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文档网 >工作报告

对标企业调研报告8篇

调研报告是知识传播和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调研报告可以为投资决策提供支持,减少风险,下面是优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对标企业调研报告8篇,感谢您的参阅。

对标企业调研报告8篇

对标企业调研报告篇1

为促进我县工业园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园区企业健康发展,我们于近期走访了部分企业,对我县工业园区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我县工业园区始建于xxxx年x月,总规划面积xxxx亩,园区以105国道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区,东区xxxx亩已基本成形,西区xxxx亩,主要是新规划的两个基地:一个是占地8039亩的电子器件产业基地,另一个是占地3500亩的xx脐橙产业基地。截止目前为止,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x亿元,园区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网络、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省级园区发展框架全面拉开。

园区目前共有投产企业134家,在建企业xx家,规模以上企业44家。已基本形成电子通讯、矿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食品制药四大工业支柱产业。20xx年,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xxx亿元,成功跨入全省百亿园区行列。今年1-10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x亿元,工业增加值xx亿元,出口创汇xx亿元 ,税金总额xx亿元,安置就业xxxx万人。园区企业员工大部分是本县人,年龄集中在20-30岁,初中文化程度为主。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平均企业月流动员工xx%,多在园区内企业间流动,常驻员工50%左右。

2、园区企业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我县工园区企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流动性大。为了稳定职工队伍留住人才,园区企业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但是真正系统全面抓企业文化建设的还是少数,大都流于形式,缺乏内涵,比较侧重于开展职工文体活动,改善员工生产生活环境。近年来,县党团、工会组织加大了对园区企业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总工会还捐赠了一批体育器材、电脑、图书等物资,帮助企业完善文化设施建设,指导企业开展职工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1、工业园区配套设施不足,企业外部环境欠佳

尽管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园区企业的外部环境,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生产聚集地的水平阶段,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功能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如园区路状较差,水力供应不足,路边绿化亮化不到位;二是配套设施严重滞后,如没有大型超市、大型休闲娱乐场所、星级宾馆和酒店、商住楼、综合性医院、物流中心等;三是管理服务较为混乱,如道路养护不到位,绿化带杂草丛生,部分路灯不亮,园区内路标缺失、门牌不清,部分路段随意摆摊设点,卫生管理差,公交车往返不正常,等等。以上种种,都制约了服务企业的整体水平,整个园区企业的外部环境欠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文化建设。

2、园区企业领导素质参差不齐,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水平偏低

我国现有的企业制度和结构,注定了领导者与企业文化的深刻关联,企业文化深受企业领导者的影响,企业文化甚至可以称其为企业家文化,这也就决定了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绝大部分是一个从上至下从企业领导到企业员工的过程。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在分析海尔经验时说:“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至于他个人在海尔充当的角色,他认为,“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的价值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我县工业园区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参差不齐,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偏低。园区企业领导人在思想认识上达到企业文化“设计师”,在行动措施上达到企业文化“布道师”的少之又少。一是不合格或是欠合格的“设计师”。有的企业领导者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对企业文化认识肤浅,谈不上企业文化建设,有时仅仅是作为一种时尚,满足于提炼一句或几句响亮的口号来激励员工;有的企业领导者存在认识误区,将企业文化等同于职工文体活动,或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企业制度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片面化。如有的企业领导人只注重员工薪金福利等物质文化建设,通过待遇留人,而忽视企业精神这一文化核心的打造,发挥不出企业文化的内在凝聚人心作用,一旦企业出现波动,则出现大量员工流失。二是不合格或是欠合格的“布道师”。企业领导者在塑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的企业领导人没有以身作则,不注重自身形象,没有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有时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有的企业领导人虽然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但是缺乏相应的机制和有效的手段,更多的是由于未能长期坚持下去,结果往往虎头蛇尾,最后只是一种没有生机、也没有效果的形式而已。

3、企业生存危机较大影响到园区企业文化建设

据国家工信部统计全国每年有8%到10%的中小企业倒闭,大多数生存期不超过5年。我县工业园区企业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每年通过招商引资入驻工业园区的新企业数和园区倒闭的企业数基本相当。自20xx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危机的进一步深化,近期又引发欧洲债务危机,开始波及到全球的实体经济。我县工业园区企业大部分是承接沿海发达省份的产业转移企业,大多属于加工生产型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受到的影响大,特别是外向加工出口型企业,更是步履维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不仅需要大量的投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到成效。经济形势的恶化,让一部分企业领导人疲于应付生存上的危机,无力顾及企业文化建设。

三、有关建议

1、提高工业园建设水平,营造良好企业外部环境

一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上提高建设品味,如高起点绿化主干道,铺设人行道,规划建设停车场。二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现代物流中心、企业员工商住楼、休闲娱乐中心、大型超市、星级酒店、医院、学校等重要配套设施建设,要尽早提上县委、县政府议事日程。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量力而行逐步推行,每年争取其中1-2个建设项目列入全县重点工程。要统一规划,合理选点布局,充分预留各项配套建设用地。三是强化后续服务管理。各部门要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强化协作,加强服务管理。

对标企业调研报告篇2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和企业员工在生产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群体意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研究和大量实践表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为了解和掌握乳山市企业文化建设情况,我们对全市不同所有制企业进行了抽样调研,旨在推动我市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文化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特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许多企业确立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各项管理制度日臻完善,企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成立比较早、规模比较大、发展比较好的企业,更加注重企业形象和品位,企业的发展在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调研看,我市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企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在加深

我市企业在发展中已经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培养企业精神的需要,也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需要,更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需要。企业要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路子,就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经营管理之中,并从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如金洲矿业集团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 用文化凝魂、靠学习聚力 的理念,并聘请专家对企业多年的基本理念、经营思想、发展战略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了 金洲企业文化纲要 ,并创作了企业歌曲《**》,其文化建设在山东企业文化年会上多次获奖;自**年以来,该企业又率先引进了学习型组织理论,聘请山东学习型组织推进小组刘大星教授定期到企业讲座,指导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工作,编写了30多万字的职工教材,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年被省委宣传部等6部门授予 创建学习型组织示范企业 荣誉称号,在获得荣誉的同时,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影响也显现出来:该企业在黄金产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经济效益却以15%的速度在增长,职工人均产值20多万元,居同行业之首。

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在增加

各企业都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建设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使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如电业总公司,在做好内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经常性地开展职工运动会、篮球赛、演讲比赛、技术技能比武、有奖征文等文化活动,同时,为丰富职工业余生活,该公司于**年投资60多万元,成立了职工俱乐部,更新图书30多万元,购置健身器材100台多(套);自**年起又连续两年每年投资30多万元,聘请 橄榄枝 现代人训练营对员工进行 魔鬼训练 ,内部报刊《图曼报》跟踪报道训练情况,有效地增强了员工的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公司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形象也进一步提升。工艺品公司在每年对员工进行为期两周文化培训的基础上,**年又投资30万元,新上了职工阅览室、开设了文化长廊,不仅为职工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各分公司提供了展示文化形象、开展文化评比的平台,同时还在职工阅览室和餐厅等公共场所安装了内部广播和闭路电视,用于内部宣传。据初步统计,**年全市各企业用于文化建设的投资在900万元以上,增长比例超过12%。

企业的整体素质在提高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市企业的文化建设都能与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紧密结合,比较实在、具体,对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金洲公司为鼓励专业人才继续深造,出台了 你拿文凭我买单 优惠政策,目前已有28名职工取得本科文凭、3名职工取得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学位,两名职工正在攻读地质和电子专业研究生。山东昆仑路桥公司根据施工工地多在外省、人员比较分散这一实际,推行了 一岗双责 制,公司各部门、各分公司的一把手,既是行政负责人,又是文化建设的负责人, 围绕生产抓文化,抓好文化促生产 ,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文化建设,不仅增强了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产生了 人才聚集效应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他们公司的人才队伍不减反增,各类工程技术人员90多人,占员工总数30%以上,成为一支比较典型的技术密集型施工队伍;同时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在稳步提高,先后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山东省信誉评级委员会 aaa特级信誉企业 、银行 aaa资信企业 、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重合同、守信用 、威海市 百佳诚信单位 等证书,**年7月,又被交通部和建设部批准成为威海市惟一一家具有公路路基、路面一级承包资质的施工企业,进一步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企业的社会形象在提升

