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文档网 >作文大全

《黄继光的故事》读后感5篇

读后感是我们理解人物情感的重要途径,它使我们在书中找到共鸣与感动,撰写读后感使我们更容易识别故事情节中的主题和隐含意义,优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黄继光的故事》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黄继光的故事》读后感5篇

《黄继光的故事》读后感篇1

暑假里,我读了《抗日英雄小故事》这本书,增添了不少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痛恨。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画面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使我更了解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和我军英勇抗战的事迹。

我最为感动,最敬仰的英雄是杨靖宇将军!

1940年2月23日,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人民心目中的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倒下了。一群惨无人道的日本鬼子蜂拥而上,割下了他的头颅,剖开了他的腹部,可是当敌人面对杨靖宇将军的尸体时,完全骇然了,空荡荡的肠胃里,没有一丁点儿的食物。支撑着这位钢铁战士的竟然只是一些枯草,树皮和棉絮!每每看到这里,我都会热泪盈眶……

1940年2月,杨靖宇将军率领直属部队的少部分同志在联系大部队的途中被叛徒告密,陷入日寇的重重包围之中。杨靖宇将军带领部队左冲右突,日夜抗战,始终没有甩开敌人。

为了保护有生力量,杨靖宇将军决定只留下两名警卫员跟随自己,利用自己吸引敌人的注意,让在突围中受伤的战士转移。几天后,杨靖宇将军身边仅有的两个警卫员也在下山寻粮途中被敌人发现,相继遇害。杨靖宇孤身一人与敌人周旋了五昼夜。鬼子劝杨靖宇将军投降,可杨靖宇高声喊道:"共产党员宁死不降!为革命牺牲没有什么可惜!"

日本鬼子恼羞成怒,一次又一次地组织火力朝杨靖宇疯狂扫射,但终因寡不敌众,杨靖宇将军不幸中弹牺牲……

"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灭。"杨靖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抗日英雄小故事》一书,将激励我更加认真地读书,更加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为抗日战争胜利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他们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永远!

《黄继光的故事》读后感篇2

1949年11月,黄继光的家乡--四川省中江县解放了,黄继光这个受尽地主欺压的贫苦农民的孩子,第一次见到了解放军,《黄继光》读后感。他听解放军宣讲的政策从而知道了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是为穷人翻身求解放的队伍。1951年3月,黄继光到部队后参加了新兵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他不怕苦,不怕累,并虚心地向老战士学习。1952年7月25日正式吸收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读后感《《黄继光》读后感》。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离敌人的火力只有20米远了,可以打手雷了,可是为了使有限的的弹药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黄继光并没有打手雷,而是艰难地继续向前爬行。然后,他离敌人越来越近了,距离缩小到只有十几米远时,忽然黄继光站起来了,在敌人的探照灯下,在敌人的照明弹下,在暴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和照明弹的光亮中闪闪发光。手雷惊天动地般的爆炸了,伴随着一声巨响,黄继光倒下了。可是敌人的机枪还在继续疯狂的扫射。黄继光已经没有手雷了,然后继续爬行,黄继光忽地站了起来,他伸开两条坚实的胳膊,像一面张开的旗帜,向着仍在喷射火舌的敌人枪口猛扑上去!敌人的机枪顿时哑了被敌人封锁在4号阵地的战士立刻向零号阵地冲去,为黄继光报仇的口号响彻山谷!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做什么事情都要是第一个,而且牺牲自己可以保护全国人民,这篇让我改掉了坏毛病,老叫人家第一个去,不过我再也不会了。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不太好不过真实多写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黄继光的故事》读后感篇3

作家有令峻先生的《我和战友黄继光》(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部纪实文学。全书共五篇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故事,其中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的事迹是核心故事,通过其战友李继德的深情回忆,再现了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日常风范和在上甘岭上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

罗曼·罗兰在《英雄三传》序言中曾经写道:“打开窗子吧,让我们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我和战友黄继光》一书,便是一个“打开的窗子”。它顺应时代的呼唤而来,让我们重新呼吸到那久违了的英雄气息,让英雄的精神灌注我们的心灵,让英雄的光辉照耀这个逐梦奋斗的时代。

