟子清晰地指出:“孔子惧,作《春秋》”,是时征伐不由天子之命,号令出自权臣之门,世衰道微到如此地步,导致天下各阶层的人们都开始不守本分,逐渐“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是以孔子以“正名”为治国的首要工作。

春秋之世正是天下无道,诸侯妄为的时代,孔子用一句“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道破了春秋世局的演变。我们都知道,自平王东迁之后,周天子虽然名义上为共主,却已丧失对天下的统治权。王畿起初尚有数百里的土地,后来因为赏赐有功,以及晋、郑、秦等国的侵夺,仅余雒邑附近而已。

正因如此,王室经济困窘,已经无法维持足够的军队,甚至得向诸侯“求金”、“求车”。周王室既然没有实力作后盾,那么在诸侯的心中,自然也就无足轻重。

最终,周天子的威严丧失,名存实亡。平王东迁后,历来借以安定社会、巩固政权的封建制度也逐渐崩溃,导致诸侯多有僭越之举,国与国之间更是征伐不断,因此春秋二百四十年之间,“弑君事件”就多达三十六次。

《东周列国·春秋篇》孔子剧照

春秋时代,礼乐制度全面崩坏,“亲亲、尊尊”之义亦不复存在。政治环境由原来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转变为霸主迭起;礼乐征伐自诸侯处,甚而转变为“陪臣执国命”。社会环境也因封建制度的瓦解,以及诸侯争霸后的动荡不安,导致礼崩乐坏。

即便是继承周礼较为完善的鲁国,不守名分之事亦是屡见不鲜,尤以季孙、叔孙、孟孙三家为最。如季氏僭用天子礼乐,舞八佾于庭,孔子为之气结。孔子“正名”的主张,就是针对此种逆乱行为而提出的。

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他生当天下无道之时,是时主张独善其身之厌世者比比皆是,然而孔子却对此喟然自叹:“鸟兽不可以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他虽知不可为而为之,提出“正名”学说针砭时弊,他终生栖栖遑遑,其目的即在拨乱反正,希望有朝一日能实现其“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理想。

孔子虽然明白正名定分是拨乱反正的最好方针,然其说并不被当时各诸侯所采纳,从而撰作《春秋》,将“正名”思想寄寓其中,用以“惩恶”、“劝善”,期待能够使乱臣贼子恐惧,还社会以应有的和谐与秩序。

电影《孔子》剧照

从上文我们可以知晓,《春秋》是孔子寄寓理想与抱负的经典,然而《春秋》又要如何正名定分呢?就是以事实为依据,借褒贬为手段,表明具有各种名位的人,所当守的本分。如隐公元年《春秋》书“郑伯克段于鄢”,通过《左传》的叙事,即可以明了《春秋》微言中的大义。

因此,《春秋》之文,在伦常方面十分“精准”,内容是针对人物行事加以审察而作的叙述或判断。《春秋》就是这样一部教人克己复礼的奇书。

孔子云:“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正因如此,《春秋》具有史书的体制,就是为了使讲论的正名大义更为深刻具体,以达到惩恶劝善的目的。

然而,《春秋》是经书,绝不是史书。《孟子》云:“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孔子所窃取的“义”,正是古史褒贬惩戒的寓意。不同的是,古史是直书其事而善恶自见;而孔子《春秋》则是意在笔先,在二百四十二年间择取适当的事例,褒贬是非以突显具有各种名位的人所当恪守的本分。因此,《春秋》是一部昭示常道的经书,绝对不能以史书视之。

电影《孔子》剧照

?春秋》含有“文”、“事”、“义”三要素,“文”是记事表意的文词;“事”则是“文”所涉及的内容,是春秋二百四十年间人们的言行事迹;至于“义”,是经文记事所要表达的常道。

但《春秋》寓“事”于“文”,寓“义”于“事”,因此如果想要了解《春秋》的微言大义,就得通过《左传》探寻其事,再据其事索取其义。孔子为免时难,将褒贬正名的旨意,以隐微精妙的文辞加以表述,而口授弟子;左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作传”。《春秋》与《左传》之关系,可见一斑。