我市大多数企业开始重视企业形象建设,对外,继去年选送两个企业参加省政府组织的 山东名牌万里行 后,经贸局又牵头组织20多个企业到西部各省进行企业形象展示和产品展销,明显提高了我市企业和产品对外的知名度;对内,大多数企业统一了职工服装,提出了 进门是主人、出门是代表 的要求,对职工在社会上的言行也做了明确的规范。另外,多数文化建设较好的企业都能将社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不仅注重企业效益,也开始注重社会效益,我们走访的企业都有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企业不但是自己的更是社会的,基于这样的认识,这些企业都开始注重对社会的回报,对内,成立了救助基金,加大了对贫困职工的救助力度;对外,积极参与 扶贫助学 慈心一日捐 抗震救灾 等社会公益活动,据统计自**年以来,全市共有40多家企业出资140多万元扶助了110多名贫困大学生,部分企业经营者还自己出钱资助贫困大学生,在这些企业的影响和带动下,其他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企业的社会形象得到很大提升。社会形象的提升,不仅成为鼓励、引导企业员工为自己和企业发展努力工作的精神动力,而且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标企业调研报告篇3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研究和大量实践表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为了解和掌握乳山市企业文化建设情况,我们对全市不同所有制企业进行了抽样调研,旨在推动我市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文化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特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许多企业确立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各项管理制度日臻完善,企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成立比较早、规模比较大、发展比较好的企业,更加注重企业形象和品位,企业的发展在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调研看,我市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企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在加深

我市企业在发展中已经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培养企业精神的需要,也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需要,更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需要。企业要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路子,就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经营管理之中,并从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如金洲矿业集团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用文化凝魂、靠学习聚力”的理念,并聘请专家对企业多年的基本理念、经营思想、发展战略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了“金洲企业文化纲要”,并创作了企业歌曲《金洲人》,其文化建设在山东企业文化年会上多次获奖;自20xx年以来,该企业又率先引进了学习型组织理论,聘请山东学习型组织推进小组刘大星教授定期到企业讲座,指导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工作,编写了30多万字的职工教材,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20xx年被省委宣传部等6部门授予“创建学习型组织示范企业”荣誉称号,在获得荣誉的同时,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影响也显现出来:该企业在黄金产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经济效益却以15的速度在增长,职工人均产值20多万元,居同行业之首。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在增加

各企业都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建设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使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如电业总公司,在做好内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经常性地开展职工运动会、篮球赛、演讲比赛、技术技能比武、有奖征文等文化活动,同时,为丰富职工业余生活,该公司于20xx年投资60多万元,成立了职工俱乐部,更新图书30多万元,购置健身器材100台多(套);自20xx年起又连续两年每年投资30多万元,聘请“橄榄枝”现代人训练营对员工进行“魔鬼训练”,内部报刊《图曼报》跟踪报道训练情况,有效地增强了员工的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公司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形象也进一步提升。工艺品公司在每年对员工进行为期两周文化培训的基础上,20xx年又投资30万元,新上了职工阅览室、开设了文化长廊,不仅为职工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各分公司提供了展示文化形象、开展文化评比的平台,同时还在职工阅览室和餐厅等公共场所安装了内部广播和闭路电视,用于内部宣传。据初步统计,20xx年全市各企业用于文化建设的投资在900万元以上,增长比例超过12。

(三)企业的整体素质在提高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市企业的文化建设都能与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紧密结合,比较实在、具体,对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金洲公司为鼓励专业人才继续深造,出台了“你拿文凭我买单”优惠政策,目前已有28名职工取得本科文凭、3名职工取得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学位,两名职工正在攻读地质和电子专业研究生。山东昆仑路桥

公司根据施工工地多在外省、人员比较分散这一实际,推行了“一岗双责”制,公司各部门、各分公司的一把手,既是行政负责人,又是文化建设的负责人,“围绕生产抓文化,抓好文化促生产”,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文化建设,不仅增强了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产生了“人才聚集效应”——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他们公司的人才队伍不减反增,各类工程技术人员90多人,占员工总数30以上,成为一支比较典型的技术密集型施工队伍;同时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在稳步提高,先后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山东省信誉评级委员会“aaa特级信誉企业”、银行“aaa资信企业”、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重合同、守信用”、威海市“百佳诚信单位”等证书,20xx年7月,又被交通部和建设部批准成为威海市惟一一家具有公路路基、路面一级承包资质的施工企业,进一步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四)企业的社会形象在提升

我市大多数企业开始重视企业形象建设,对外,继去年选送两个企业参加省政府组织的“山东名牌万里行”后,经贸局又牵头组织20多个企业到西部各省进行企业形象展示和产品展销,明显提高了我市企业和产品对外的知名度;对内,大多数企业统一了职工服装,提出了“进门是主人、出门是代表”的要求,对职工在社会上的言行也做了明确的规范。另外,多数文化建设较好的企业都能将社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不仅注重企业效益,也开始注重社会效益,我们走访的企业都有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企业不但是自己的更是社会的,基于这样的认识,这些企业都开始注重对社会的回报,对内,成立了救助基金,加大了对贫困职工的救助力度;对外,积极参与“扶贫助学”、“慈心一日捐”、“抗震救灾”等社会公益活动,据统计自20xx年以来,全市共有40多家企业出资140多万元扶助了110多名贫困大学生,部分企业经营者还自己出钱资助贫困大学生,在这些企业的影响和带动下,其他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企业的社会形象得到很大提升。社会形象的提升,不仅成为鼓励、引导企业员工为自己和企业发展努力工作的精神动力,而且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健康发展以及对客户、员工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市企业文化建设还处在初始阶段,与生产经营相比,企业文化建设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尚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部分企业缺乏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尤其是规模比较小、成立时间比较晚的企业对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其经营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朦朦胧胧,有的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没有什么关系;个别经营者只关注眼前利益,不关注社会效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认为只要赚钱就行,有没有企业文化无所谓,没有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文化的竞争。

二是形式与内容之间存在脱节现象。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简单的几句口号、几副标语,缺乏实质性内容;有的虽然注重文化建设,但企业文化表现形式往往不能突出主题,显得杂乱无章,缺乏系统性;也有少数企业的企业文化格调和品位不高,存在一些消极的内容,像“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样的宣传口号,员工接受起来难免有抵触情绪。

三是注重实际操作而缺乏理性提炼。由于缺少相关的专业人员,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只是为了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临时性出台一些规范,功利性、目的性比较强,而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文化与员工的关系、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没有足够的认识,缺少理性的总结、提炼,企业文化缺乏延续性。

四是企业文化与员工的共识还有一定距离。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方面与企业急功近利、贪大求全有关,提出的要求高于企业的现有水平,或者是嫁接、照搬其他企业的文化内容,不符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与员工思想认识和文化素质有关,半数以上的员工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再就是与员工的流动性较强有关,很多企业没有为员工办理各种保险,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较低,特别是部分小型企业,由于用工紧张,员工大部分是从外地招聘的,在企业工作一般也就是三两年时间,很难与企业融为一体,影响了企业文化的推广与延续。

五是思想政治工作有所放松。不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未能有效开展,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思想基础。部分私营企业虽然建立了党组织和群团组织,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制度保障和有效载体,难以发挥作用;改制企业因投资主体变化大,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也发生很大变化,机构和人员也有所减少,这样的结果导致文化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

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鉴于我市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发动工作,引导企业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逐步实现由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转变,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自身素质和综合势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尽快走上和谐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企业经营者的认识和素质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由于企业经营者在企业内部有极强的主导作用,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对企业和企业员工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提高企业经营者的认识必然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首先要引导企业经营者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通过工会、工商联等单位组织企业经营者定期开展座谈讨论、典型交流、参观学习等方式,让经营者认识到任何企业无论其所有制如何、规模大小,都有一定的企业文化,而好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资本、是一种隐形生产力,在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只有经营者的认识上去了,企业的文化建设才能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二要引导经营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企业的文化建设与其生产经营一样,能否健康发展,除了外部条件以外,起决定作用的还有经营者的自身素质,这就需要引导企业经营者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遵纪守法的要求、道德规范的要求等等,并自觉执行企业文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去影响和带动企业员工,提高企业文化的执行力;三要引导企业经营者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使企业的管理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最主要的是通过加快《劳动法》的实施,加快“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创建步伐,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努力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使企业文化有承载和延续的主体。

(二)创建学习型企业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是文化优势的竞争。要提高员工素质,建设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目前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创建学习型企业。因此,要引导企业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为职工搭建多元化的平台,建立一种人人学习、共同进步的文化氛围,营造有助于职工终身学习的氛围,倡导“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使学习成为企业的一种文化和机制。引导企业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逐步提高员工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上进意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企业与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企业才有凝聚力,企业文化才有感召力和影响力,才能调动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文化建设才能取得新的发展。