这种英雄的气息,是具有美好人性和对美好生活怀抱向往的“人间气息”。从李继德的回忆里,我们看到,黄继光是一个既朴实又非凡,对人非常友好,而且对生活怀有美好向往的战士。他是四川人,家里很穷,弟兄四个,虽然比李继德大好几岁,但没有娶媳妇。他向往着等抗美援朝胜利回家后回去找个对象,好好过日子,可是他的这一美好愿望并没有得到实现。不仅黄继光,《16岁,我当志愿军卫生员》中女卫生员木南的战友们——那些年轻的女孩子们,同样对美好生活怀着热切的向往。她们吃饭长时间一个菜叶也见不到,发誓等抗美援朝胜利后,回到南京一定好好吃一顿,还要吃桂花鸭和蟹饼,可是七个女卫生员最终都牺牲在了战场上。黄继光虽然没有上过学,但非常渴望学文化、学知识。他学习非常认真,有一天将墨水洒了出来,染黑了挎包,他就是背着那个挎包去堵敌人的机枪眼的。平时在连队里,黄继光对李继德非常友好,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甚至有个“生死约定”。部队吃饭时,食物本来供应就不是很充足,但是黄继光总是把自己碗里的菜夹给李继德,说要他长身体。遇到挖河、挖交通沟、上山砍柴等重活,黄继光总是帮助身体最弱的马万昌去干。这样的英雄,不仅是可敬的,更是可亲可爱的。

这种英雄气息,是“偶然中走向必然”的自然气息。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黄继光最终之所以成为英雄,有其内在发展逻辑和成长逻辑。他从进入部队那一天,便积极要求进步,向组织靠拢。入朝作战不久便加入共青团,很快又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被冻伤之后,部队曾安排他们回国治伤,可是黄继光坚决说不行,我来朝鲜还没打仗呢,怎么能回去。他最终敢于堵敌人的枪眼,主要还是受了苏联电影《普通一兵》中红军战士马特洛索夫堵枪眼事迹的影响和感召。看完电影后,他曾经问战友李继德有啥想法。他非常严肃地说:“在战场上,如果我们遇到敌人封锁前进道路的情况,我也会像马特洛索夫一样堵枪眼,冲上去!”后来上甘岭上那一幕,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令人敬佩的是,他说到了,也真的做到了。

这种英雄气息,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非一般的英雄气息。作者通过李继德老人的叙述,再现了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英勇和悲壮。那是怎样一种情景啊?敌人的炮弹“把上甘岭烧成了一片火海,连石头都烧成了粉末。这还不算完,接着再打毒气弹,红的绿的黄的,打得上甘岭上一片浓浓的烟雾,什么也看不见。”毒气消散了,敌人以为志愿军战士都被炸没了,毒死了。可是当他们冲上来的时候,没想到志愿军战士又从坑道里钻了出来。这就是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阵地和英战士。黄继光堵敌人枪眼时,又是怎样一种情景啊?“他趴在那里,把手雷的盖子拧开,又把手雷的弦一拉,左手用力在地上一撑,身子随即站了起来,在敌人机枪扫射的子弹中往前猛扑了过去,扑到敌堡前,右手把手雷从射击孔塞了进去,并用胸膛堵住了两挺冒着火舌的机枪。”更令人震惊的是他的遗体:“两手仍高高举着,保持着趴在地堡上的姿势。他左肩挎着挎包,右肩挎着弹孔斑斑的水壶和手电筒。胸膛已经被子弹打烂,弹孔似蜂窝状。”这是怎样一种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这样的气概,敌人又怎能不闻风丧胆?

这种英雄气息,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群体性英雄气息。透过该书我们看到,战争年代不止黄继光一个英雄,而是涌现出数不清的英雄。就拿黄继光的战友李继德来说,他只有15岁便缠着征兵干部坚决要求当兵,参军当天上午拜天地结婚,下午就背起行包奔赴部队,丝毫不计较个人利益和得失。战场上拼刺刀,他一连刺杀两个大个子美军,被三颗子弹打中受伤,依然不肯离开火线。谁说他不是英雄?他们的战友王木生,更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英雄。面对敌人10辆美式坦克的进攻,他主动请缨,埋伏在路上挖出的深洞里,带领战士们一起将敌人的坦克履带全部炸断,油箱起火,自己还能偷偷跑回来。谁说他不是英雄?拿着手雷与黄继光一起前去炸敌人碉堡的吴三羊和肖登良两人,早于黄继光一个牺牲,一个重伤,侥幸生还。谁又说他们不是英雄?16岁的女卫生员王清珍,为了帮助身负重伤、排尿异常困难的排长排尿,不惜用口含住导尿管,用力吸了几口将尿排出来。谁说她不是英雄?志愿军卫生员木南,为了救治伤员,不怕自己身体受不了,连续两天主动献血。谁说她不是英雄?一个无名伤病员,肚子被炮弹炸开,肠子流了出来,他自己硬是将沾满泥土的肠子捧起来,塞进自己的肚子里,上边扣上一个搪瓷碗,让医生用绷带缠住肚皮,拿起枪又冲出坑道,最终牺牲在战场上。谁说他不是英雄?可以看出,战场上,不止黄继光一个英雄在战斗。我们的队伍是英雄的队伍,我们的团队,是英雄的团队,我们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我们的国家是英雄的国度。