总而述之,《春秋》与《左传》是表里密不可分的两部经典。没有《左传》把经文的背景衬托出来,《春秋》就成为王安石所谓的“断烂朝报”;没有《春秋》的褒贬作为指南针,我们终将迷失于《左传》叙事的汪洋。所以,二书应合读,不可偏废。

拜孔子的心得体会篇3

今天,我读了《孔子家语》中的“问理第六”篇,知道了古代人做事情讲究礼仪,注重礼节,了解了古人祭祀的具体的程序和礼节。通过这些礼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和密切,社会也更加稳定。我想,我们现代人更应该讲究礼仪,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更需要通过礼仪来调节和建立。作为班长,如何帮助老师把我们一(四)班建设成为优秀班级,我想很需要在班上建立良好的同学和师生关系,那么,必要的礼仪知识就应该在我们班进行普及,比如礼貌用语等等。我想在我们班开展礼仪竞赛活动,通过礼仪比赛让全班同学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并把它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人人争当礼仪标兵,在全班形成同学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友好的氛围。

回想以前,我在班级管理中不知道尊重同学,对不遵守纪律的同学大声嚷嚷,恶语攻击。现在我知道了,其实温和的语言也能够劝解他们,并且容易被他们接受。以后我再也不对同学蛮横了,我要带头做有礼貌的好学生和好干部,发挥好自己的带头示范作用,为我们班建立友好的氛围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读书,我掌握了不少知识,感到了收获的喜悦,感觉生活的特别充实。所以,我想在我们班开展读书竞赛活动,让每个同学每天读半个小时的书,一来增长知识,二来充实自己,增强本领。

拜孔子的心得体会篇4

胡玫是个了不起的女导演,她能把有关于信仰与理念的重大主题在荧屏的方寸间运筹帷幄,不能不说这些有关于她的气度与胸怀。正如比李咏更出众的哈文一样,其唯美与气魄的完美统一,告诉世界,女人的心胸不只是仅仅能容下厨房与男人,如果有其善良、善感、坚忍与包容,她甚至比男人更能容下这个正反两面的世界。在胡玫导演的电影《孔子》里我看到了这一点。

后人追寻着孔子闪闪发光的思想一走千年,却不知其实孔子的一生也是因落魄不得志而郁郁寡欢。那么多有见地的政治思想和四两拨千斤的军事谋略,只能寄托给能够采纳它的明君智臣,这不能不说是其命运的悲哀。所以当我们看到颜回在冰河中用生命去护卫圣人的思想时,看到子路急于实现孔子的理想而战死沙场时,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热泪狂奔。电影的结尾我们看到堆积成山的竹简被各种颜色的布匹分类包裹着,那其中不乏“人之初性本善”的教化,也不乏驰骋疆场时争与让的哲学,满头白发的孔圣人就那样安详的坐化期间,窗外是一个山高水长云雾缭绕的人间仙境。这也许就是中国人心中的天堂,那是常人渴望而不可及的。所以正如最了解女人的是男人一样,最了解男人的也是女人。而孔圣人是洞穿了人心,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他更是看透了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且纵贯古今。

也许,我所理解的孔夫子未免太过粗浅,但在看这部电影时,我确实感到了孔子的真实存在。其实不管你认不认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地保有着儒家思想的印记,这已经成为人们评价是非的标准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历经千年风霜雨雪的历炼,几次火浴后的凤凰涅槃,让它拥有了可以撼动世界的力量。所以,不管我们是商人,还是政客,是妇孺还是童叟,我们真的该时常扪心自问:“孔圣人你是否住在我的心里?”

拜孔子的心得体会篇5

读了《孔子世家》,虽然很多信息,在李零的《丧家狗-我读t;论语>》中已经做了非常精彩地叙述,但此次再读原典,更加深了一个印象,那就是,孔子的一生,是一个失意者的一生。

孔子一辈子大部分时间在奔波求职,以期施展自己的抱负,他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如果有人用我,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获成功。

孔子出身,贫且贱。贫是经济条件不好,贱是政治地位低下,以布衣之身求为天下用。

到齐国,齐景公说:我老了,不能用你了。

回鲁国后,孔子见政坛浑浊,季氏僭位专政,“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

五十多岁时,鲁定公终于给了孔子一个中都宰的职位,后来升为司空、大司寇。孔子在任有三件事较为突出,一是夹谷之会,是鲁、齐两国的君主相见的外交场合,孔子不辱使命,让鲁国在明显弱势的情况下,保留了颜面,齐国归还了侵占的城邑。