(三)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在全市范围内,要结合企业发展情况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适时组织学术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等活动,及时对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对企业文化的特点、内涵、作用以及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指导企业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健康、深入发展,及时合理地吸收其他企业的成熟经验,创立出内容丰富、形式独特、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要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各类健康向上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文体活动、技术技能竞赛、班组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班组和车间以及企业凝聚力的同时,也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企业文化的执行力。

(四)适当的投入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根据成功企业的统计资料看,文化建设的投入产出比最高可达1:22,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建设的投入对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要引导企业经营者认识到,既然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是隐型资本,那么在文化建设上进行适当投入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投入包括人力和物力两方面,适当的物力投入可以保证文化建设有必需的基础设施,适当的人力投入则是企业文化总结提炼、推广延续和继续创新的主要依靠。

企业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更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我们一定要从“三个文明”建设的大局出发,探索和改进工作方法,积极推进我市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对标企业调研报告篇4

为了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更好地凝聚职工、促进企业发展,近期xx区总工会成立专题调研组,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区域企业文化建设状况进行调研,并就如何传承、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对策措施。

一、现状分析

调研组走访了松江区部分街道、镇、园区总工会,在__家企业发放职工调查问卷__张,回收__x张。被调查企业中,日资企业__家、欧美企业x家、台资企业x家、民营企业x家、其他类型企业x家。根据调查反映的情况,当前全区企业文化建设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企业普遍重视职工文化建设。调查显示,近年来,企业普遍把职工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区共建立“职工书屋”__家,其中7家单位被命名为上海市“职工书屋”示范点;建立“合格职工之家”__x家,其中__家被命名为__市“合格职工之家”。被调查企业中,企业领导对职工文化“非常重视”、“重视”的分别占57.1%、37.1%,“不太重视”的仅占5.8%;企业工会将职工文化建设纳入工会主体工作达77.1%;企业对职工文化建设有具体推进计划的达62.8%;企业中成立职工文体协会占比为54.2%;从职工文化建设经费来源看,40%的企业有部分行政拨款,60%的被调查企业主要来自工会经费。

2、企业文化建设形式丰富多彩。不少企业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主要采取的方法:一是自我教育法,每年围绕一至二个主题,组织职工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讨论,并以演讲的形式,组织交流,相互学习提高;二是引导灌输法,组织职工定期进行形势任务教育、技能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等,正面引导,形成共识。三是经常渗透法,将企业精神、企业价值体系等印发给职工,并张贴在厂区,渗透职工心理;四是文化熏陶法,将企业文化纳入企业发展总规划中,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与归属感;五是有效激励法,组织各项活动,进行评比奖励,充分调动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与激情。

3、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较明显。一是提高了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职工调查问卷数据显示,82%的被调查者认为职工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职工思想道德素质;74%的认为职工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促进了企业的和谐。88%的职工认为职工文化建设有利于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和谐企业。三是提升了职工综合素质。有74.3%的企业将职工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建设范畴,不少职工通过企业创设的各种培训途径,提升了技能与学历层次。四是扩大了企业的影响力,以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打造企业品牌,增强社会的影响力。五是推动了企业健康发展,近年来,不少企业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发挥职工首创精神,生产经营稳步递增。

二、主要问题

通过企业文化现状分析,当前影响和制约企业文化建设主要问题归纳为以下三点。

1、思想认识不高,影响和制约企业文化的力度。一是部分企业对企业职工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个别企业搞不清抓企业文化建设的“软实力”与抓生产经营的“硬实力”的关系,往往重硬轻软。调查显示,有54%的人认为目前开展职工文化建设的主要困难是认识程度不统一,其他依次为经费落实不保证、规章制度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到位、活动赛事不创新。二是片面理解企业文化,有88%的职工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开展文体活动;有25%的职工认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老板的事情,自己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三是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推进力度参差不一,有的企业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在制度上保证,而且在宣传贯彻上深入到每一个职工;而有些企业仅仅停留在书面,职工也不知道本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制约了企业文化推进的力度。

2、经费保障不够,影响和制约了企业文化的广度。一是企业文化投入经费不足,职工文化建设经费主要来源大部分是工会经费,有行政拨款的企业不多。二是部分企业文化建设机构不健全,队伍素质不高,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能都落在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少、兼职多、专业人才缺乏。三是部分企业职工文体活动场地缺乏,个别企业没有职工活动场所,满足不了职工文化活动的需要。

3、创新意识不强,影响和制约企业文化的深度。一是企业文化创新意识不强,往往沿用一些传统做法,对企业文化的载体、理念、制度等没有与时俱进,以致于企业文化与社会发展、职工需求相脱节。二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矛盾,没有把企业文化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一面很好地传播给每一位职工,缺乏有效教导职工理解和认识企业文化内涵的正确理念与途径,导致企业文化无系统性、传承性差。三是企业文化重视不够,成为摆设,生产一线职工不知道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没有将企业文化落实到企业的管理层和职工的工作行为中,企业文化成为挂在墙上的口号,成为应付上级质量认证、专项检查的摆设。

三、对策建议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阐述了新世纪新阶段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加强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广大职工,凝心聚力促进企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提高企业经营者认识。一要引导企业经营者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通过组织企业经营者定期开展座谈讨论、典型交流、参观学习等形式,让经营者认识到好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资本、是一种隐形生产力,在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积极的作用。二要引导企业经营者将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的基本理念,成为企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职工的情感管理,关注职工的内心世界,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努力建设高尚、快乐、幸福和有归属感的和谐企业文化。三要引导企业经营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遵纪守法、道德规范等要求,并自觉执行企业文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去影响和带动企业员工,提高企业文化的执行力。四要引导企业经营者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注重文化建设的资金保障,使企业的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溶合,努力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一要充分发挥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树立以职工为本的企业文化导向。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就是要在企业内部树立人人遵纪守法、平等待人、公平竞争的和谐发展环境。工会组织作为企业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要以代表职工利益和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职责。通过签订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和各种法律援助活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做职工信任的代言人。二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思想引导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职工,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现代经营理念、创新理念、文化理念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等,灌输给职工群众。要注重挖掘提炼经实践证明、有利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发扬光大。三要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组织作用,调动职工参与建设企业文化的积极性。要提供舞台,创新载体。结合企业经营发展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激发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广泛开展技能比武、合理化建议等“五小”活动,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深化“创争”活动,引导企业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建立“职工书屋”等,为职工搭建多元化的学习平台,营造有助于职工终身学习的氛围,使学习成为企业的一种文化和机制;结合企业实际,积极开展各类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根据职工需求,组建篮球队、舞蹈队等,为职工创造多渠道追求学习,参与活动的良好条件。四要保障资金投入。在职工文化资金投入上,以“三个一点”加以落实,工会经费出一点、行政给一点,区总工会每年对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力度大,工作有成效的再支持一点。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借势借力共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乃至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内容,做好此项工作,在充分发挥企业、工会作用的同时,必须借势借力,发挥相关部门作用。建议区文明办、社会工作党委、团区委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评比各类先进的主要内容,正确导向,引导企业将企业文化纳入企业方针目标,纳入企业绩效考核。同时,要关口前移,注重指导,利用区位资源优势,培训企业文化骨干,下基层指导帮助,为企业文化的推进做好服务工作,共同为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作用。

对标企业调研报告篇5

一、我国小企业的现状特点

(一)数量种类多样化

我国小企业数量众多,截止到20xx年11月底,国家工商总局登记的企业数量是1788万户,中小型企业占99.7%,小微企业占97.3%。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同时,我国小企业种类复杂多样:按照所有权划分,小企业性质涵盖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公司、外资企业等多种类型,95%以上是非公有经济;按照行业划分,小企业几乎分布于所有的行业类型,而传统工业制造业仍是主导性的行业;按照上市与否划分,小企业以非上市为主,上市企业占比不到1%。小企业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直接导致其内控差异化程度高,也相应加大了监管难度。

(二)治理水平差异化

我国小企业所有权属性存在诸多差异,既有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所有权结构单一的非上市民营企业,也有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或所有权结构多元化的上市企业、股份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这种所有权性质的差异化直接造成我国小企业公司治理水平的两极分化。