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多次为李继德老人拍摄了专题片。2019年,老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20年10月在中宣部主办、中央电视台承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英雄儿女”文艺晚会上,李继德老人讲述了他和黄继光的“生死约定”与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黄继光的故事》读后感篇4

在党的阳光下成长----------《黄继光》一文读后感今天,我读了《黄继光》这篇英雄故事,内心非常激动,知道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没有许许多多共产党人的牺牲就没有新中国

夜已深了,可我还未入睡。黄继光那舍身堵枪口的光辉形象老是出现在我眼前。黄继光1930年生,1952年逝世,牺牲时年仅22岁,是四川中江人,在1951年时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密集的火力网打得六连战士抬不起头来。前去爆破的三个小组都牺牲了。眼看着天亮前攻不下阵地了,黄继光带领两个战士再次前去爆破。一个战士中弹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接近敌人火力点的黄继光已身负重伤,身边没有一样武器。危急时刻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喷着火舌的枪眼。敌人、战士们惊呆了时,我也惊呆了,谁又见过这等可歌可泣的事迹呢?都说人的死有两种:要么重于泰山,要么轻于鸿毛。黄继光叔叔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死,他死得有意义,死得伟大!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是啊,除了黄继光以外,还有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神圣领土不被侵犯,为了人民不受欺辱,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幸福,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是他们用忍饥挨饿换取了我们今天丰盛的饭菜;是他们用站岗放哨换取了我们今天树荫下的嬉戏;是他们用流血牺牲使我们在和平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汶川大地震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xx爷爷冒着危险,攀上瓦砾堆,留着眼泪对废墟下的孩子大声说:孩子们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会这样关心人民的疾苦。

一位农民被困58个小时以后,刚刚被抢救恢复,睁开眼睛第一句话说:“我就知道解放军会来救我的。”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才会与人民心连心。英雄们,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在党的阳光哺育下幸福成长,我们要好好学习,

用优异的成绩来告慰你们的灵魂,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黄继光的故事》读后感篇5

在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黄继光的故事》。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抗美援朝期间,黄继光所在的营向上甘岭的597·9高地反击。打下4、5号阵地后,部队有了重大伤亡,但前面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火力点,反击受阻。危急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带领两位战士去执行爆破任务。打下几个地堡后,同行战友相继受伤牺牲,只剩黄继光了,但前面敌人还有火力点在疯狂扫射。黄继光忍受着七处伤痛,猛的扑了上去,以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枪口,用生命换取了战斗的胜利。

我读完这本书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起了当年的险阻,想起了现在的和平。这是血淋淋的历史,用无数英雄用生命和鲜血铸成的历史,无论相隔了多少年,我们都不应忘记这些历史。是这些人民英雄历经苦难建成的新中国,是这些人民英雄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要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我读完这本书后又上网查了一些资料,看到了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黄继光和他的战友李继德许下生死约定,不论是两个人谁出事儿,另外一个都要到对方家中去看看。现在时隔了60多年,李继德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在青山绿水掩护的黄继光故居,李继德老人激动的看着黄继光的塑像说:“像,就是脸胖了点,我们那个时候在战场上喝凉水,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有时候用雪和着炒面吃,哪有这么胖嘛。”然后抱着黄继光的雕像泣不成声。

李继德爷爷回忆了当时的"情景,说:“我们在五九七点九高地整整守了几个月,敌人的攻势凶猛,我们伤亡惨重,要占领高地,必须穿过敌人的封锁线,但几乎没有人能活着过去。敌人的照明弹一次就射12发,把夜空照射的比白天还亮,根本没办法越过封锁线。”

老人回忆后来命令下达了,人去了一波又一波,但基本都牺牲了,在紧要关头时,黄继光请战了,他和另外两名战士组成了冲锋爆破组,目的就是拿掉敌人的碉堡,干掉机枪。但没冲出多远,一名战士倒下了,黄继光和另外一名战士也被子弹击中了,大家正要重新想办法时,黄继光又坚持向前爬行,大家都十分着急,十分担心。就在这时,已经爬到碉堡下的黄继光猛地堵上了枪口,那时照明弹非常亮,枪口被堵住后,战士们冲了上去,迅速占领了五九七点九高地。黄继光用自己的生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战友们的伤亡。

通过读《黄继光的故事》这本书,我懂得了当下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能够幸福快乐的学习、工作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建设祖国!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中外的名人故事读后感优质8篇

木偶狗的故事读后感8篇

看感动的故事读后感8篇

海伦·凯勒的故事读后感8篇

讲古代的故事读后感8篇

《发明的故事》读后感8篇

中外的名人故事读后感7篇

《红军的故事》读后感6篇

爱国的故事及读后感参考6篇

小狐狸的故事读后感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294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