二是隳三都,事实上是隳了叔孙氏和季氏的都邑,孟氏的没有成功,

三是诛少正卯。

后来对鲁定公怠于政事不满,在弟子的陪同下离开鲁国,这一次一出就是十三年。

在郑国,被人说是“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听后欣然而笑:说得对。

在卫国,卫灵公也不用他。

晋国的佛肸反叛,让人来找孔子,孔子想去,子路提出异议,孔子说:“我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因为屡屡受挫,见到一个机会就想去试试,弟子有些意见,孔子发出“我难道就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葫芦么?”的慨叹,这事最终也没成。

后来要去晋国见晋大夫赵简子,渡河前听到赵简子杀窦鸣犊和舜华的消息,于是临河而叹:“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

六十多岁的时候,叶公问子路,你老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知怎么回答。孔子知道后说:“子路啊,你为何不说: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呢。”

这句话是孔子的自我评价。

孔子与众弟子被困于陈蔡之间时,弟子们都很失落很失望,这时候,孔子觉得需要做些群众的思想工作了,于是挨个找大弟子们谈话,子路,子贡,颜回,都谈了,最满意的答复还是颜回:“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听后大笑:“颜回啊,如果你是大财主,我给你当管家!”

孔子六十八岁返回鲁国。颜渊去世,哀公获麟,孔子很伤心:“吾道穷矣。”但随后又说道:“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再一年,子路在卫国参政时被杀,孔子大病一场,子贡从外地赶来,孔子拄着拐杖在门口等着,看到子贡说:“你怎么来得这么晚?”

七天后,孔子去世,年七十三。

司马迁作《史记》,列孔子为世家,以布衣之身与诸侯并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拜孔子的心得体会篇6

昨天,我听妈妈说银谷影城正在热播电影《孔子》,我立刻手舞足蹈起来。妈妈见我这么兴高采烈,便答应带我去看这个电影。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出生于公元前五世纪。他学问渊博,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整个电影讲述的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先后去过卫国、蔡国、齐国、郑国等国家。

孔子本来在他的家乡鲁国享有很高的官职—司寇,他倡导用礼仪治国,让国家富强,不同意连绵的战乱,耗费钱粮,这样才能使天下太平,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可是他这种理念当时并没有被鲁国国君采纳。虽然这样,孔子还是在鲁国废除了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殉葬”。古代,每个有钱的主人,手下都会有一些奴隶,而主人去世后,他的奴隶就会一个不剩的拉去陪葬,看到这残忍的一幕,令人心惊胆颤。有一次,一个大臣的父亲死了,他的一个小奴逃到了孔子的家中,哆哆嗦嗦地说了实情。第二天上朝,孔子带来了了这个小奴,国君愤愤地说:“你怎么能不告知我,私自收下这个小奴呢?”这时,一位朝中大臣对孔子说:“奴隶陪葬是一种礼节,你是不能收留的。”孔子不慌不忙地说:“死去的人也是你最要好的朋友,那你为什么不去陪葬呢?”一下子说得这位大臣哑口无言。但孔子最后还是被鲁君赶出了鲁国。

孔子离开鲁国后,先后周游了很多国家,都没有得到重用。这时,鲁君派人请孔子回国,孔子经三思后同意了。但在返程的路上,令人感动的一幕发生了。当他们的马车行驶在冰冻的河面上时,冰面突然崩裂了,书简掉到了河水里,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知道这些书简是孔子的全部心血,所以不顾自身安危跳进冰水,救出了这些书,而他却被冰冷的河水冻死了。看到这时,我差点眼泪夺眶而出。

孔子周游列国14年,终于在68岁时回到了鲁国,专心讲学,最终在73岁时因病去世。孔子的精神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他那不因艰难而退缩的的品格深受人们敬佩,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怀念他,时时刻刻学习他。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反思教育的心得体会6篇

财务培训的心得体会6篇

上技校的心得体会6篇

机械认识的心得体会6篇

黄果树瀑布的心得体会6篇

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6篇

2023的幼师心得体会6篇

化工设计的心得体会6篇

《呐喊》的心得体会6篇

关于妇科的心得体会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145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