1、非上市民营企业。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发现,作为小企业中占比最大的民营企业,由于其所有权、经营权和监督权高度统一,有超过78%的民营企业的重大决策是由企业所有者作出的。企业所有者亲自管理企业,有利于对经营活动进行直接控制,实现快速反应和决策,有效降低经营成本。但将决策权委任于一人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企业因决策失误而遭受损失的机率相对比较大。随着企业的发展,科技含量提升、资本规模变大、业务多元化、地域分布扩大,企业整体必然会超越原有企业所有者能力、经验和知识所能掌控的范畴,客观上就要求企业所有权与管理权适当分离,引入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或团队,但这一点往往是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在所有权和经营合一的民营企业中,企业文化往往是所有者文化,所有者对内控的认识与想法至关重要。

2、上市股份企业。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有89%的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企业的上市股份公司中,其重大决策是由董事会和专业委员会作出的,未上市的股份公司比例虽然略低只有67%,但是仍比其他所有性质类别企业的比例要高,这说明股权多元化能明显促进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但是,根据《20xx中国中小上市公司公司治理50强》的统计显示:85.2%的中小板企业和80.6%的创业板企业,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单一自然人和家族,90%中小上市公司的“出身”还是民营企业,因此上市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其公司治理的一大特点就是实际控制人起关键作用,实际控制人的行为决定了公司的决策模式和治理风格。

因此,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上市公司亟待从形式上的治理结构合规转变成实质上治理机制有效。在现场调研期间,我们也发现,当企业实际控制人在遭遇实际管理挫折或其他外部原因打击后,往往通过增加外部独立董事等方式强化自身治理水平,从而为企业带来有利变化。同非上市民营企业一样,当实际控制人能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时,其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就决定了内部控制的成效。

3、国有企业。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在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其重大决策由董事会及专业委员会作出的占38%的,由总经理办公会作出的占42%,由董事长或总经理作出的占10%。其中,集体决策总体比例高,这说明地方国有企业对“三重一大”要求的遵循度很高。但是董事会和总经理办公室决策方式的比例持平,又说明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两者概念在这些企业中的区分度不高,公司治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往往源于其所有权人代表(国资委)的要求,并且相对别的企业类别而言,其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正式程度普遍较高。

4、外资企业。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超过62%的外资企业,其重大决策是由董事会及专业委员会作出的,其中外商独资企业虽然由于其股权集中而造成比例略低于平均水平(58%),但仍高于民营企业的整体水平,这可能与治理意识比较强的外方有关。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通常外方投资人的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因而在其影响下,外资企业的整体管理和内控意识普遍较好。比如,江苏万新光学有限公司在与法方合资后,虽然企业决策主导权属于中方,但是法方会定期通过管理评审方式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施加影响。中方股东认为这些建议事实上对企业有用,自然就听从并采纳。因此,在合资期间,法方通过管理理念的传递,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管理非正式化

小企业往往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初创期的主要目标是开拓市场,利润是生命线,企业最关注生存问题。成长期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市场,不进则退,企业最关注发展问题。在这些阶段中,一方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求企业的管理模式能实现快速转化,以灵活配合客户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小企业资源有限,企业对不能直接与所要达成目标挂钩的管理投入都不太热衷,对管理成本降低的意愿强烈。因此,与大型企业相比,小企业的管理具有“非正式化”的特征。

1、机构简单。由于规模相对小、业务处理相对简单,小企业整体机构设置简单、管理层级少、决策集中。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超过50%小型企业主要以口头或其他非正式沟通方式来传递管理要求。机构简单使得企业扁平化程度高,内部沟通方便灵活,决策者能迅速全面地掌握信息。对于大型企业,则需要更正式的沟通方式(如大型企业中有超过70%的业务管理事项均通过完善的制度政策进行约束)来传送信息,才能保持信息质量不在传输过程中损耗。相比之下,小型企业的快速沟通优势就体现出来。比如,鱼跃医疗管理层将办公桌搬到生产一线,这样使得管理者能随时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小企业机构设置简单还与人手不足相关,人员兼岗情况普遍,尤其是后台支持职能(财务、行政、管理等)。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监督不力,职责未分离就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风险。

2、制度文档少。企业管理的文档化水平明显与企业规模水平正相关。在小型企业中,有49%的企业已建立实施了内部管理制度体系,而在大型企业中,这一比例上升到了72%。同时,有21%的小型企业认为现有管理制度对实际的指导性不高,而在大型企业中,持这个观点的比例仅有8%。主要原因是小企业发展变化快,经营内容、业务方式和人员相对不固定,工作程序和管理标准也无法完全固化,即使记录下来也可能时效较差。同时,由于需要快速反应,内部沟通通常以非正式的方法,无法留下完整的文档记录。

3、信息化程度低。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有25%的小型企业未建立运行任何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大型企业的比例是3%),小型企业信息化程度相对比较低。在建立信息系统的小型企业中,覆盖部分业务的企业数与覆盖全部业务的企业数相比,比例是1.41:1(在大型企业中是0.75:1),并且信息化应用度最高的仍然是财务管理软件。这是因为小型企业资源有限,更多着眼于解决眼前急迫的管理问题,希望借助信息化建设及时掌握企业核心业务信息。

同时,通过现场调研我们发现,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往往会考虑自主开发符合企业需要的系统,而更多的小企业则采用直接购买成熟套装软件或外包简单开发的模式。此外,许多小企业普遍没有关注到信息系统所带而来的风险。如富安娜在建立了覆盖产供销全过程的信息系统后,才开始关注信息系统的不相容岗位分离风险。

(四)监督机制相对缺失

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只有31%的小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还不到大型企业的一半。数据统计发现,随着企业规模上升,内审监督机构在企业中设置的比例也随之上升。虽然在上市企业中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比例高达94%,但一些上市企业反映他们设置内审机构只是为了遵循监管法规的强制要求,是不得已进行的形式上配置,实际上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是由于小型企业中存在着大量“三权”统一,当企业所有者或实际控制人认为自己有能力洞悉企业所有的情况时,就不会愿意为额外监督成本而买单。

(五)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小型企业激励机制的作用在于从根本上解决核心管理和技术人员与企业的利益冲突,激发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使其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调查问卷数据显示,约50%的企业采用了绩效考评机制,这与我们在现场调研时所了解的情况是一致的。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小型企业对于核心技术人员,主要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现金激励方式,而很少采用股权激励之类长期激励机制。

(六)信息披露流于形式

对于上市的小企业,其信息披露属于法定要求,并且相关法规对披露的内容和形式有明确规定,企业普遍执行程度较高。但目前内控报告披露出现了千篇一律、流于形式的情况,市场投资人对这些内容关注度越来越低。对非上市小企业,其信息披露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外部投资者或者债权人。因为企业信息主要掌握在公司内部人手中,高度不透明,使得外部利益相关方会因信息不对称风险,而不愿向小企业提供融资等服务,影响了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在现场调研中发现,目前小企业和其利益相关方双方都在通过各种方法,为提升信息的透明度而努力。比如中信银行介绍其通过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平台,一方面帮助小企业提供管理支持、强化内控、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另一方面也确保了银行能高质量地获取企业信息。这样,债权债务双方在基本信息上趋于对称后,能建立两方长久的“双赢”合作。

二、小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的比例,小型企业(42%)小于大型企业(70%);未上市企业(46%)小于上市企业(90%);非国有企业(48%)小于国有企业(55%);存续时间短的企业小于存续时间长的企业(3年以下企业38%,3-10年42%,10年以上57%)。总体来说,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一)对内部控制的需求

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小企业既是其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国家对小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扶持政策。小企业在求生存、求创新、创效益的同时,也应注重合理合法合规,适时出台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环境背景下以协助帮扶小企业发展为目的的政策需求。

同时,许多小企业经营混乱,职责不清,经营管理效率低下,企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等重点领域问题频发,甚至在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等等情况,因此适时出台相关内部控制规范将有力促进小企业查漏补缺,解决小型企业管理中的诸多困惑成为一种必然。

此外,对未来发展预期越好的小企业,一些小型企业,在经历了创业、发展的阶段后,所面临的管理提升问题就更为紧迫,对内控的需求程度越高,部分企业甚至已经自行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并持续实施内部控制完善。现场调研发现,企业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有用工具,对企业而言是必要的。开展内部控制给企业带来的实际效果包括:厘清了授权责任、明晰了跨部门职责、增加了其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降低了经营成本。

(二)风险识别

小型企业的高成长性特征常伴随着高风险水平,尤其是较为优秀的企业一般都是自主创新型、高科技含量的公司,在将科技成果转换为商品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不确定性,使得小型企业的风险特征、风险水平都异于大型企业。因此,风险识别能力对小型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小型企业管理者对风险的态度是趋于保守的,他们普遍很在意风险,愿意花钱管理他们所识别出的风险,并持续关注成效。以园林工程为主业的普邦园林在发展多区域经营后,管理者无法及时掌握各地项目执行状态,企业面临着重大的项目成本控制风险。因此,董事长作出决策,投入大额资金自主开发信息系统,实现了对每个项目从立项到施工完成的全过程成本跟踪和监控,有效控制了项目成本超支风险。

小型企业的风险评估方法相对非正式,较少采用定期(占14%)和系统组织(占18%)的方式,更多地采用不定期(占42%)和业务部门自行评估(占47%)的方式。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缺少风险评估方法指引,小型企业对风险的识别主要依赖管理者个人的判断,而许多时候这些基于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判断是非系统的、带有明显的个人经验特征,常常只关注与“钱”直接相关的传统型风险,而会忽视因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变化、技术更新而产生的新风险。比如在采用新技术与新方法时,只评估成本与现时效果,而不考虑新技术的伴生风险。鱼跃集团觉得微信信息沟通成本低廉、实时高效,于是就马上在包括核心技术团队在内的企业范围内推广应用,完全没有考虑可能存在的核心研发技术泄密的问题。

(三)内控建设与推进方式

小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往往不是系统和全面的,许多是从局部重要业务领域开始起步,等经验相对成熟后,再复制推广到其他领域。比如,科瑞技术在建立了iso9000,iso1400质量管理体系几年后,才引入美国卓越绩效模式,并逐步将这一管理理念推广到公司整体范围内。在这种方式下,内部控制成果往往会更多以业务流程体系形式体现,而非正式的内部控制手册或政策。这个结果在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

小型企业在不同领域开展内控时,会应用到不同的管理工具。调研问卷统计数据表明,72%的企业采用了质量管理体系,37%的企业采用了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33%的企业采用了环境管理体系,21%的企业采用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还有一些行业特有的管理体系也被相关行业普遍运用,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汽车工业质量管理体系等。超过半数的企业在不同领域采用了2种及以上的管理工具。

(四)内控主责部门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小型企业的内控主责部门主要设在办公室、财务部和由多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同时,62%的企业表示借助了外部专家的力量开展内控建设。在现场调研中发现,在多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的模式下,内控建设成果推进相对容易。比如,科陆电子内控建设秉承“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的理念,组建了由各业务层面骨干人员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共同参与内控建设,各组员会将在此过程中所学习到的内控知识以及管控要求带回到业务层面,真正做到内控思想与管理实践相结合。同时,这种方式也提升了公司基层人员对内控的感性认识,他们在工作中会主动思考如何提升效率、管住风险,于是内控就从意识逐渐变成了习惯。

(五)企业高管的作用

调研问卷的数据显示,84%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内部控制体系发挥效果的关键在于管理层重视,这与现场调研中获得受访者百分之百认同“内控是一把手工程”的说法是一致的。但是,我们注意到,企业执行层以及高管层对这种说法其实仍存在认识上的差异。企业执行层认为,如果老板内控建设的意愿强烈,那么他们的工作就变得容易得多,否则只能做到形式上的合规。比如,冰川网络的老板很重视资金管理,因此公司在资金管理领域的内部控制成效很显著。

而被调研的企业高管层认为一把手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具体执行部门也要工作得力,否则什么事都要让老板拍板,内控的效果也大打折扣。上述观点的差异主要由于双方立场不同。从系统的角度看内控工作,高层给予的支持力和内控部门的执行能力是内控工作的“最佳拍档”,不能偏废。在现场调研中,我们确实也发现了将这两方面结合得很好的企业典型。比如,欧普照明在高度包容性的领导支持下,强有力的内控部门通过“的内控部门通工程主动创造价值,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增值服务,赢得了同事、上级的尊重和认同,内控工作汇报成为公司管理会议的固定议题。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内控的认识不准确

在本次调研问卷中预设了两道测试题,试图了解企业对内控理念的认知情况。调研结果发现,只有不到34%的企业全部答对,这说明许多问卷填报人对内控基础概念的认识还不到位。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的效果,包括直接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造成企业资源浪费。事实上,企业受访者们对此也有充分的认识,在问卷中,有62%的企业同意要使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现场调研,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企业对内部控制存在的普遍误解,主要包括:

1、内控等同于合规。部分企业以为内控工作就是合规工作,不是出于企业自身管理的需要,而是为了应对监管机构、债权人和投资者的要求。因此,在开展内控工作时,通常会采用被动应付而非主动执行的方式。

2、内控是区别于现有管理的一套新体系。许多企业以为内控和企业管理是各自独立的体系,因此,普遍认为内控建设是从无到有地去形成一套新体系的过程。在对调研问卷数据进一步分析后我们发现,2197家声称自已未曾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小企业中,实际仅有68家企业未实施过其他管理工具和标准,而其余的企业或多或少在经营管理中应用了各种管理体系、认证标准或管理工具和方法,但是他们不认为这些与内控有关。

众所周知,企业不可能同时依照两套标准来实施管理,如果在同一领域内出现一套以上的管理体系,那么必然有一些体系是用来满足形式要求的,并不会真正被用于管理中。因此,如果企业不能正确认识内控与管理的关系,而是将内控定位为一个形式上的管理体系,那么任何为此发生的成本都将是额外负担,关于内控体系建设的成本效益的讨论都将毫无意义。

3、内控建设、评价和审计概念混淆。调研问卷结果表明,41%企业已经开展了内控建设,32%企业已经开展了内控评价,36%企业已经开展了内控审计。内控评价和内控审计数据倒挂,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许多企业不清楚内控建设、评价、审计的区别与联系,现场调研的结果也充分印证了这点,企业要么将内控建设和评价割裂开展,要么将内控评价与内控审计混为一谈。

(二)管理者的内在驱动不足

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流程简单、人员关系紧密,内控的效果往往不是立竿见影,再加上对内部控制的误解,企业的管理者容易对内控形成认识上的抵触,将内控置于经营盈利与企业增长的对立面。内控实施的成功经验是,先驱动企业管理者启动内控工作,然后在执行过程中让其理解内部控制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使其能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因此,如何找到让小型企业管理者启动内控工作的驱动力是很重要的起点。根据调研问卷和现场调研结果分析,企业管理者开展内控建设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

1、法规红线。包括各类强制性监管要求、上市合规要求、税务要求、筹融资评价标准等,虽然不见得能让他们正确理解内控,但至少可以推动企业开始启动内控体系建设。但是,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如果相关监管机构对这些内控监管要求缺少有效的监管和处罚措施,那么这个因素的驱动力就会消失。

2、实质性受益。小型企业表现出对实施内部控制的顾虑。究其原因,主要是担心效益与成本不匹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如果能让企业所有者了解到通过内控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收益、赢得市场这些这些效果,那么其开展内控的意愿会极大的提升。

比如,腾邦国际的财务部门在一开始推行预算控制时,老板并不重视和认同,只是勉强同意先对费用实施预算控制。但是,当老板看到费用控制实施所产生的显著效果后,就开始主动介入,要求在企业内全面推进预算控制工作。同时小企业所有者希望未来在内部控制方面要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充分考虑投入产出比。

(三)内控经验不足

在调查问卷中,有62%的企业提到了人员经验不足是开展内控工作遇到的主要困难。内控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的人,以及掌握内控技术的人共同参与。大型企业通常可以通过招聘专业人才或者外包的方式,去解决内控经验和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但小型企业因资源有限而很难做到,并进而影响了内控在小型企业内的实施面。因此,如何帮助小型企业解决内部人员经验不足的问题,是未来小型企业内控规范推广的重要任务。

(四)方法不正确

在现场调研的座谈会上,有些小企业表示“企业内控做了太多没必要的内容”、“有些领域缺少政策指导”、“做出来这套东西就是摆着看的”。在进一步了解这些企业的做法后,我们发现这些企业往往采用的是国内流行的“对标法”来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即按照内控规范和指引的条款逐条对照实施,工作成果往往就是对标后的一套内控手册。

这种方法将内控工作变成了可以快速完成的任务,建设过程纯粹按图索骥、没有对政策的融会贯通、缺少因地制宜,不能将控制要求落实于执行,加之没有建立后续的完善更新机制,这样的内控建设不可能对企业管理提供帮助,工作成果势必被企业束之高阁。这些错误做法中,其实蕴含了对内部控制的另一些普遍性误解,包括:将内控建设视为一次性的项目,做完就一劳永逸;内控建设就是编一套制度或手册,建设过程往往不考虑执行效果;内控建设就是保证对政策条款的全部符合,无偏差,等等。

(五)现有内控规范对小企业的适用性差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制定是以大中型企业为对象,没有考虑小型企业的管理特点。因此,对小型企业而言,要全面遵循确实存在较大难度,比如公司治理的相关条款要求公司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这对治理水平相对不高的小型企业来说适用性就不高。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内控规范对大型企业的适用度较高,51%的企业认为完全适用,3%的企业认为成本高而不适用。但对小型企业而言,只有31%的企业认为完全适用,11%的企业认为成本高而不适用,3%的企业认为完全不适用。此外,现有的内控规范体系没有对开展内控工作的方法进行系统说明,直接导致实务中正确和错误内控工作方法并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企业内控工作的实施效果,企业也会因错误的工作方法而加深对内控的误解。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小企业认为以下环节的工作方法有必要进一步规范:整体控制环境如何梳理与加强;如何将控制活动体系化;如何规范风险评估的程序;如何实现控制活动执行的持续性以及如何评价控制活动的有效性。

四、相关政策建议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小企业的发展,国务院于20xx年10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促进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方向;20xx年5月8日,国务院又发布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xx》,为小企业集聚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专精特新”,提供了战略性的政策保障。为了进一步提升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议有关部门聚焦我国小企业实际需求,以帮助小企业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保障企业持续运营、培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目标,尽快制定出台一套为中国小企业量身定制的内控规范,并指导小企业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

(一)以“帮助小型企业实现管理提升”为制定内控规范的首要目的

内控规范的制定目的决定了其内容范围和效用性质。如果以实现小型企业合规为目的,那么应以财务报告控制为主线制定规范。但合规目的下制定出来的规范,对超过99%以上没有上市合规需求的小型企业来说,就没有很大吸引力和实质性帮助。

如果以帮助小型企业实现管理提升为目的,那么应以管理全过程为主线制定规范,但为保证规范的操作性,有可能需要根据合规要求,对合规范围内的内控补充一些特别的说明。无论对于哪种性质、处于哪个行业的小型企业,要成长发展、要做大做强,都会对管理提升有着迫切的需求。因此,我们建议,在充分考虑小型企业特性的基础上,将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提升作为规范制定的首要目标,核心内容上以全面内控为基础,强化“小企业”特点。

(二)以“强化实施效果和工作方法、弱化控制手段”为构建内控规范的主旨

小企业内控规范应重点解决内控是什么(即内控的效果)、内控要做什么(即内控的内容)和怎么做内控(即内控的方法)。专家调研的结果表明,93%的专家支持在规范中阐述内控效果;36%的专家认为应在规范中涵盖具体领域的控制内容;64%的专家认为应考虑在规范中阐述内控工作方法。我们认为,内控的效果可用来端正对内控的认识,内控的方法可为企业提供有利于企业管理的工具,这两部分是必须的。在内控效果部分可以参照coso框架(20xx)的表述方式,分要素用概括化的原则来阐明内容,同时特别要补充明确内控的局限性、内控与管理的关系、有效的内控五要素需具备的特征;在内控的方法部分应秉承“功能达成、操作简化”的设计原则,重点考量功能实现方法的经济性,强调建设与执行的关系、建设与完善的关系以及长效保障机制等。

而内控的具体控制手段由于存在跨行业差异较大、管理内容太过具体等问题,无法保证规范制定的完整性和普遍适用性。同时,由于管理方法日新月异,很容易造成规范内容的过时。因此,我们建议不在规范中明确内控的具体控制手段,而将其放在配套的解读或指引中,以案例方式介绍小型企业在典型领域中的管控方法。

(三)以“赋予企业更多选择权”为引导内控规范实施的根本

工信部对小型企业的划分标准,主要涉及定量指标,虽操作简单,但缺乏灵活性,且在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缺乏稳定性。与定量指标相比,定性指标虽缺乏直观性,但却可从小型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特点、发展趋势等方面认定小型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的界限,弥补定量指标的不足。国际上基于不同的目的(如政府监管、信息披露等)对中小企业的划型应用不同类别的指标,这其中既包含了量化指标又兼顾了定性指标。我们建议规范应以引导为主,赋予企业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在内控规范中仅明确定性标准,而在推广实施时,根据不同的披露要求去设定不同的定量划型标准。这样企业可以结合行业发展特点、差异化的经营模式、业务发展阶段、业务事项的复杂程度,对照定性标准自行衡量选择其适用的规范,自主建设完善内控机制。

对管理基础好的企业,可以鼓励其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主全面开展内控建设;而对管理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企业,可以参照《小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开展内控工作,实现企业战略风险重点防范,把控重点业务事项和关键领域的风险,适应不同发展阶段对企业内控的实际需求变化。

(四)以“实质重于形式”作为内控信息披露模式的核心

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能够向资本市场传递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运行有效和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的积极信号。因此,我们建议,小企业内控信息披露应强调实质重于形式,改变现有以整体有效性为中心的披露方法,鼓励差异化、有信息含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同时,参考香港等地内控信息披露的做法,将有关内控信息分为强制披露和建议披露两部分,相应降低内控实施成本。

(五)以“全方位、多举措”的宣传和培训作为推广和应用小型企业内控规范的手段

通过加强宣传,普及教育推广,强化内控建设和责任意识,为小型企业全面建设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营造良好的环境基础。对于企业,主要以案例方式宣传内控与管理的关系以及对企业管理的益处,增加企业开展内控的`驱动力,加强管理层对内控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监管部门,主要宣传内控的实质内涵,使之更好地而非教条式地对企业进行监管;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主要宣传企业内控有效带来的益处(比如降低贷款坏帐风险等),促使其主动加入到驱动企业开展内控的行列中来。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能否成功,关键因素之一是内控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一是要充分发挥各级财政部和地方小型企业协会、内审协会等行业机构的作用,为小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内控专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内控业务培训,切实提升人员的技能素质,提升企业内控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二是定期组织经验交流研讨会,请内部控制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分享经验、介绍实践成果,并鼓励各企业的内控专业人员互相交流心得、探讨成功模式;三是将小企业内控规范培训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加快小企业内控规范的推广与普及。

对标企业调研报告篇6

为了及时掌握我市规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解决企业有关困难和问题,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3月24日—3月28日,市工信委牵头对我市30户重点规上工业企业开展了入企访需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当前生产经营情况

1、15户企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占调研企业的一半。

一是7户新上规企业发展冲劲足,形势喜人。理文造纸每月生产包装纸稳定在3.5万吨左右,且价格稳定,产销两旺,但第二条年产45万吨生产线因电力不足,将于十月份开工,预计在明年三季度投产。理文化工当前主要生产氢氟酸和制冷剂两种产品,其中氢氟酸生产稳定,年产达2万吨,制冷剂正在调试,年产可达1万吨,即将投产,其他产品陆续试车,动力车间月发电2千万度,基本满足当前生产需求。盐化工板块在紧锣密鼓地推进,7月份进行设备安装,预计年底试投产。苏科冶金和璟裕矿业都是生产冶金溶剂,年产能在30万吨左右,价格350元/吨。由于沿海和安徽关闭矿产企业,两户企业订单充足,产销两旺,全年预计主营收入过亿,税收过千万。电子目前主要是为消防产品做配套,生产塑胶感应器和探测器等,客户都是消防行业龙头企业,目前订单充足,形势较好。企业计划新上15台注塑机扩大生产,同时再投资千万元上工模生产线,为车企做配套。工模生产线行车已安装,设备已订购,6月份试投产。全年力争翻番增长,实现产值达5千万。溢香农产品不愁销路,禽蛋已打入全国各地,全年可实现主营收入3千万,增长50%,企业计划扩大生产,投资生产板鸭和菊花茶产品,目前急需解决项目用地。高秀园艺由于欧美等市场逐渐回暖,产品出口需求显著增长,全年预计实现产值增长30%,达5千万元。二是3户技改企业快速提升产能,进一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亚东水泥五六期顺利投产,企业年产能达到1400万吨水泥,成为最大和全国单体第三的水泥龙头企业。一季度水泥价格大幅上涨,企业实现主营收入增长明显,全年预计突破40亿元,再上新台阶。华瑞缝纫线手持订单排到5月份,后续订单应接不暇,全年实现收入可突破3亿元。四期技改和上市步伐也在加快推进,正朝着全国纯涤纶缝纫线龙头企业迈进。华亨皮塑订单稳定,且全部出口,正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新厂房已全部投入使用,产能也提升一倍,全年计划实现主营收入1.2亿元,增长40%。三是4户老牌企业后劲足,表现给力。中材科技、汇尔油泵和人民冲压作为我市老牌的机械加工企业,多年来一直是我市骨干企业。中材科技成立一年多来,通过技改投入,调整方向,转变市场,产能增大,订单充足,自营出口,效益提升。全年力争主营收入过亿,增长45%。汇尔油泵和人民冲压稳打稳扎,内部技改挖潜,企业生产稳定。汇尔油泵计划利用北面16亩土地进行技改扩能,初步规划已制定好。人民冲压在积极寻找周边可利用的土地扩大规模;苏瑞矿业作为我市矿山冶金熔剂的老牌企业,整体情况和苏科、璟裕基本相同。苏科、苏瑞、江瑞三家企业同为苏州振球集团的子公司,合计产能过百万吨。四是1户麻纺企业出现明显转机。胜达苎麻多年来一直面临市场需求不振,麻纱价格贫贱的困难局面,但企业没放弃,亏损也坚守,终于迎来市场的转机。目前36支麻纱价格达到5万元/吨,比同期高出近2万元,企业目前原材料库存充足,生产形势较好,全年力争实现产值翻番。

2、11户企业生产形势堪忧,占调研企业的36%。

一是4户纺织服装企业艰难维持,生产经营持续走低。全国纺织行业市场需求约3千万锭,但产能却超亿锭,严重过剩,受国家棉花收储和配额政策影响,原材料和棉纱价格倒挂,一季度棉纺行业生产销售依然困难,我市鸿达纺织、凤竹棉纺也是如此,地区陆续有十几家棉纺厂停产破产。弘茂服装、金恒利制衣都是出口型企业,虽然欧美市场回暖,企业接单情况良好,但用工不足,企业都不能满负荷生产。纺织服装是我市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总量比重的30%,生产经营滑坡势必增加完成全年全市工业预期目标任务的难度。二是4户国企、集体企业延续状态,生产稳中有降。武山铜矿由于一季度铜价下滑近万元,效益有所下降,1号和3号主溜井坍塌,影响了企业部分生产,但企业依然有信心保持稳定态势,力争全年产品产量保持与去年同等水平。同兴铸造主要是为江铜集团内部厂矿企业做配套,近期由于废钢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成本压力大,同时由于集团内还有2户相同性质的企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计划全年实现产值近4千万,力争与去年持平。供电公司和供水公司肩负着全市企业用电和用水的重大责任,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任务愈发艰巨,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供应质量也有一定的反映,若不加快发展,势必将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三是3户民营企业开工不足,前景不容乐观。江州机械是6214厂改制后的民营企业,企业主要是从事机械制造和加工,为亚泥、理文和707所等做配套。但因订单及资金等多方面原因,厂房空置较多,4万平米厂房只利用一半。华冶铸造主要产品是生铁,市场需求低迷、产品价格下跌,开工严重不足。博达阳光板产品主要出口中东地区,目前处于生产的淡季,全年基本维持去年的生产水平。

3、4户企业由于各种原因,生产经营处于困难阶段。

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国际船舶市场开始复苏,5年危机影响将逐步减退,预计20xx年将形成高潮。江联造船抓住当前机遇,1月28日,江联公司与德国船东签订了4+4艘12500吨多用途船合同,首期4艘建造合同已正式生效,8月份举行开工仪式。4、5月份企业计划新签8艘7千吨船和8艘14000吨化学船,虽然企业订单将排满今明两年,但因资金周转不灵,目前无资金组织规模生产,上半年每月只做些在建船舶扫尾工作和一部分小的、零星的军品订单,维持简单生产,每月产值只有1千多万元,数据同比下滑较大。恒大矿业受困于矿山整顿和天气原因,企业生产很不理想,一季度部分矿山处于停产状态。同时由于一次性缴纳矿山有偿处置价款和整顿保证金,金额超过千万,企业一时无法兑现,面临很大压力。乾能铸造由于产品需求低迷和价格下跌,企业一季度停产,原材料和产品库存积压严重,多达2千余吨,企业计划四月中旬开工。金三秒实业客户主要在修水,修水去年新上2家胶水企业,对企业冲击较大,同时,上游原料供应商也新上胶水生产线,金三秒与他们竞争没有成本优势,企业将面临市场严峻的考验。

二、存在问题

1、共性问题

用工难。经统计,反映用工难的企业占此次调研企业的60%,可见,用工难依然是困扰企业的老大难问题。主要表现在纺织服装企业缺普工,机械制造企业缺技工。如弘茂服装年产能400万件,满负荷生产需用工800人,目前企业订单不愁,但只有不到400名工人,年产200万件,一半设备闲置。华缝纫线由于工人不能完全到位,依然有两万锭的设备处于闲置状态。中材科技、汇尔油泵等机械制造企业常年招收技工。

融资难。融资难企业占此次调研企业的40%。造船和纺织服装行业由于产能过剩,国家出台贷款限制政策,这些企业普遍反映融资难。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江联造船。企业目前手持不少订单,但苦于资金异常紧缺,生产运转很不流畅,是企业面临的第一大难题。企业迫不得已找外省银行出具保函,出口创汇指标只能算到外省。

环境问题。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建材矿冶企业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多年的发展,也对我市环境带来了破坏,粉尘和道路损坏是其突出表现,给矿企周边和运输沿线的企业和民众带来了不便,包括矿企自身。此外,工业园南园企业反映南环路等园区内部道路破损严重,急需维护或修建。华亨皮塑因为破损道路过多的扬尘,影响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

效益问题。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普遍经营困难,效益下降,包括造船、纺织服装、冶炼等。如江联造船新接订单单价只有老订单的2/3左右,利润大幅下降。纺织服装企业产能严重过剩和生产成本高导致企业近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的边缘,多半是惨淡经营。

用电问题。部分企业反映供电公司存在停电不提前告知的现象,极大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2、个性问题。

矿企反映矿山整顿一步到位压力太大,希望政府给个缓冲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设定阶段性目标;苏瑞矿业、苏科冶金共用一条供电专线,全年电费超500万元,企业没有享受大工业用电,电价偏高;矿山企业希望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但社保局因为政策限制,50岁以上个人不能办理;造船周边环境糟糕,受4家矿企影响较大,且封闭办厂一直不能实行;亚东水泥反映五六期生产许可证办理难,且矿山有坟、电线杆和养猪场没有及时迁走,影响了正常的采石和生产;供水公司新上长江引水项目,电费成本增长一倍,且省里要多收取100多万水资源费,企业亏损严重,希望召开听证会,提高水价;金恒利制衣用地由二类调整为一类,土地使用税由2.5元/m2提高到5元/m2,税费过重;供电公司反映电力设施得不到有效保护,破坏严重,且在施工过程中存在阻工等现象。

三、建议和对策

面对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和我市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完成全年工业目标任务,如期实现工业过千亿,既要企业转型升级挖潜,也要外部环境给力。为此,我们建议;

1、支持企业组团发展,提高企业规模效益。

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我市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走集约化、规模化之路正是破解这种不利局面的最佳途径,要支持鼓励纺织服装企业重组兼并,形成集团化企业,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运行成本,同时争取配额棉,降低原材料成本;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和产、工、贸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可以解决部分用工难题,扩大产能,提升效益。调研鸿达纺织和金恒利制衣时,企业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提出组建纺织服装集团,规划产能20万纱锭、制衣500万件/年。目前已有5家企业达成重组意向,占到行业产能的近1/4。

2、加大技改扩能力度,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是新形势的要求,技改扩能是企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市一批企业正在践行此种方式,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相反有些企业产品档次不高,设备陈旧,环保节能不达标,特别小微企业更是这样,技改扩能,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一是加大补助资金或贷款贴息的力度,鼓励现有企业投资技改;二是遵循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淘汰一批不谋发展,无心经营的企业,把有用的资源给予需要的企业;三是今后新引进的项目要进行严格把关,既要考虑投资总量,也要考究产品质量,发展潜力,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坚决不予落户。

3、创新转变工作思路,破解用工资金难题。

用工和资金的问题一直是企业发展的难题,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既可用传统的方式,更要创新思路,另辟蹊径。要充分发挥我市职业中专的专业培训优势,强化校企订单培训、实用培训,变毕业生外省输送到市内消化,实现校企双赢;要加大公租房、廉租房向企业分配的力度,确保企业工人的住宿需求,化解企业留工难、招工难;要加大政银企联合的力度,发挥政府保证金的作用,把“财园信贷通”、“财企惠贷通”、“助保贷”等支持企业融资的政策落到实处;银行在办理企业贷款时,应针对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进一步简化手续,提高时效,降低融资成本。

4、发挥部门联动机制,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个常抓不懈的课题。针对此次调研企业反映的个性问题,还需发挥部门联动机制,进行整治和解决。一是存在小鬼难缠的人和事,需加大力度予以整治。二是存在服务承诺不兑现的情况,需要各部门履行承诺,做到有诺必践,一诺千金。三是存在部门联合度不够紧密,各自为政的情况,导致企业无可适从,还有怨气。如有部门拿企业统计直报数据用于其它核查的现象,企业反映很大,不敢不愿上报。决战工业必须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要全市一盘棋,互相配合支持。

对标企业调研报告篇7

为了解xx市企业文化建设情况,我们在全市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目的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市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文化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一、企业文化建设特点及现状

近些年来,xx市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众多企业都确立了经营理念和自己的发展战略,相关的管理制度也日臻得到完善,企业凝聚力得到了增强,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想的作用越来越大。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文化建设的认知程度所有加深

如xx集团经过充分论证,确立了“用文化凝魂、靠学习聚力”的发展理念,并对企业多年来的发展基本理念、经营思想以及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的总结提炼,并创作了新的企业歌曲。

2.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有所增加

绝大部分的企业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增加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使企业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特点,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如电业总公司经常性地组织职工运动会、演讲比赛、篮球赛、有奖征文等文化活动。

3.企业的整体素质在提高

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素质有极大的提高,并能够与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能够相结合推动企业全面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企业还缺乏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特别是规模小、成立较晚的企业对文化建设的认知还不足,甚至有的还不知道企业文化是什么。

2.个别企业中还存在“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简单的几句口号、几副标语,缺乏实质性内容”。

3.由于缺少相关的专业人员,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临时性出台一些规章制度,带有功利性,没有长远目的,而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建议

我们要从“三个文明”建设的大局出发,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共同推进我市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建设,使之更好的为经济快速发展服务。

对标企业调研报告篇8

一、调研目的

为全面了解xx企业文化现状,确立xx企业文化建设的步骤和目标,准确地优化和改善本公司企业文化。

二、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面向公司全体员工,软件技术人员协助提供“xx问卷调查系统”,采用网上无记名调查。

三、调研基本情况

调研自11月9日起,至11月14日中午12:00正式结束。共计62人填写问卷,参与人数达到公司总人数的87%,调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四、调研反馈

(一)员工队伍中,30%为入职不到半年的新员工,43%入职半年至一年半,一年半至三年的为10%,17%为工作三年以上的老员工。具体如下图

(三)在个人积极主动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的调查中,37%的员工认为“是”,53%的员工认为“一般”,两项合计占比90%。

(四)53%的员工认为在中海比较清楚公司的发展战略并充满信心,43%的员工选择了“没有感觉”。

(五)85%的员工认为本部门内部关系良好,同事之间互帮互助,没有一个人选择“不是”,一定程度上看出公司各部门内部员工关系比较融洽。61%的员工认为跨部门的沟通比较顺畅,选择“没感觉”和“不是”的分别占比25%和12%。

(六)62%的员工认为公司管理制度比较完善,各项管理有章可依,30%的员工认为“没有感觉”。58%的员工在中海有着明确的职业规划,33%的员工对此“没感觉”,据此需要进一步强化中海的员工们在公司的职业发展规划,使其进一步明确自己的阶段目标和人生梦想。

(七)在对“《中海视界》将来做成何种形式的调研中,59%的员工认为可以沿袭现在的形式即电子杂志,36%的员工认为可以办成纸质杂志。

(八)关于xx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80%的员工觉得“比较模糊”或“感觉不到”。说明中海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需要明确目标、稳步推进,需要切实让员工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存在。如下图

系统培训、人际关系融洽、制定吸引人才的长远目标、工作更有挑战性,以上五个因素的选择率均在50%—60%之间。

五、调研中呈现的问题

本次调研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将近90%的员工反馈,已经很明确的看到了中海目前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和个别方面需要努力的地方,比如推进企业文化的知识普及、推进跨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丰富员工活动、健全公司内部培训学习体系、以人为本培养留住人才等等。

六、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根据本次调研中反馈的问题和员工需求,结合xx目前的企业文化整体环境,企业文化专员对个人岗位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是:着眼xx发展愿景和20xx年会精神,立足本职岗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公司内部到行业中,逐渐增强员工对xx的归属感和事业感,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感受到中海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推动力。

具体来说,争取能半年内完成中海企业文化的表层改善工作,包括企业宣传栏的定期更新和维护、vi系统的完善、员工活动的丰富多样、企业内刊和网站的提升与完善、员工人文关怀的宣传和跟进;一年内能够辅助公司建立健全企业文化行为规范层次的提高和完善,如建立xx企业文化推进机制、企业文化考核机制等;一年后至两年内xx的企业文化推进机制基本成型,能够做到企业文化层次体制健全、制度完善、内容规范,各项文化宣传工作有章可依,企业理念层次、行为规范层次、企业文化传播网络、企业内部典型人物事迹相辅相成、各司其力。

七、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若干计划

1、争取在11月25日前完成企业文化宣传栏的提升改造,并做好宣传栏的定期更新与维护;

2、根据总经办四季度工作安排,在12月20号之前完成企业宣传册的总体设计构思和一稿的编校工作;针对公司vi系统的现状,争取能在12月中下旬完成中海讯通vi系统的完善以及辅助中讯利盟初步建立vi系统,力求中讯利盟企业识别系统的导入能够高起点、高标准、更规范。

3、在12月1日前形成企业网站的美化提升方案报请领导审批,争取十二月中旬能将中海的企业网站提

升美化工作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

4、考虑建立“中海讯通员工信息(短信)服务平台”,即以某个软件或手机号码为载体,将中海全体员工作为服务对象,兼有中海内部“手机报”、“温馨关怀服务台”、“重大会议活动信息服务”的功能,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在员工生日当天或重要节日发送公司名义的短信祝福或根据天气等实际情况发布的温馨提示;公司重要事件、重大活动或会议的提示提醒;公司网站新闻、内刊发布的实时链接推送。

5、考虑配合企业文化培训工作执行双向推进机制,即在面向全体员工开展培训的同时,针对公司发展愿景和战略目标、阶段成绩、重要部门的战略规划、人才梯队建设、技术创新、内部管理等重要话题,通过对周总、中讯利盟、软件研发中心相关负责人的访谈(通讯作品发布在官网和第30期《中海视界》),形成上下互动、多方位宣传的效应,为公司年会的召开、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6、提升公司固有活动如员工生日会等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丰富健全公司内部活动,如开展摄影大赛、企业趣味运动会、征文比赛等,至20xx年10月,基本达到每个季度一次公司活动并将其惯例化。

7、逐步提升中海企业宣传的层次和效果,从内部宣传着手,从提高新闻稿件的更新发布质量起步,力求在20xx年初能够主动挖掘内部新闻和宣传点;同时通过人物专访、事迹推广、工作通讯的方式,或走近优秀员工、或对阶段工作深度解读、或深入行业内部与前沿、或进入工作前线,将中海的宣传工作人性化、软化、细化。

8、协助人事行政相关负责人建立中海员工的职业规划跟踪、关怀机制,在让内部员工看到企业前景的前提下,确保其有目标、明使命、不茫然、有动力,力求通过对员工职业规划的跟踪关怀,逐步减少人才队伍的流动性,增强员工对中海的认同感和事业心。

8、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探索,在20xx年十月前考虑建立中海讯通企业文化推进的整体机制和架构,通过对文化建设制度的修正和完善,将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明确、责任清楚、可考核、可量化。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教师对标心得体会优秀5篇

教师对标心得体会通用7篇

对标上海心得体会6篇

科技公司对标工作计划5篇

班子对标述职报告优秀7篇

镇到企业调研报告8篇

镇到企业调研报告精选5篇

文员对标工作计划8篇

企业经理的述职报告通用8篇

文员对标工作计划通用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799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